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养老问题探索

2018-01-15沈瑞山

价值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新型城镇化建议

沈瑞山

摘要: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养老问题日显突出。文章在指出现今农村社会存在的几大主要养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并从政府职责、医疗体制、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养老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issue of rural endow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n the basis of pointing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rural endow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herent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from f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medical system, cultural construc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dowment reform.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村养老;建议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rural endowment;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2-0014-03

0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造的是基于人本理念的健康的人本环境,发挥良好的为人服务功能的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城镇化工作进程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向城镇转移,加之农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且老龄化现象日趋显现,出现留守老人的家庭越来越多,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致使农村养老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全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养老现状

几年来,随着我国撤乡并镇举措的逐步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伴随着城镇规模的逐步扩大,城镇人口也迅速增加。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5年的55%,38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37.1%;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15年的7.49亿,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近6亿。随着2012年我国全面开放了农民進入中小城镇的户籍限制,一方面从政策上保障了农民工的城镇就业,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伴随着“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养老现状值得国人关注:一是农村养老需求显著增加;二是养老负担加重;三是养老模式单一;四是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这直接导致农村老人幸福指数相对偏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留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2 新型城镇化农村的养老问题

2.1 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增大

家庭养老一直作为我国农村传统养老的主要模式,尤其在多子女化年代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生育成本增加,生育欲望走低,使得农村家庭的生育率持续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老年人固守农村,年轻人则更愿意在城镇创业的现象越来越显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远离父母,外出就业,赡养和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减少,使得家庭养老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自2015年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上改变,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

与此相对应,我国农村人口也已进入了一个老龄化初级阶段,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国家经济还不足以接纳完全由社会统筹养老,仍须以家庭养老为主体,这给农村少子女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2.2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滞后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构架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其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当前农村的卫生医疗体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需要。

一是医疗保障的力度还比较小。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二元化特征明显,报销的服务网点少,报销额度较低,且程序较为繁琐;二是对老年人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患有一些慢性病或缺少良好经济条件支撑的的老年人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农村卫生医疗资源设备不足,缺乏专业骨干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于老人而言尤其是当大病突发的时候显得非常不利;四是农村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的需求特点不一致,医疗保障项目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且保障费用投入比例有限。

2.3 农村老年性新型社会组织发展缓慢,老年人文化设施缺失

一方面,我国农村传统的一些社会性组织正在弱化,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日渐丧失。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给农村带来的挑战,新型的农村老年型社会化组织建设滞后,人文管理呈现失序状态,乡村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老年群体自身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表达和疏通渠道缺失,老年人的权益诉求基本上比较弱化。

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缺乏。客观上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阅览室,即使零星建设,其利用率也不高。老年人的健身场所和器材基本无规划,文化娱乐活动稀少,主要形式是闲聊、打牌、喝酒、看电视等。由于精神匮乏空虚,失落感增加,也给一些低级趣味、封建迷信活动有了扩展的市场,使得老年人失去了正能量的精神支柱和依托。endprint

2.4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虽已确立,但养老保障水平偏低,覆盖面偏小等却是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对农村养老保障认识不足,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强,大多数人因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导致参保人数少,大量农民尤其老年人仍处于边缘地带。二是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有着显著的城乡二元化的特点,农村养老保障的对象范围窄,且农保养老金待遇过低,调整过慢等,无法抵御大灾大难。

3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财力是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比较薄弱,农民的经济来源渠道狭窄,导致收入普遍偏低,加之农民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较为淡薄,使得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能力有限,制约了保险种类覆盖面的扩大,从而导致农村救助水平低的尴尬局面,形成农村家庭普遍抵御病灾的能力脆弱,以至于一些家庭因一人生病而使全家重新陷入贫困境地的情况出现。而贫困的反复又使得家庭对老年人口的经济支持严重削弱,更谈不上家庭养老的质量提高。因此,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偏低、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真正建立与完善。

3.2 政府责任的缺失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且对农村参保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依然还主要沿袭着传统的依赖个人或者家庭,政府在农民养老保险金投入方面,现有的政策刚性不强,是以自愿投保为原则,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国家只给予政策扶持,而在经济上支持力度较小,致使真正需要的资金不能得到保证。再者,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的参保意识淡薄,也是导致资金筹集困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是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中的相关监管责任和力度不强。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通常是由当地的民政部门承担着管理养老保障资金的职能,由于其集征收、使用和监督于一身,就很容易造成养老保障基金运营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为滋生贪污侵占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便利,一旦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监管,社会养老资金就会通过暗渠大量流失。

3.3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的法律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村的巨大变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由立法机构专门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现有的有关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法规大多是在宏观上给予了指导性原则,缺少具体实施方面的制度规定,法律制约性弱,实际操作性不强,致使各地的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缺乏统一严格的法律依据,人为影响因素增多,以人治代替法治,一地一做法,且缺乏有效的持续性,大大降低了地方立法的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3.4 医疗卫生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基础薄弱

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优秀人才和社会资源会自动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实力较差的资源会滞留于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对于优秀资源的吸引力自然也相对较小。因此造成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使得对于疾病发生率较高的老年群体来说,去城市寻找优质医疗资源的成本大提升,因此便出现一些农村地区的生病的老年人存在“能拖就拖”的心理,最后反而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加剧。

3.5 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

农村老年人口大多从事的是家庭农业生产劳动,自我养老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而逐渐降低。一方面由于第一产业的特殊性,农业科学技术较以前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现实状况是以土地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村居民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自然气候的变化对农村收成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使得农村农民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把子女作为日后养老的依靠,所以,父母普遍把子女婚嫁及家庭建设作为自己必尽的义务和责任,所创造的财产和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身上,自己一旦步入老年,经济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子女,而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父母供养子女的费用。这也使得老年人相对经济收入下降,自我养老能力变得非常脆弱。

3.6 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力度低

当前农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从全国来看,无论从数量规模上还是质的结构上,都难以和农村社会的相匹配。虽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基层福利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基本落实和实施,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基层福利机构的数量仍然偏少,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设施简单,功能单一,一些既无生活来源又无子女依靠的老人更急需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4 我国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明晰各級政府职责,统筹规划,积极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政府养老的保障力度

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方面,政府应结合当地特色,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吸引外资,借鉴先进地区的农村发展模式,吸引人口回归,引导和鼓励农民创业、兴办实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积累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养老问题上。同时,人口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效减少“空巢老人”现象,提高养老质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保障制度并轨。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的养老事业在大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营造公平统一的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真正纳入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上来,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农村养老的保障力度。

4.2 大力改革农村医疗体制,加强对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endprint

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目的是要解决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我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红利。要逐步建立主要由政府投入支持的农村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的力度,扩大医药费报销范围,提高医药费报销额度,为特殊困难群体特别是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同时,激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捐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支持民间医疗救助事业,增加对优势医疗资源的吸引力。

4.3 做好舆论宣传,增强农民的农村养老保险意识,丰富精神生活,加快农村老年精神文化建设步伐

對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弱的农村地区,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样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通俗易懂的讲解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保。另一方面,完善与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服务等公共设施,着力形成老年文化建设体系,增加面向农村老年人的建设项目,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特点,传播正能量文化,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促进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规模化健康发展。同时,要在文化活动中,努力引导老年人接受新的事物,提升自身生活能力,减少子女的养老负担。

4.4 增强家庭自身养老的能力

从历史上看,我国十分重视和依赖以“孝文化”为核心、以“家庭”为养老载体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逐渐演变为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重要因素将长期发挥着作用,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居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47.7%的农村老人依然依靠家庭供养。因此,一是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子女孝道文化。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小微企业,积极主动地接受大中城市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有效地推动新型小城镇化建设力度,不仅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本地化转移,而且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从物质上提高农村家庭自身养老的经济支持能力。

4.5 积极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产业

我国地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因地制宜地构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的养老服务网络结构是我国农村养老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尊老、爱老、护老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全社会敬老、助老的良好风尚的养成,采取政府、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筹资,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私营、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模式,逐步完善已有的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设施,同时建立不同规模的集中供养的村民互助养老中心,让老人们彼此相助,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总之,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政府的政策引领和战略指导下,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定将得到根本改变,实现社会经济和农村养老事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茹,杨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发展——以江苏为例[J].品牌研究,2015(4).

[2]刘若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5(4).

[3]陈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6(6).

[4]孙嘉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养老体系构建[J].西北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新型城镇化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