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日一句,厚积薄发

2018-01-15钱径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国学素养语文

钱径

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薄发”,怎样的积累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呢?有人说,“智慧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得怎样,既取决于学生对外部语言材料及其所含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质量,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浓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国学文化古老,因学生平日接触此类读本少,加上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 所以读懂国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学生想说爱国学不容易。

国学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但国学这块“世袭领地”,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开展“国学经典,一日一句”这一小课题,就是力争改变这一面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国学,悟国学,用国学,愿更多的学生在这片园地能感悟国学的魅力,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收获人生的财富。在教学实践中,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践行:

一、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在黑板右上角开辟“国学经典,一日一句”专栏,每天早上安排一名学生书写,要求这一句国学经典必须精挑细选,严格把关。每天语文课前一分钟,请这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学习此“一日一句”。

二、人手一本“国学经典,一日一句”积累本

学期开始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笔记本,作为“国学经典,一日一句”积累本,以便于摘录积累。要求有一定的厚度,至少够一学期使用,让每个学生给心仪的积累本取个自己喜欢且有语文味儿的名字,并在扉页上进行美化,精彩纷呈。

三、晨间谈话时间结合相关国学经典进行引导教育

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说,了解丰富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真正读懂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小故事,既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国学经典的深厚底蕴,读来饶有趣味,蕴涵哲理。如,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管鲍之交,铁杵磨针,等等。

四、利用班队课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直面经典,熟读成诵,形式多样,水到渠成。通过采取国学经典朗诵、演讲、手抄报等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五、引导学生合理浏览、关注国学经典相关网站

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并进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敏感好奇且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一代,更是首当其冲,大踏步地迈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引导学生合理关注国学经典相关网站,一定也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六、學以致用,提升写作水平

倡导学生在习作中引经据典,引用国学经典句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文字负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就是积累,有的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只有积累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形成新旧联系,产生自己的思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就会转化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思想涵养,自己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听、说、读、写样样精通的人。要教学生学好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学会研究,学会成长。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要让学生喜欢国学,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勤学不辍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素养语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