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2018-01-15汤金玲
汤金玲
摘 要:科举制度的出现,对于我国进行人才的选拔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在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代兴起的,就我古代来说应该算是人事行政制度的最高成就了,不仅为以后几个朝代的人员选举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被西方文官制度所模仿。虽然对于科举制度的创建,是为了满足中央集权的需要,但这也是选士制度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必然结果。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大多数事物的出现一样,都具有双面性,因此,需要对科举制度的利与弊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科举考试;历史发展;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113
考试,对于我国进行人才的选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举考试就扮演着对于人才进行选拔的重要角色。科举制度从一方面来说,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不仅是当时非常具有权威的测试,同时也是寒门学子走向仕途的唯一机会,同时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也使得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逐渐被庶族阶级所取代。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科举制度的出现,学士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得其思想得到束缚,并限制了学术的自由,从而导致思想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这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下面,笔者对科举考试的利与弊进行以下分析。
一、科举考试的历史及其发展
在魏晋时期,大部分的官员都是来源于高门权贵的子弟,而且对于权贵子弟的学问素质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对于大多数有才能的寒门学子却不能到中央或者是地方进行为官,对于自身的才能以及满身的抱负却无处发挥。面对这种状况,隋朝时期开始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变,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来进行人才的选举。并在隋炀帝时期,朝廷就设有进士科,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也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出现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中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一直到清朝的光绪三十一年终止。科举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发展的,从隋朝时期,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出现;唐朝阶段,其不断地进行完善;宋朝时期,我国的科举制度受时代的影响进入改革阶段;元朝时期,我国的科举制度处于停滞不前时期;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清朝时期,随着西方制度的冲击科举制度灭亡。
二、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中的积极影响
(一)人才选拔途径得以拓展
科举考试的创立,从根本上使得中央或者地方的官员来源于全国各地,使得贵族垄断的局面彻底瓦解,同时也使得统治阶级的政权更加的稳固。由于科举考试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来进行人才选拔,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因此不会受到裙带关系的影响,这样就使贵族观念被抛弃,且考生不限制身份,只要有才学都可以参加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现象在科举制度出现以后大致是存在的。总之,科举制度出现后我国的统治阶级开始由原先的贵族阶级向穷门寒士转移,统治阶级的相关政权也逐渐扩展到更多人的手中。
除此之外,科举制度的出现,不仅使选拔的官员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同时还会使得官员的素质得到提高,且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拨出来的官员大多是具有才能的人,也是的国家拥有了更多的栋梁之才。
(二)人才选拔制度更加完善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其也是一种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考官根据考生的声望以及德望进行考察,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大都是凭借考官的印象进行决定。但是隋朝出现的科举考试主要是以试卷为标准,这就是对于考试的最大完善,同时也是的科举考试具备了一定的依据。在科举考试不断进行发展中,对于考试的科目也有所增加,除了秀才和进士之外,进而还增加了明经、明法、明算等,而考试的内容包括《孝经》《论语》《春秋·左传》《礼纪》《诗经》《周礼》《仪礼》《尚书》等儒家经典[1]。考试范围不断进行扩张,对于考生所考察的知识面也更加广泛,这对于考察考生的真才实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考试科目的增多,对于考生的要求也逐渐增多,因此考试的标准也在逐渐完善,不仅设定了考试的标准,同时还增加了许多的考生违规后的处理。
三、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中的消极影响
(一)科举考试难以获得德才兼备的人才
对于考试来说,大多数人认为考试只能够考察学生的才学,对于学生的德行却不能进行考察。北宋时期的司马光曾对士人进行描述:“虽有颜、阂之德,苟不能为诗赋论策,则不免遭摈弃,为穷人;虽有拓、跻之行,苟善为诗赋论策,则不害取高策,为美官。”这就提出科举制度的选拔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看到所选拔的人才对于诗词歌赋的策论,对于考生的德行的优劣却不过问,这并不符合我国对于德的重视。在进行考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才能,还应该具备德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德才兼备的人才[2]。
(二)科举考试易埋没人才
科举考试,可以改变穷苦人的命运,因此就会使得大多数学子进行参与考试,但是由于科技考试所选拔的人才有限,考生一旦中榜,就如同鲤鱼跃龙门,一生荣华富贵,但是落榜的考生则会穷尽一生的努力学习,从而导致许多的考生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正是因为科举考试制度的设立,导致大多数人认为金榜题名是自己一生最大的价值,从而使得很多人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才能,对于自己所擅长的事也没有进行了解,从而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导致穷苦潦倒一生。除此之外,由于科举制度的创立,就会使得人们对于自己的所学以及所受的教育都依赖于科举考试。这也使得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受到了限制。
总而言之,科举考试在我国历史不断地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科举考试来说,其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的一个包袱。正是这些文化遗产以及精神遗产,使得中国出现考试,同时使中国成为一个注重考试的大国,并且使中国的各个土地上都开始盛行考试热。但是,对于考试所产生的影响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代,都是利大于弊的。对于考试,不论是古代的学子,还是现代的学生,考试都是他们成就未来的最平等的途径,因此对于考试制度应该在不断地发展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尹晓红.谈科举考试的利与弊[J].新课程(下),2013(6):170.
[2] 邓建国.科舉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