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待花开

2018-01-15姚增增

学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总结提问思考

姚增增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精简课堂提问,静候思维迸发,让学生自主感悟、观察、模仿,同时也要巧妙引导,拓展学习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体验、感悟。

关键词:时间空间;提问;思考;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64

新的课程标准较之以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令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感悟力与学习力。因此,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静待花开,給予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由思考,展开联想的翅膀遨游于知识的殿堂。

一、 优化提问

(一)想一想,精简课堂提问

由于受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当下的语文课堂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偏多、偏散,未能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宏观的整合。纷繁复杂问题的提出,将语文课堂教学带入了“填鸭式”与“牵牛式”的教学误区中,教学带有较强的灌输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未能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考察。在此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小学生本性天真烂漫,对此种教学模式不堪忍受,致使其失去了思考问题的兴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语文课堂的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基于此,教师应坚持“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这一普遍真理,设法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热爱程度。这就要求广大的语文教师应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寻找突破口,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多多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首先,教师应对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设计思路加以改革,此举有利于令问题的设计更为简洁,促进语文课堂朝着精简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营建起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其次,将问题的提出加以简化,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这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促进课堂的发展。

(二)等一等,静候思维迸发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旨在令教育工作者理解思考过程的重要性。当前阶段,我国语文教育中还存在着只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弊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刻令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完全不提供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基于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在提出问题以后,万万不可立刻命令学生加以回答。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促进课堂发展。

二、促进思考

(一)停一停,于无声中自感自悟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教学应为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间的有效对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令学生在朗读中真确地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可以静心选择文本,可以是一首小诗、一篇演说或催人泪下的故事,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

(二)仿一仿,窥一斑而知全豹

有人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个讽刺,说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解剖成“一堆零碎器官”的过程。这句话说得有理。且不说文本含有的思想、情感经不得如此的刀剐凌迟,就是可以,难道在语文课堂里,你还能将全天下汪洋恣肆的文章尽数解剖完毕?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有一种这样的观念,同一类型的文本形式,在阅读中可以以其中为例子,留下另一部分阅读的空白,让学生自己通过填补这些空白,借此培养举一反三的阅读分析能力,使之见一树以知森林,窥一斑而见全豹。让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思考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模式。

三、 巧妙总结

(一)探一探,是结束也是开始

教师对课堂的总结分析是一节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做出必要的总结,有助于令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清晰掌握与了解,增强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同时,教师可在课堂步入尾声的阶段,提出具有创意性的问题,或布置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习题,令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加以探究,促进思想的交汇。

这样巧妙设计小结,一改过去学生机械应答、被动回忆的状况,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充分唤醒,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富有内涵与探究意义的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拓展自身的思维,经过探究,实现自身视野的开阔,有助于促进对语文内容的探究以及课堂的发展[1]。

(二)引一引,从课内走向课外

当前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课本的局限性。语文知识丰富多彩,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有限,单单依靠课本仅仅是管中窥豹,这种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授课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局限于书本这一小天地中,使学生坐井观天,这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具有不利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坚持创新与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增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对学生加以引导,把学生从书本中拉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就打破了书本教学的局限性,此举有利于令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身的见识,提高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吸取更多的知识与道理,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课外读物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一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三来有助于使学生在作品的世界中去开阔视野,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可谓是好处多多。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实践,促使学生摆脱课堂的樊笼与桎梏,全身心投入个人世界中。例如,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给出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三篇文章,作为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章节,如《孟德献刀》《智取生辰纲》《大闹天宫》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篇幅,此举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2]。

只有如上述做法,才能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适时、适当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智慧之花就会静静地开放。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郅庭瑾. 教会学生思维[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结提问思考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