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趋势和教学改进

2018-01-15张玉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张玉兰

摘 要: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文本材料丰富多样,凝聚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考查目标重理解运用,凸显能力培养;三是考试题型灵活创新,洋溢鲜活气息。顺应命题趋势,推进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既要以教材为本,在课堂中多加入思维的“催化剂”,又要适度拓展,读练结合,还要精选文萃,巧设试题。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命题趋势;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集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面”于一体。学好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修身明理的需要。为此,文言文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也是中考语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趋势

纵观历年语文中考卷,文言文阅读板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题量分值稳定、考查内容稳定、题型基本稳定等,但从最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来看,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呈现下列趋势和特点:

(一)文本材料丰富多样,凝聚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语文》就考试范围作出规定:“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可见,当时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从2015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则趋于全部课外——《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语文》:“古诗文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何谓“浅易”?即浅显容易。一般地说是指语言文字不生僻不艰涩,思想内容不太隐晦不太深奥,凭借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人生经验能够读懂理解。

课外材料盈千累萬,不计其数,如何甄别、选择?2015-2017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试卷选用的材料如下:

1.2015年

【湖州卷】苏轼的诗文组合:《西江月》与《书杨朴事》(后者选自《东坡志林》)。

【杭州卷】关于治学的主题阅读(王念孙与刘羽冲的治学故事)。

【嘉兴/舟山卷】《斐琰之》(选自《太平广记》)。

【金华卷】徐伯珍的事迹(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丽水卷】《吕元膺》(选自《芝田录》)。

【宁波卷】关于潮水的主题阅读(选自《武林旧事·观潮》/《录异记·异水》)。

【衢州卷】《范与兰》(选自《陶庵梦忆》)。

【绍兴/义乌卷】《云梦田》(选自《郁离子》)。

【台州卷】《郈成子返璧》(选自《吕氏春秋》)。

【温州卷】诗文组合:辛文房的《李白传》/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2.2016年

【湖州卷】《愚溪诗序》(选自《古文观止》)。

【杭州卷】夏翁与尤翁的事迹(选自《智囊·知微》)。

【嘉兴/舟山卷】《与王介甫第一书》(选自《曾巩集·卷十六》)。

【金华卷】诗文组合:《胡翰传》与胡翰所作诗《示顺生》(前者选自《明史》)。

【丽水卷】《终北国》(选自《列子》)。

【宁波卷】《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新唐书》)。

【衢州卷】《纪鸮鸣》(选自《寓林折枝》)。

【绍兴/义乌卷】《陶渊明:四海与丘山》(选自《陶潜传》)。

【台州卷】《浪游记快》(选自《浮生六记》)。

【温州卷】苏轼的短文两篇:《读陶诗》《田家乐》(选自《古典的中国》)。

3.2017年

【湖州卷】《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选自《李太白全集》)。

【杭州卷】潘生的人物故事(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有删改)。

【嘉兴/舟山卷】《范石湖使北》(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金华卷】王公遂买马的故事(选自《唐语林》)。

【丽水卷】狄青的人物故事(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宁波卷】比较阅读:[甲]《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乙]《刘酒传》(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衢州卷】《白水素女》(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绍兴/义乌卷】《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新亭对泣》(选自《资治通鉴》)。

【台州卷】比较阅读:[甲]《子昂碎琴》(选自《智囊全集》)/[乙]《敬之识才》(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温州卷】《与致虚妹丈书》(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以上10份中考卷近3年所选用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无一雷同。从材料年代看,从唐代到宋朝,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从材料主题看,主要有人物故事类、叙事说理类、求学类等;从材料体裁看,可分为一般文章类、史记类、文学类(包括古代小说、散文、寓言故事、赠序等);从材料蕴含的思想内容看,都映射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或显现古代仁人贤士的气魄、智慧、品质、志向(如2017年嘉兴/舟山卷中范成大的勇敢镇定、自信和忠肝义胆,湖州卷中李白向往大自然、饱览大自然之神奇的情怀),或讽喻、阐述为政治学之道(如2015年绍兴/义乌卷《云梦田》中所揭示的“志利而忘民,则民穷而国危,乃至大乱国政”的警戒,2016年舟山/嘉兴卷《与王介甫第一书》中欧阳修倡导的“选择适度,取法自然”的作文之道),或承载中国古典文学的章法考究(如2017年衢州卷《白水素女》这类"光棍叙事"小故事的情节结构模型)……丰富多样的阅读文本,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考查目标重理解运用,凸显能力培养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语文》就文言文阅读的考试目标明确指出:endprint

1.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思。层次为b。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层次为b。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评析文中人物、主旨等。层次为bc。

“层次b”,即“理解与分析”,“层次bc”即“理解与分析、运用与评价”。为此,命题者在命题时,设法将“理解与分析”“运用与评价”的目标真正落实到位,引导考生不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更重视获得答案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1.词句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如2017年浙江金华卷试题:

15.下面句子的橫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17.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第15题其实就是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意思的理解。翻译句子时,我们一般都要留意是否有省略现象(以主语省略为多),如有,翻译时就要补出来。怎么补?“根据文意推断。”即联系上下文:句中的“翌日”是与前文中的“他日”相照应的,“令诸子乘之”与……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两件事,事件的主人公是一致的,都应是“王公遂”。所以,此处属于“承前省略”,故答案应选“C”。

第17题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解释“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不过降低了难度,相当于选择题的形式,义项不是“卖出去”就是“买”。题目的后半句要求则是巧妙地引导考生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方法,将各自辨识的思维过程还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内容理解、人物评析,多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

为考查与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运用评价”能力,试题较多地引导考生使用联系法、比较法进行阅读。表现在考查形式上,常用文段与诗词的组合阅读、文段与文段的比较阅读、文段与助读材料的链接阅读。

(1)文段与诗词的组合阅读,如2017年绍兴卷试题:

18.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迫感往事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中考卷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赏析一般是分开考查的,但此题很好地将两者联系起来。《〈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与画线诗句是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关系。诗句中的“不忘”“亦无人”将当前官员的明哲保身与王导的高瞻远瞩形成鲜明对比,侧面突出了王导其人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这种古诗文的组合阅读,有助于考生对诗文的内容、主旨、情感、人物有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层次的理解。

(2)文段与文段的比较阅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的联系与比较,如2017年金华卷试题:

18.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此题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内文章中去找课外问题的答案思路:《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根本不懂策马之道,更不用说“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了,也就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另一种是课外材料间的联系与比较。两则材料或是同一话题(主题),如2015年杭州卷,写的是王念孙和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或是同一作者的不同材料,如2016年温州卷,选的是苏轼的一则随笔《读陶诗》和一封写给友人的短笺《田家乐》。

(3)文段与助读材料的链接阅读,如2015年衢州卷试题:

17.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

[助读材料]

“人无癖①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

[注释]①癖: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

此题的助读材料,较好地提示考生马上找到答题的切入点,那就是助读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癖”“深情”。只要说出两文主人公各自的癖好是什么、与他们有着共同癖好的是什么人,就可知张岱与范与兰都是选择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的。

总的来说,上述试题都旨在培养考生学会用“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是语文阅读的最佳方法之一,它的作用是:能训练学生整合思路、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对文本的补充和丰富来更好地理解内容、把握情感、评析人物;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审视文本,通过总结归纳,求得融会贯通的效果;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题型灵活创新,洋溢鲜活气息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点历来是一脉相承的,是稳定的,基本从三个方面考查: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段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人物评析。题型也基本稳定:以填空题、选择题、翻译题、句读划分题、简答题为主。但近几年来,命题者在文言文阅读的题型设计和编排上,坚持“稳中求变、激兴趣、行开放”的原则,有突破传统不断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题型更丰富、更灵动、更怡情激趣。

1.语言赏析题

如2016年宁波卷试题: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endprint

王曰:“善。”乃下令……

帝大悦,即诏……

又如2017年丽水卷试题:

16.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

这两个题目俨然现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赏析虚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和品质;第二题考查的是赏析动作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这样的命题形式在之前的文言文阅读中是极少出现的。题型的改变,似乎是“新瓶装旧酒”,但让考生感受到了古文的生命力和现代气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緩考生对文言文测试的畏惧感和排斥情绪。

2.感悟批注题

如2016年温州卷第15题:

(3)阅读两篇短文(图1),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此题通过考查写批注督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又引导考生不仅要读出短文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一词一句是怎样紧扣中心来写的。

3.探究提炼题

如2017衢州卷试题:

21.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此题考查的内容已上升到了“文章”“文化”(民间故事)的层面,要求从普遍中提炼规律。这可谓衢州卷的大胆创新。命题者围绕“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评析文中人物、主旨”的目标,不再拘泥于传统命题形式,而是根据文言材料的特点,着力于激趣与能力的培养,设置了探究性试题,让学生发现并提炼“光棍叙事”小故事的情节结构模型,在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中提高古代文学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发散开放题

如2017年温州卷第15题: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

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考生对文中“趣”的感受和表达是不一样的。虽然这样的开放性试题在现代文阅读中屡见不鲜,但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却是难得一见。这可以说是对传统命题的极大创新。试题中的小品文与《与朱元思书》属同一种文体,都是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多写景记事陈情。要在短短的153字中读出更多的“趣”,一般可从第一段大量的景物描写的角度上剖析。

二、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改进

针对传统的文言文阅读考查方式和题型,一线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四步教学法”——读、译、解、诵。一篇文言文拿来,首先就是让学生“读通、读顺”,然后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用“五字秘诀法”逐句逐段翻译正确;接着,结合课前导语、课后思考题,把握内容,理解主题,分析人物;最后要求熟读成诵。“四步法”虽简单易操作、应试效能“高”,但问题在于:呈现在课堂上,就是以讲“文言”为重,以“逐句讲解”为重,以教师“满堂灌”为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延伸至课后,辅之以“高压政策”,要求学生读、背、默,手段粗暴,方法呆板,以致加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排斥、厌恶情绪。

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严正指出,这种“逐句讲解”法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学观点、不合教学旨趣的,因为它不利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中考命题的特点和变化是对日常教学的正向、积极的引导。如何顺应命题趋势,推进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一)教材为本,思维催化

“课文无非是例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共有文言文36篇,每篇均有其独到之处。这些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我们需要在课堂中多加入思维的“催化剂”——在“逐字逐句讲解法”中渗透“比较与分析”“想象与推理”“转化与创造”等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在学好“文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品味文言文的炼字炼句,考究文言文的章法形式,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实现“读通文言”“读析文章”“读品文学”“读悟文化”的融会贯通。

(二)适度拓展,读练结合

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36篇文言文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从八年级开始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相信“开卷有益”,量变能引起质变。

(三)精选文萃,巧设试题

设计试题有助于教师把握考纲,研究课标,促进因材施教,有助于阅读引导的正确性、严谨性和深入,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阅读的重点、难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典型性、权威性,有思想性、人文性,有价值导向的材料,然后试着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概括、主旨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来命制试题,力求题型新颖,设题角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方龙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