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2018-01-15黄宇艳
黄宇艳
【摘要】 目的 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在减轻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按照常规措施进行治疗, 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观察指标。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黄疸指数(5.25±1.24)d、(8.35±1.12)d、(129.4±11.3)μ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7.84±1.44)d、(12.27±2.77)d、(181.6±13.7)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疸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接受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而且能够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93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HUANG Yu-yan. Huiyang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80 children with jaundice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lottery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00% than 7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jaundice duration, jaundice subsided time and jaundice index as (5.25±1.24) d, (8.35±1.12) d and (129.4±11.3) μmol/L,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7.84±1.44) d, (12.27±2.77) d and (181.6±13.7) μ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neonatal jaundice during treatment provides remarkable effect, and i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but also can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jaundice,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icacy
新生兒黄疸属于儿科发生率较高的新生儿疾病之一, 临床又称其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多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异常积累导致, 主要以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为主, 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 很容易引发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 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措施很多, 临床上光照疗法、药物疗法以及换血疗法应用最为广泛, 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大量临床实践证实, 在及时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减轻患儿痛苦。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轻黄疸患儿痛苦, 本院对2016年1~12月治疗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的要求从2016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的患儿均满足最新版《实用新生儿学》中拟定的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典型并且排除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炎以及脐部感染等鉴别性疾病。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40例。试验组患儿中男27例, 女13例;endprint
患儿出生时间2~24 d, 平均出生时间(15.2±3.0)d;新生儿体质量2.4~4.2 kg, 平均体质量(3.2±0.6)kg;生产方式:剖宫产20例, 顺产2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8例, 女12例;患儿出生时间1~25 d, 平均出生时间 (15.3±3.2)d;新生儿体质量2.3~4.5 kg, 平均体质量(3.3±0.7)kg;生产方式:剖宫产21例, 顺产19例。此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且患儿家属表示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组的所有患儿均按照常规措施进行治疗, 如加强保暖、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光疗等。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如护理人员定期观察和记录患儿基础生命指标变化情况, 做好病房、体位等方面的护理, 调整蓝光箱至合适温度等。而试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为:①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 加强护理措施:密切记录患儿各生命指标变化情况, 了解患儿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精神不振、嗜睡、吸允困难等情况, 详细记录患儿黄疸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后黄疸改善情况。
②加强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当天即可接受腹部、背部的抚触或者全身抚触, 上午和下午各1次, 每次抚触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 抚触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时间以进食后60 min为宜。抚触者要保持心态平和, 抚触力度要适宜, 尽量保持轻柔, 抚触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 如不适则应及时停止。③做好肠道护理:为了促进患儿胎粪排出可给予扩肛或者使用温盐水灌肠, 其中36 h内出生的患儿以扩肛为主, 应用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肛门2.5 cm左右轻轻转动10 min左右。对于扩肛失败的患儿可选用生理盐水灌肠1周左右。无论采取哪种措施, 都要注意保持患儿臀部的清洁和干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④加强光疗护理:选用蓝光治疗的患儿必须具有光疗指征, 且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治疗前详细评估患儿病情并向患儿家属讲解光疗的意义以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争取患儿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治疗时为患儿佩戴黑布眼罩, 应用尿布遮盖会阴以及肛门等部位, 暴露其余部位, 增加光照面积。光疗期间要定时测量体温并及时调整箱温, 记录患儿治疗期间大小便的次数以及性状, 定时为患儿翻身。⑤加强健康宣教:通过各种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特点、护理要点等, 指导患儿家长能够正确的护理患儿, 争取患儿家长配合治疗和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经过6 d的治疗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失, 能够正常的吃奶和睡觉, 实验室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119.7 μmol/L;有效:经过6 d的治疗患儿全身黄疸症状基本消失, 临床症状较前有所减轻, 实验室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119.7~171.0 μmol/L;无效:经过6 d的治疗患儿黄疸症状未见缓解, 部分患儿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详细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黄疸指数变化情况, 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各观察指标对比 试验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黄疸指数(5.25±1.24)d、(8.35±1.12)d、(129.4±
11.3)μ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7.84±1.44)d、(12.27±2.77)d、(181.6±
13.7)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儿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和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异常蓄积有关, 如果不给予有效的治疗, 不仅会损伤患儿的智力、聽力以及神经系统, 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此次研究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都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但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观察指标明显占据优势, 这说明在相同的治疗措施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有助于提高疗效, 这和多数研究[3, 4]数据相一致。实施护理干预, 既有利于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了解患儿黄染位置、范围以及深度, 通过评估患儿胆红素含量预判患儿病情转归[5-8]。通过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 有助于患儿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 促进消化和吸收食物, 利于胎粪的排出, 同时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加强蓝光治疗护理, 有助于观察患儿治疗期间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促进患儿病情康复[4, 9, 10]。
总之, 黄疸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接受护理干预措施, 既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又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春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3):138-140.
[2] 林琳. 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4):246-247.
[3] 施旭红, 林海芳.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0):3762-3763.
[4] 李敏.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22):184-185.
[5] 李红梅, 郑军廷, 刘志前, 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3):1882-1883.
[6] 孔艳霞.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6):168.
[7] 陈永红, 童建明.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全科护理, 2012, 10(2):99-100.
[8] 王玉萍.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27(33):240-242.
[9] 商广芝, 李松, 洪丽娟.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2):32-33.
[10] 刘红艳.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8):25-26.
[收稿日期:2017-08-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