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出力不讨好”现象分析

2018-01-15孟祥萍林凡瑞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孟祥萍+林凡瑞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令教师觉得冤屈。广大教师如果在“出大力”时,能坚持教育原则,树立尊重意识,钻研教学方法,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才会“出力又讨好”。

【关键词】教育原则;尊重意识;教学方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努力付出就该有好的回报,这是众望所归,人心所盼。然而,世事不可能都如此顺畅,有时候偏偏与你开玩笑,让你出力不讨好,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白白费了功夫,没有什么成效不说,还带来了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教师工作的性质也越来越复杂了,都说教师不太好当了。许多教师紧蹙着眉头叫苦不迭,做教师累也罢,苦也罢,都能忍受,就是出力不讨好让人难以忍受。是呀,出了大把的力气,为什么偏偏事与愿违呢?为什么偏偏南辕北辙呢?

教师出力不讨好,可能觉得冤屈,当你埋怨别人没良心、以怨报德、缺乏修养时,是否该从自己身上寻找因由,反思自己的行为呢?

一、出力不讨好,可能是我们违背了教育法则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美国作家迈克尔·伯罗蒙塞尔撰写的《自然之道》,读后令人深思。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与同伴以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事。他们发现一只出巢当“侦察兵”的幼龟被嘲鸫啄咬,就央求向导将它送入大海。当向导极不情愿地完成了助龟入海的举动之后,成群的幼龟得到了“外面安全无事”的错误信息,便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可怜的幼龟们皆成了食肉鸟的口中美餐。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出力不讨好”的事例,它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尊重自然法则,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人虽是万物之灵,但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既然有自然法则,是否有教育法则呢?当然是有的。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教育就是想方设法促进儿童的身心自由发展,教育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张伯苓语),这就是教育法则。

那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是不是都能够按照教育法则办事呢?不尽然。例如,学生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根源,教师却以“走出校门会有危险”为由,强行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背书;学生喜欢体育课在操场里踢足球、踢毽子,教师常常以“耽误学习”为由,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爬“题山”游“题海”;学生喜欢到实验室探寻科学的奥秘,教师常常以“玩物丧志”为由,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背诵枯燥乏味的“实验步骤”……美国教育家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说,至今还有教师不愿意让孩子到操场上去上体育课,而是关进教室里死读书,真有些不可思议。当我们把一个个“活孩子”教成一个个“死孩子”,把一个个有棱有角的“木块”渐变成一个个滑溜溜的脆弱的“圆球”,可想过,有棱有角的木块比滑溜溜的圆球更容易稳固地立于地面——我们就是这样出力不讨好的。其根源就在于我们违背了基本的教育法则,没有想方设法促进儿童的身心自由地、健康地发展,没有把儿童当成活生生的人看待,而是把儿童当成了一个任自己随意操纵的机器。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十分强调活学活用,他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意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吸纳、去体验、去实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正是“鱼缸法则”的体现——心灵成长的自由。一家公司把几条小鱼养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永远长不大。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就把它们养在院子的水塘里,没想到这些鱼居然疯长成了大块头。

鱼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人更是如此,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该确立“让学生成为自由成长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实践、创造的主人”的理念。这样,我们就不会“出力不讨好”了。

二、出力不讨好,可能是因为我们缺乏应有的尊重意识

最近读了一篇短文,题目叫《手指与脚指》。说的是冯骥才一行人到法国参观访问,开车前往一位乡间朋友的别墅,途中遇到一个岔路口。于是,他们拿着写有地址的信封询问一位妇女,那位妇女的头上正顶着一件大东西,双手始终扶着。这时,她把头顶上的东西放在地上,用解放出来的手,给他们指了路。冯骥才上车后,不解地问:“她何苦要把东西放下来,用脚一指我们就知道了。”司机却说:“用手指与用脚指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养。”用手是客气、礼貌、尊重的指引;用脚是踢开、让人走开的意思,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

教师经常讨论一个话题:我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可学生和家长为什么越来越不尊重教师了?那么,教师是否反思过:我们给学生和家长多少尊重?别忘了,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呀。有一位工作特別较真的教师,每当学生犯了不起眼的小事,她都会大惊小怪地把学生带到办公室里训话。时间久了,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挨训斥的学生总会敌视着她,做着抵抗状。对此,她总是喜欢打通家长的电话,要求学生与家长对话并检讨自己的错误,或者干脆把家长请到学校,对家长也是一番训导。她的动机也许是好的,却并不受家长的欢迎。家长都很忙,经常性地被请到学校,难免不耐烦,自然是满脸的不高兴。

应该说,这位教师出力真是不小,天天围着学生和家长转,但是她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甚至有的学生在厕所的墙上画她的漫画,侮辱谩骂她,想想真是心疼。但她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行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否做到谨言慎行、以人为本?我们是否尊重学生和家长的人格?

鲁迅先生曾说:“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应有的尊重。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师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是师德缺失的表现。教师应该少训斥、恐吓学生,尽量少请家长到校,少告状,要本着尊重对方的原则行事;否则,只能徒增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怨恨,徒劳无功,适得其反,那才是出力不讨好呢!endprint

三、出力不讨好,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法有些滞后

《中文大辞典》中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把方法看成是人们巧妙办事或者有效办事应该遵循的条理或轨迹、途径或路线。墨子曾这样说:“匠人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在这里,墨子把“方法”當成了规则、法规来运用。

教学方法即是一种法规法则。有些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总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自己对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却一味强调学生“花功夫”不够。自己累得半死,学生备受熬煎,效果不佳不说,还影响了师生关系,落得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有一位“老黄牛”式的教师,虽是年过半百,满头华发,对待工作却是那样认真,那样勤恳。他讲课是那样细致,逐词逐句地解释、分析、概括,真可谓“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芝麻不漏下”。一堂课下来声嘶力竭,累得够呛;而学生被动地“听书”,不读,不写,不思,不疑……一堂课收效无几,闲得够呛。至于作业就更不用说了,他根本不懂得分层教学,作业的内容全班统一,量又相当多。他不管学生的差异,无论会与不会,一律要求完成并照着题目讲析。程度高的学生早已听得厌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程度差的学生即使写得再多也是不会,似乎在听天书。

曾读过《当代教育家》上杨林柯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教育最怕愚蠢的认真》。“愚蠢的认真”最容易导致“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发生,不仅教学效果差,学生和家长还大为不满,怨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只会用作业压人,要求学校领导撤换老师。这样的教师往往非常懊恼:“敢问苍天,我错之奈何?”却不知“苦干未必讨得好,苦干加巧干方是英雄汉”。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就要反问自己对别人的仁爱够了吗;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的才能够了吗;以礼待人,别人却不理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了吗;只要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就要反过来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他。

作为教师,不妨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存在“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当我们“出大力”时只有坚持教育原则,树立尊重意识,钻研教学方法,才会事半功倍,点石成银,撒豆成金。

(山东省临沂第七实验小学 276016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湾林学校 2760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