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任务情境 突破习作难点
2018-01-15叶托
叶托
【设计意图】
“小小‘动物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作话题。将家人想象成某种动物,通过回味家人生活中的片段,感知他们的特点,感受“动物园”的氛围。这个话题充满了情趣:内容上通过人与动物的联结,乐趣无穷;情感上再现了学生与家人生活的片段,情意浓浓。
对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写一写每个家庭成员像什么动物并不难,也不无兴趣。本次习作学生的困难在于:一是思路上容易受到局限,想到的动物有限,想到家人与动物的相似点有限。二是大部分学生只会简单说家人像什么动物,表达比较单调,趣味性不够。基于学情,本课教学试着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学生的习作困难。
1.内容上。借助思维导图展开讨论,发散思维,实现家人与动物相似点的链接与拓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习作材料。
2.表达上。基于对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已有经验,通过讨论例子、微课引领等方式发现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把表达变得更加有趣。
3.评价上。借助“相似指数贴”、同桌评价、作品展示等方式,把评价融入习作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为此,如何创设任务情境,突破习作难点,体现过程性指导与评价,实现写有新得,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主体追求。
【教学目标】
1.通过思维导图打开思路,把家人想象成相应的动物,写出他们之间的相像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小‘动物园”的氛围。
2.通过讨论例子、微课引领等方式,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3.借助“相似指数贴”、同桌评价、作品展示等方式,在“越像越有趣”的表达过程中收获习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动物猜猜猜)
一、打开思路:像起来
1.播放动画,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个孩子把他的家想象成了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哪些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吧。
嗨,小朋友,欢迎来到我家的小小“动物园”。我是一只爱啃胡萝卜的小兔子,整天蹦蹦跳跳,开心得不得了!我爷爷嘛,简直就是国宝熊猫,全家人都围着他转。这是我妈妈,其实呢,她就是一只花孔雀,每天在镜子前摆pose。我们家还有狐狸奶奶、老虎爸爸、蚂蚁弟弟呢!
2.互动交流,打开思路:把自己家也变成动物园,你觉得你的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呢?
3.反馈引导:能从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不同角度说清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
4.小组交流:借助“动物园”导图说说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
二、任务驱动:写起来
1.教师配合家人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触发情感共鸣。
(1)出示教师个人形象图,学生识别。
(2)教师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
(3)导语激励:我家还有熊先生、母鸡妈妈、狐狸爸爸。你看,我把他们写下来了,有意思吧?你们也来写写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吧。
2.一次习作。学生写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中的一位成员。
3.交流讲评,依据“相似指数贴”示范评价:能写清楚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可得基础指数7星。
4.同桌互评,依据“相似指数贴”自主评价。
三、二次习作:更像起来
1.交流讨论:如何将家人写得更像动物,更有趣,让相似指数再往上升?随机提炼学生的已有经验: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以及夸张等小妙招放大家人的特点。
2.微课提升:嗨,同学,你喜欢魔法棒吗?它可有神奇的魔力噢!瞧——
发现魔法棒里的秘密,形成新经验:平常我们都是将动物当作人来写,这种方法叫——拟人。那魔法棒把人当成动物来写,让他直接带上动物的特征,这种方法叫什么呢?
3.二次习作:用上刚刚发现的小妙招、大绝招再来写一位家人。
4.作品展示,全班自主批阅,圈画精彩语句,评相似指数。
5.集中赏析相似指数较高的佳作。
四、升华情感:我爱我家
1.交流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觉。
2.后续习作任务:继续写其他家人,形成完整的作品《我家是个动物园》。家长评一评,作品秀一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习作心理和习作教学规律,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乐写善写,实现了习作教学的美好境界。思其成因,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情境驱动,促成“我要写”
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构造语篇。本课话题既具童趣又富创意,教学中我们较好地发挥了这一特性,创设了生动活泼的习作语境。
课前“动物猜猜猜”游戏,根据提示猜动物,看到动物联想人,一下子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学生直观感知了人与动物有很多的相似性。
导课动画《我家是个动物园》,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将家人想象成相关动物,用动画形式播放,学生喜闻乐见,且选取的“兔子”“熊猫”“孔雀”等形象生动活泼,极大地触发了学生也想说一说自己家人像什么的意愿。
教师下水讲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推波助澜,更深一层地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每个人的家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小“动物园”。老师写得这么有趣,我也要写一写我家的小小“动物园”。
而“动物园风采秀”活页的设计,则使学生真正置身于秀出“我家小小‘动物园”的情境,学生都竭尽所能地写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因为最终我们将举办“小小动物园风采秀”竞赛活动。
二、经验生成,促成“我会写”
“语文课缺乏规范的写作教学。”“大多数写作课缺乏明晰的目标,缺乏自觉的教学设计,更缺乏教学过程的展开。”这是众多教学专家对于当前习作教学的诊断。习作教学到底教什么?视具体内容而定。就本课内容而言,四年級上学期的学生基本能说清自己的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但是如何将家人写得更像动物、更有趣,教师要不要教?答案显而易见。怎么教?如果教师直接告诉方法,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反而容易画地为牢。
于是,我随机选择了一个学生写的爸爸很暴躁像犀牛的片段,引导学生各自支招。有的学生说要用具体事例突出爸爸的暴躁,让他更像犀牛;有的说要写出爸爸暴躁时的样子、动作;等等。这是学生原有的经验,都很好。
在学生充分讨论、肯定学生提出的妙招的基础上,我再呈现微课,引导学生发现“大绝招”,并给这个发现命名,有的学生说是“拟动物”,有的说是“拟物”,最终大家决定叫“拟物”。这样形成的知识,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生发的新经验,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因而,学生后续运用灵活自如,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正如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指出的:“理想的教材,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提供写作的任务、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
三、“指数评价”,促成“我还要写”
本课教学呈现了二次写话,“相似指数”评价机制一以贯之。第一次写话,评价时重点关注“写通顺,写清楚家人像哪种动物,哪里像”,如此便可以得基础指数7星。如果写得比较有意思,还可以得8、9、10星。教师指名展读一位学生的文字示范评价,第二位学生展读后由全班评价得出相似指数,学生学会评价后同桌互评,评价过程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以评促学”的教学理念。
学生普遍得到了基础分。此时以“想不想让自己的相似指数再升一升”进行激励,学生跃跃欲试,分别支招。教师再出微课大绝招,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生发新经验,学生更是迫不及待运用自己新学的妙招,“我还要写”的念头强烈,二次写话水到渠成。
第二次写话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公开展示在“作品展”展板上。每位贴好作品的学生,都可以拿起红笔圈画评改同学的作品,并写下新的“相似指数”。教师再从指数较高的作品中择优选择展示,引导学生集中赏析。互评互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强烈的习作成就感,他们个个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 32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