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酒店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2018-01-15肖璇
肖璇
摘要:应用型本科专业实验室,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拟以应用型本科的酒店专业为例,探讨该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变革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重视模拟经营性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利用率,增强活力;多种途径增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力量等。
Abstract: The labs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schools are not only essential to practical teach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is essay will take the labs of hospitality disciplin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ir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change teaching philosophy,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s with enterprise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labs of simulated operations and digitalized labs; to improve utilization and vitality by enhanced management, to enhance lab faculty through various approaches, etc.
關键词:应用型本科;酒店专业实验室;途径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labs for hospitality discipline;approache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2-0172-03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需大量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支持约1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重点加强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构建。之后,教育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600多所高校逐步转变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明确指出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①。
在教育部系列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应用型本科”正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关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综合多名学者的观点,将其定义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验室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拟以应用型本科的酒店专业为例,探讨该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 应用型本科酒店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理念滞后,闭门造车
酒店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应用型本科的酒店专业,更应着眼于培养素质优良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理念滞后,有的抱着“专业实习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认为实验室只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工具;还有的无视行业的现实情况,守着老旧、简单的操作系统得过且过;还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室是高职高专类学校才需要的的“标配”……
实际上,对于应用型酒店本科而言,实验室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场所,也是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师资队伍的平台,更是激励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实验室建设首先应从变革教学理念开始,应将实验室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做到与时俱进、动态发展。
1.2 重硬件,轻软件
应用型本科酒店专业实验室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由于领导的观念和管理制度等客观原因,应用型本科酒店的实验室建设滞后;即使有,也偏重于建设制作性实验室、实训实验室和模拟经营性实验室,而数字化实验室往往被忽略。然而,对于应用型本科的酒店专业,要与高职高专类酒店院校拉开差距,最关键的恰恰是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一般配置有各种酒店管理软件、演示性实验教学使用的VRP虚拟系统、微格教学系统、酒店经营模拟沙盘等等,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3 使用率低,实验成果浅表化
一些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初期缺乏前瞻性或全盘考虑,再加上开放力度不够,导致实验室和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应用型本科酒店实验室建设主要存在两大误区:误区一,“见木不见林”,即实训室只是模仿酒店的一个局部功能,没用相应的配套设施,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以模拟客房为例,该类实训室硬件投入大,占地面积较多,却仅有做床训练、客房清洁这两个实训项目,无法满足模拟仿真教学的需要。误区二:“盲目求大求全”,即过于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或全面性,却忽略了核心训练内容。例如,模拟会议室购置同声传译设备或安检设备,不仅实际利用率低,也并不是会议服务的核心训练内容,造成资源浪费,实验成果浅表化、碎片化。
1.4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endprint
由于本科高校普遍偏重对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考察,却忽视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得教师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于实际操作能力的现象;许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师资培训机制,教师们鲜有外出进修、培训、行业考察和实践的机会,知识结构难以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同时,高校聘请酒店培训师授课也有学历层次、资历等诸多限制,报酬偏低,难以吸引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训师。
2 应用型本科酒店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
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建设思路:
2.1 变革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类院校首先应据此办学定位变革教学理念,树立“服务社会”的宗旨,加强与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方面寻求突破。酒店专业实验室不仅是模拟酒店场景、锻炼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场所,还应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与企业共同进行项目开发、科技创新,以切实培养学生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例如,就目前业界关注的“人机协同”问题,实验室就可以和酒店进行产品试用或合作研发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2.2 重视模拟经营性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建设
高职高专类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各有侧重:实训和制作性实验室的主要项目属于常规技术操作,是高职高专类院校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本科教育必须强化的内容,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两类实验室并非必须配备的,可以考虑通过酒店培训、专题讲座和专业实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相应的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应为模拟经营性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模拟经营性实验室可以让学生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有助于锻炼其经营技巧,同时也可作为特色实训基地,试行创新创业项目。数字化实验室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应用型本科酒店数字化实验室常见的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2.3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利用率,增强活力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積极创新。例如,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可考虑以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为主,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辅;又如,引进信息化的门禁系统,可建设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实验室,提高其利用率。其次,实验室还应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加强与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酒店合作,充分利用其设备,减少硬件投入;又如,通过与信息类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研制酒店行业急需的高端产品等,不仅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如此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速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2.4 多种途径增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力量
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宜采用灵活的聘任制度。在编的专职教师可以通过外派挂职、企业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研讨会等方式掌握、提高实践技能,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优秀员工兼任实验室教师(实验室若资金充足,可缓解高校对外聘师资的桎梏)。此外,还可以利用权威培训机构出版的多媒体教学光碟和集团酒店丰富的网络培训资源。例如美国饭店管理协会制作的关于前台、餐饮、电话沟通等服务的培训光碟,又如万豪集团基金会创办的慈善旅游教育项目“万礼豪程”,其官网免费提供大量酒店教学资料(http://www.cheiorg.com/),都可用来丰富实验教学。
注释:
①《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②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指的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矫丽会,黄解宇.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分析(以运城学院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1).
[2]《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3]陈修岭,张永芬.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