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培生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插图简析

2018-01-15宋静娴

关键词:插图

宋静娴

摘 要:香港培生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的插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呈现形象图片,获取直观感受;二是填补知识空白,感知传统文化;三是图文紧密联动,启迪文本理解;四是创设生活情境,助力说写训练。

关键词:香港培生版教材;《中国语文》;插图

叶圣陶说:“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插图作为语文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不仅能对教材进行装饰与美化,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在拓展认知、促进理解、激发思维、提升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比较香港和内地的语文教材可以发现,香港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插图的编排和使用上,不仅数量明显多于内地同学段教材,且呈现了种类多样、分布合理、编排巧妙等特点。下面以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语文》初中教材(以下简称“培生版教材”)为例,简要分析其插图的类型及其作用,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呈现形象图片,获取直观感受

与内地教材相似,培生版教材也有一个知识板块是作家、作品介绍。它往往会配以作家的头像,例如陶渊明、欧阳修、鲁迅、贾平凹等,或绘图,或照片,让学生对名家的外貌长相有初步印象。有些图片选用讲究,还能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衣着、神态、姿势等的观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和品质。还有一类插图是实物展示。如:中一上(相当于初一上册,以下类推)第三单元“生物知识”,根据文章内容,教材相应地选择了蜘蛛、豪猪、海参等生物的图片;中一上第四单元《木兰辞》中,展示了“鞍鞯”“辔头”的图片;中三下第六单元贾平凹的《丑石》中提到“用錾破开”,便配以“錾”的图片。

教材中的人物肖像和实物展示类插图,让学生对陌生的人或物有了直观的形象,能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狭窄和生活阅历不足的缺陷。

二、填补知识空白,感知传统文化

培生版教材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量选编古今名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华文化;开设“中华文化”及“文化大观园”栏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精心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在现今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材中大量的插图,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中一上《中秋与花灯》一文中,编者结合文章内容,展示了金鱼灯、兔子灯、杨桃灯、宫灯等多幅图片,让学生对花灯这一民间工艺有了直接的印象,并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喜爱之情,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再如:中一上白居易的《燕诗》中有“梁上有双燕”“衔泥两椽间”的句子,教材配上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并标注出“屋梁”和“椽子”;中二上的《故宫博物院》,不仅用图片展示了故宫的全貌,更是细致地标注了角楼、斗拱、额枋的位置。这些图片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而且让学生认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及其在设计上的匠心,甚至还可以更深远地指导学生探究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图文紧密联动,启迪文本理解

(一)以图解文,梳理文章层次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文章,关键在于摸清作者的思路。顺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培生版教材善于用插图来巧妙帮助学生完成这一任务。

例如中二上刘鹗的《大明湖》一文,有这样一个预习题:“根据《大明湖》的内容,在以下图画中画出老残的游览路线。”题下是手绘的大明湖景点分布图,并标注了各个景点的名称。学生要完成预习,必然要仔细阅读文章,依次圈画出每一个景点的名称,并对应着图画连成老残的游览路线。借助插图,学生不仅能明确大明湖的景点分布、具体位置,还能清晰整理游览顺序,从而更加形象地体会文章移步换景、以景谋篇的思路特点。

又如中三上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运用了插叙的记叙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学生在梳理文章结构上存在难度。教材巧妙设计了预习题:“课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花儿贯穿了整篇文章。试指出在下列情景中出现的是什么花,把左右两栏相应的项目配对起来。”题下,左边一栏是文字说明:(1)在毕业典礼上,英子襟上别的花;(2)爸爸在秋天买的花;(3)英子在街道花圃中所见的花……总共罗列了六项。右边则提供了夹竹桃、蒲公英、菊花等的图片。编者设计这样的习题,绝不是为了让学生赏花、识花,而是希望学生以花为线,熟悉文章的内容,分清现实与回忆,进而完成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阅读要求。而这种以图解文的作业形式巧妙地化解了学习难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图释文,理解文章大意

事件场景类插图也是培生版教材中的常见插图类型之一。编者对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彩环节进行还原与提炼,然后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以呈现和诠释。这类插图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意。

例如中一下《方仲永》一文,有这样一幅插图:方仲永耷拉着脑袋垂手立于一旁,仲永之父与另外两个乡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美酒佳肴。仲永父亲手持钱袋喜笑颜开,左手边的乡人对着他拱手作揖,似乎在恳请让仲永作诗,右手边的乡人则手心向上指着仲永,似乎在说着一番溢美之词。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展开观察、想象与描述,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宾客”“乞”“利其然”等文言词汇的含义,而且能进一步还原场景,揣摩心理,从而分析出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所在。

再如中一上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材配置了两幅插图。其一是预习作业,图片中的客人两手交叉抱于胸前,露出责备的神情,而元方则一脸愧色低头认错。教材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內容,找出图片跟课文的结局有什么不同。其二是在课文中,元方手指客人,似在指责他的无信与无礼,而客人则满脸尴尬,显出手足无措的样子。教材巧用插图,以“找不同”的游戏形式,刺激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学生自然会将两幅插图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文意作出准确判断。在图文共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并自觉对人物产生这一行为的心理原因进行探究和思考。对于中一学生而言,以图释文不失为理解文意的好办法。endprint

(三)以图绘境,体验文章情感

教材中的古诗词,往往配以插图来营造意境,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诗词的情感。例如中三上的《天净沙·秋思》,选用的是一幅水粉画。寥寥几笔,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以及骑着马儿渐行渐远的游子的孤单身影。灰黄的色调与日近黄昏相合,也极好地渲染出秋的萧瑟与悲凉。编者更是直接将这首小令放置在插图的中心位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的设计更易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让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情感建立起联系,体会诗句所营造的深远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借景抒情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文阅读中,选用合适的插图同样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中三上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寄物抒情”,其中有香港作家小思的一则短文《中国的牛》。插图中是两头正在田间耕耘的黄牛,它们的四肢浸没在黄泥浆水之中,嘴巴被竹篓和尼龙绳死死扣住,背上横着的木棒将犁与牛捆绑在了一起。身后,带着草帽的农民正挥舞着鞭子催促它们往前走。这样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文中“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的场景。图画与文字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不但消除了大部分学生对牛这种动物的陌生感,而且讓学生有了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更能体会它忍辱负重、勤劳坚韧、安分朴实、不贪逸乐的精神,并油然而生敬意,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掌握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

(四)以图悟趣,体会文章妙处

自然景观类的插图一般用于写景抒情类文章,即通过图片展示文章所写的名山大川、亭台楼阁等或壮观或秀美的景致,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全景图,乾清宫、九龙壁、杜甫草堂、李白故里等的实景图。这类插图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直接有效地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培生版教材中,这类景观插图还有激发想象、体会文章妙趣的作用。例如,中三下刘鹗的《明湖居听书》,选用了泰山南天门和黄山三十六峰的风景图片,用以配合文中所写白妞唱曲“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的奇妙变化。图片中的南天门,一条蜿蜒的山路如飞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回环转折,连绵不断,直抵云霄;黄山三十六峰,峭壁林立,高耸入云。对于声音的变化和体验,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尤其是对没有攀登过泰山、黄山的学生来说,仅凭借文字的描摹恐怕尚不能有真切的体验。图片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与联想,再去品咂课文精彩的描摹,文字、图片与生活体验充分融合,白妞悠远、婉转、妩媚的演唱就有了“绕梁三尺,不绝于耳”的情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助力说写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生版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除了在每一篇讲读课文的后面设计“创作空间”外,教材在每个单元均设有“阅读”“写作”“聆听”“说话”等四个知识板块,这些知识板块围绕该单元的主题,开展以读带写、边听边写、个人短讲等系列训练。而在这些训练活动中,生活情境式的插图对目标的实现、能力的提升能起到积极作用。

如中一上第一单元的写作部分,要求以“再会,我的好友”为题,把四幅图片的内容串写成一个故事。教材提供的图片分别为:与好友参加歌唱比赛获奖,与好友攀登长城,与好友分别机场合影,与好友告别时相拥而泣。这一写作训练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记叙的六要素和顺叙的记叙方法。学生可以就图片提供内容,列出叙述的六要素,并按照顺叙的方法结构全篇,形成完整的故事。

又如中三下的第一单元,学习重点是“认识场面描写营造气氛的特点和全景式、特写式的描写方法”。在文后的“创作空间”里,教材设计了作业:运用想象力和各种描写场面的方法,描述课间休息时学校小卖部的情景及周遭的声音。教材提供了插图,展示小卖部及其周围的环境。学生可以围绕图画作全景展示的描述,也可以就某个局部进行特写,还可以根据提示展开想象,描摹场景中的各种声音,想象画面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等。

写作训练中的插图,不但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场景和空间,而且像一座桥梁将写作和阅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巧妙地运用于写作训练中。有了画面的展示,学生能够看得更细致,想得更丰富,写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

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香港培生版教材中插图的编排与使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中插图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

(责任编辑:方龙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插图
巧用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图文相辅共筑生态课堂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