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与探索

2018-01-15李向荣

职业·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李向荣

摘 要: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从解决问题入手,提出了转变观念,结合实际需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措施,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课改革,开创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 文化基础课 改革与探索

文化基础课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的重任,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想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文化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在职业院校轰轰烈烈地进行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紧跟上专业课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保持与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协调一致,更好地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服务。

一、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定位有偏差

在企业急需高素质、高技能新型人才的形势下,传统文化基础课教育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文化课是文化课,专业课是专业课,两者“各自为政”的状态,文化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严重脱节,使其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导致文化基础课陷入可有可无的境地,甚至有的学校一度想把这些课程砍掉。

2.教学落后,学生厌学

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是传统文化基础课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对当前文化基础课设置的满意度较低,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消耗了教师宝贵的精力。

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的内容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客观方面以及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主观意识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亟待提高。而文化基础课传统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的另一个突出表現就是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功能的缺失,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真正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上现象的存在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又导致了教育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因此,文化基础课改革势在必行。

二、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1.转变观念,树立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理念

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旗帜鲜明地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摆正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围绕专业需要、学生需要、企业需要开设课程;要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打破传统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顶端设计、大胆改革,赋予文化基础课改革更多的亮点、特色。

2.结合实际需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

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把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恰当地融入到专业课中,专业课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进行合理设计与编写。二是可以把语文、德育、礼仪、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等课程,本着多元整合、整体优化的原则,打破传统课程体系,重新构建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在这方面,笔者学校的基础课教学改革团队通过近几年的大胆尝试及探索,开发了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教育课程体系,编写了《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职业沟通能力训练》《团队合作能力训练》《职场礼仪训练》《心理健康训练》等一系列教材,并探索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有效促进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提高。

3.借鉴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兴趣低等现象,专业课通过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校在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教育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借鉴了专业课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与培养,把学习内容提炼成一个个 “工作任务”,通过课堂设立的情境或真实的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使其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工程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路径探索——以X职业院校为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究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阅读能力调查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的功能与实践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