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2018-01-15王小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功能

王小红

[摘 要]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以及文化素质进行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功能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給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其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我国的文化成果、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民族精神、自身修养、道德情操以及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积极意义

1.地域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思想精华以及文化血脉,但是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背景下,西方的不良价值观与思想大量涌入我国,对青少年行为观念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更加关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2.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抒情的诗句、优美的诗篇、生动的语言以及感人的故事,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其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主动的传播、学习以及发扬传统文化。

3.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传统文化在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其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与价值理念,其可以对初中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同时,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促使学生从文学作品、文人骚客中领悟到其可贵而崇高的品质,在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4.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在初中时期,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的优秀文章和诗作,而初中学生也处于积累文学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文言、民俗、文学、历史以及诗词处于感性阶段,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文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5.培养学生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民族是国家的基础,民族文化是国家兴盛和繁荣的重要前提,通过渗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促使学生从众多仁人志士身上领悟民族的含义,带给学生以精神和气质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对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相关措施

1.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以及开展教学的指导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以目标为指导,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的理解。同时,只有充分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指导,才能切实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这首乐府诗的时候,教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于教学目标中,科学设置教学目标:第一,通过学习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英雄气和女儿情,了解木兰的才能、胆略和智慧;第二,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是初中教育的基础以及重要学科,语文教材中也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甚至为了详尽解析文章,将文章肢解成若干小部分进行讲解,没有对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给予重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属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发挥其文化教育、文化传播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利用,对学生开展道德以及文化教育。

例如在学习《过零丁洋》这首诗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挖掘该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该诗创作于文天祥被俘之后,是诗人誓死明志的作品,诗人通过诗句对平生进行回顾,对当前局面进行分析,流露出王国的心痛和悲哀。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作者的悲壮底气和力量,体现出诗人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所蕴含的民族情怀已经超出了文字美的范畴。

3.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古诗文言文,都是历史中的名篇经典,具有较强的鉴赏功能和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创设浓郁传统文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古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哲理与品质,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同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情感与思想,体会我国古人的理想和智慧,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汉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4.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初中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团队建设。首先,学校要积极录用对传统文化具有兴趣的年轻教师,将其充实到语文教师团队中,并且加强对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传统文化渗透意识;其次,学校要注重对现有师资人员的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提升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发扬以及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5.实现教学的课下延伸。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用课堂开展教育,同时还要实现教学的课下延伸,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文化传授,在课下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通过课下延伸可以唤醒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与信念的升华。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以更好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浏览当地的文化名胜,利用当地的文化景观资源,帮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精髓,其中蕴含了我国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结,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2016,(04).

[2]何北南思.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天下,2017,(01).

[3]石苑梅.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年(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功能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