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15王骏飞姚君宋作忠

价值工程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教育培养模式

王骏飞+姚君+宋作忠

摘要: 我国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乏重视、认知偏差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策略,努力弥补在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urgently needs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inevitab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bias. In this study,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 and strive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校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Key words: university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cultiv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4-0175-03

0 引言

创新创业不仅能极大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完善市场体系及资源配置,同时能有效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与水平。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迫切需求教育体系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而同时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无疑是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关键群体。因此,我国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组织,必须将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定为关键目标。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愈加重视,我国不仅广大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而且相关教材的编写也逐渐有了规模。其中部分高校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项目,提供平台和资金来支持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相关训练计划等,有计划性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实践难以避免不足之处的存在。为了我国高校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策略。

1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的深化,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将主要的不足之处总结为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知落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资源不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存在缺陷等四个方面。

首先,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各层面的原因。从客观层面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源自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对该理念的引入与发展时间较短,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创业教育的政策,部分高校因此逐步摸索着开展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但这些高校也只占全国高校总量的半數左右,其中还不乏以培训课、选修课等形式为主的表面化开展,课时量更是稀少,当前我国高校在整体上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开展效果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从主观层面看,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通过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国民思想,这其中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陈旧的糟粕部分。在学而优则仕、循规蹈矩、枪打出头鸟等保守观念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在认知上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以追求稳定为目的,严重缺失创新创业的精神。我国每年报考人数火爆的公务员考试及事业编制考试,就是这种普遍心态的直观体现。

其次,当前我国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知较为落后。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该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发展、研究,但目前我国多数人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知仍处于传统地“教授如何创办企业”这种字面表层含义上。由于这样的认知,高校学生及其家长会认为自身没有创办企业的打算,因此不需要接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开展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的高校中,学生也是被动地参与应付。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内容涉及广泛的综合素质,以字面表层含义“教授如何创办企业”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理解显然是一种落后的认知。

第三,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资源不足。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教师需要较丰富的实际经验来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活动。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师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师,甚至有部分教师是学生管理教师及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兼职。这些教师不仅因为有自身的“主业”而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识,同时也不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甚至是零经验。因此,这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言传身教,严重缺失使学生信服的说服力。此外,随着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的颁布,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发展推广,其中有部分高校已经将其带入课堂,然而缺少国家统一出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的相关教材,编写规模逐渐发展,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拼凑、抄袭、内容滞后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发展需求。endprint

最后,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存在缺陷。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全面性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具有较强的實践要求,同事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缺少足够的创业实训基地,只有少数高校能够满足条件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训练结合,其他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则仅仅以传统课堂教授的方式进行,无法激励学生的热情,也无法达到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还有部分高校,虽然有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二者彼此分离脱节,缺少紧密结合,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背离了初衷。

2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笔者在前文中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还需弥补众多缺点,包括政府、社会、高校及个人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真正地重视起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针对高校如何解决当前不足,构建更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2.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依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筛选,开设创业学、商务沟通、市场营销、心理学、管理学等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高校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可以通过专修班等形式为有潜力和条件的部分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此外,高校应当在课程的层次方面进行必修课、选修课与讲座课内容及课时的合理分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家、校友等具有创业经历的校外人士来校,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讲座课,直观地进行创业创新理念传递,丰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以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结构,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有效地联合第三方,整合资源共同设立创新创业相关比赛、活动、项目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舞台。比如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的评选活动,便是吉林大学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资源联合而实现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由此可见,高校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级创新创业比赛的舞台,并且有效地进行推广宣传,可以使创新创业比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从而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 建立管理机制,构建保障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离不开相关过程中的管理机制,涉及人才培养目标、保障、调控、优化等方面。高校应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等科学多元的机制,保障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开展。

2.2.1 建立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机制 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教学管理机制有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方面高校应当为学生拓展进行学术活动平台,通过建立公共课、创业专家讲座课等形式的理论教学机制,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对教师外出深造给予支持,改革教师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尤其是职业技术类高校,应当建立“校企互聘”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高校学生讲课,同时也支持教师在企业一线中进行挂职实践。这种机制既安排了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企业生产一线的机会。最后一点,高校应当改革和完善学分弹性机制,比如黑龙江大学建立了3-8年的学生修业年限机制,为部分具备创业能力及条件的学生提供创业条件,在其创业期间保留学籍,并且在年限内可以随时返校重新深造学业。

2.2.2 学生管理机制 高校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机制包含两方面的重点:一方面应当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及支持,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组织机构、创业中心等方式,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因此需要高校提高二级学院的自主权,使二级学院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的对学生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社团创新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作用。

2.2.3 基地管理机制 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管理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校内外开展学科专业竞赛等是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高校应以资助项目等形式对基地进行投入与管理,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考核机制。

2.2.4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在学生考核机制方面,高校应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应当多元化、开放化,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将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素质都列入考核的重要目标之内,完善综合测评的考核方法。例如将传统试卷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通过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方式,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作为考核关键,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行考核。在教师绩效评估机制方面,应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和效果,对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2.2.5 强化创新创业培养的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培养的激励机制应基于高校的资金投入进行强化。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优秀者的鼓励和宣传,一方面要建立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及专业竞赛的专项奖励资金机制。对高校创新创业培养中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重点奖励,大力宣传其中的先进事迹,推广值得借鉴的经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造成阻碍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加以批评、鞭策,端正并激励这部分人的思想。另外,高校应当为一定创新创业成果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制订奖励办法,对其进行鼓励表彰和指导,树立学生群体中的创新创业模范,带动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

2.3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性是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最显著特点,高校学生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接受理念和提高技能及素质之外,必须将其应用于实践。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依托校内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为取得一定创业成果的学生创业团队或个人提供资金、场地、创业保障,等全面的服务。

3 总结

当前祖国飞速发展,比以往更需要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而广大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本质上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综合性素质教育的一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劣程度。由于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和客观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乏重视、认知偏差、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弥补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提出通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相结合,建立高校创新创业相关管理机制、保障体系以及实践体系,从而构建出一套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骏飞.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7,36(24):209-211.

[2]王越,万经花.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2016(08):121-123.

[3]宋佳琪.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方法研究[J].电子测试,2016(10):169-170.

[4]袁红,李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19):2-7,13.

[5]陈勇.基于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财经类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0):121-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教育培养模式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