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穿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15林宇鹏徐名伟吴强王楚林徐衡李建彬洪晓华
林宇鹏 徐名伟 吴强 王楚林 徐衡 李建彬 洪晓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全穿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55例行全穿刺腔内隔绝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疾病患者, 术前均采用CT血管造影对病情进行评估, 通过血管造影进行监测定位, 将覆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 隔绝病变的主动脉节段。对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患者的生存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 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 5例患者发生内漏, 1例患者发生截瘫, 13例患者发生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术后3个月内生存率为100.00%, 术后1年生存率为98.18%, 术后2年生存率为96.36%。结论 在B型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中采用全穿刺腔内隔绝术, 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全穿刺腔内隔绝术;B型主动脉疾病;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15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totally punctured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in treatment of type B aortic diseases LIN Yu-peng, XU Ming-wei, WU Qiang, et al.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Jie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Jieyang 52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ly punctured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in treatment of type B aortic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55 patients with type B aortic diseases were treated with totally punctured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and their condition were evaluated by CT angiography. The stent was implanted into the thoracic aorta to isolate the diseased segments of the aorta by angiograph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nd the survival rate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1 patient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5 patients with internal leakage, 1 patient with paraplegia, 13 patients with endovascular exclusion syndrome. The postoperative 3-month survival rate was 100.00%,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98.18%, and the postoperative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96.36%.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totally punctured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in treating type B aortic diseases provides affirmative efficacy and higher safe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otally punctured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Type B aortic diseases; Clinical effect
B型主動脉疾病起病较急, 进展迅速,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而B型主动脉夹层更凶险, 其急性期病死率为31.45%[1],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治疗B型主动脉疾病包括传统手术、药物治疗与腔内隔绝术, 但药物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效果不理想[2-4]。为了探讨全穿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疾病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B型主动脉疾病患者55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 同时深入分析了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全穿刺腔内隔绝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疾病患者5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 女26例;年龄最大80岁, 最小27岁, 平均年龄(52.64±9.12)岁;高血压44例, 冠心病10例, 主动脉粥样硬化溃疡4例, 肝功能异常8例, 心功能不全5例, 糖尿病26例, 肾功能不全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拒绝配合或有精神疾病患者;②髂动脉闭塞或严重迂曲患者;③合并有严重肾肝功能障碍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 并对所有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同时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 控制心率为55~70次/min, 收缩压为10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使用镇静剂、止痛剂等药物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缓解, 于手术当日清晨禁止患者饮水, 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所有患者取平卧位, 行局部麻醉(局麻), 并留置导尿管。使用Seldinger法对患者的左侧肱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 使用刻度导管实施胸主动脉造影, 以能对B型主动脉疾病的病变位置、累及范围、夹层内膜破口的部位与形态进行全面地了解与判断, 并对夹层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的距离、瘤体最大直径与破口近端正常主动脉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 以对采用覆膜支架的长度与直径进行确定。之后选择一侧股动脉作为导入径路, Seldinger法穿刺并预缝合后将造影管置入;在确定全部的造影管存在于真腔内后, 将超硬导丝放置入升主动脉中, 通过支架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进预定的位置, 在对覆膜支架释放前, 应用临时右心室超速起搏技术保证患者的收缩压降至90 mm Hg以下, 以能减少在释放支架的过程中因主动脉内血压过高而导致支架位置发生移动;之后逐渐地释放覆膜支架, 封闭破裂口。在释放覆膜支架后对夹层隔绝效果进行判定。术后将患者送进监护室, 再次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并给予患者补液、镇静、抗感染、降压等治疗。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1年与2年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情况与肾功能不全、内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 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 成功率达100.00%, 1例(1.82%)出现肾功能不全, 5例(9.09%)发生内漏, 1例(1.82%)发生截瘫, 13例(23.64%)发生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
2. 2 术后2年内患者生存情况 术后3个月内无患者死亡, 生存率为100.00%;术后1年有1例患者死亡, 生存率为98.18%;术后2年有2例患者死亡, 生存率为96.36%。
3 讨论
B型主动脉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症,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B型主动脉夹层是B型主动脉疾病中严重的一种疾病, 是指主动脉腔中的血液由主动脉黏膜的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并将其分离, 沿着主动脉长轴的方向进行扩展, 从而导致主动脉真腔与假腔相分离的病理变化[5-8]。因高血压患者的囊性中层发生坏死, 致使血管平滑肌不断增生, 导致其血管的收缩力不断增强, 故高血压患者是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高发人群。
临床上治疗B型主动脉疾病的方法主要为主动脉置换术, 但该手术的创伤较大, 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9]。全穿刺腔内隔绝术是临床上治疗B型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 该手术的创伤较小, 能对夹层近端的破裂口进行封闭, 促使假腔的压力降低, 增加真腔的血流, 从而形成血栓, 达到隔绝病变的目的[10-12]。术前对患者的瘤体大小、裂口位置进行精密的影像学评估, 经过股动脉入路实施手术。在安放支架时对真腔与假腔进行明确, 以保证支架能完全覆盖裂口[13-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有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 5例患者发生内漏, 1例患者发生截瘫, 13例患者发生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而内漏与截瘫是全穿刺腔内隔绝术的常见并发症, 出现原因可能为支架的定位不准、未完全封闭裂口、移植物遮蔽肋间动脉所致, 因此, 术中在安置支架时需避开脊髓动脉。肾功能不全出现的原因与术中使用造影剂过多、患者的血压太低有关, 其他如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此外, 对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 术后2年患者均恢复良好, 生存率为96.36%。同时, 在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后发现, 患者的主动脉真腔的血流已恢复正常, 假腔中已出现血栓, 支架较好地对裂口进行了封闭, 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在B型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中采用全穿刺腔内隔绝术, 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磊, 張雷, 许飚.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48例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1):50-53.
[2] 李飞, 刘晓程, 刘志刚.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远端裂口腔内治疗的处理策略. 医学综述, 2015, 21(18):3345-3347.
[3] 阳秀春, 莫伟, 邱海玲. 循证护理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10):2071-2073.
[4] 肖华, 杨洁莲, 杨向阳. 全穿刺技术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影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 38(11):795-798.
[5] 钟梅, 钟小明, 罗汉秀. 血管缝合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隔绝术后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6, 29(34):30-31.
[6] 杨美珍, 吴美华, 余茂生, 等. 全穿刺技术与血管切开入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比较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 12(11):
1019-1021.
[7] 何云, 赵晓辉, 晋军.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12):925-928.
[8] 张绪平, 杜艳霞, 田长叶, 等.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分析.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2, 2(3):214-217.
[9] 王效增, 荆全民, 韩雅玲, 等.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1):45-48.
[10] 肖华, 杨洁莲, 彭丹丹, 等. 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9):730-733.
[11] 随学斌.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 临床荟萃, 2008, 23(17):1254-1255.
[12] 刘志平, 朱宪明, 李淑珍, 等.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82例
临床分析.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4):524-526.
[13] 张勇, 梁家立, 郑晓舟, 等.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10):1094-1096.
[14] 丁钰轩, 杨睿海, 王永进, 等.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18例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2):3436-3437.
[15] 生伟, 池一凡.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8例. 心脏杂志, 2007, 19(4):491-492.
[收稿日期:2017-0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