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跃课堂,张扬个性

2018-01-15杨伶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成员目标内容

杨伶伶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起源于美国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习方式,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末期,最终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有其积极的意义,并取得了成效。综合各项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指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互动和合作探究,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最终达到教师规定的任务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为以后学习语文学科奠定基础的时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小学语文的教与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影响学生人格修养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不仅十分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提高,还能促进小学生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使小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

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知识的传授,要明确学生应当通过本堂课掌握什么内容以及内容掌握的程度。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为小组每一个成员确立明确的任务目标,然后还要有一个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引下进行合作探究,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就能够按照教师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探讨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也具有了运用的意义。如,在教学生字时,教师给小组设定的目标就可以是不仅要学生学会朗读,还要学会汉字的拼写,而小组成员就要相互之间监督和纠正,并探究写字的技巧。这样的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可以具体分工为一个成员带领大家朗读,熟练之后就开始研究写字笔画和顺序,然后两两听写并批改,最后小组总结易错点,并集思广益,探讨生字的学习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只是單纯地给个体设定这样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会缺乏探究的兴趣,而把学生置身于小组面对面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会高涨,课堂氛围会比较愉快,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教师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内容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内容的设置要适当即指教师在选取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除此之外,还应当选择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内容,不能太过简单,一定要凸显多人合作共同努力的特点。如,在教学课文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进行小组合作。以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小组合作中,各成员分工负责编剧、导演、演员等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鼓励、交流,使小组整体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并加深了大家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给予有效的指导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也是领导者。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小组讨论中容易出现讨论偏题、贪玩儿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直接后果就是小组合作方式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适当进行提示或者有效的指导,以利于各小组讨论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完全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方法和指导过程,并懂得如何有效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及时发现小组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表扬优势,指出缺点,但也要注意评价的分寸,不能打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努力成果和继续合作探究的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员目标内容
两只挂钟
最强新成员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