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作家研修班学员心声
2018-01-15王君李腾钗
王君++李腾钗
余海涛:奔流作家研修班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个流火的七月,我带着一腔热情和“基层作家重在修炼哪方面的功力”这一问题来到了奔流作家研修班。这是研修班举办以来的第四期,也是我第四次参加。
这些天来,每位老师的授课都很精彩,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聆听陈启文老师、单占生老师的授课。他们让我认识到,作家要在两个方面强化基本功:一是情感的酝酿和积累;二是作家情怀的拓展和延伸。这让我体会到,创作资源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的酝酿和积累。对于创作者来说,生命体验的积累和独特的感情酝酿及其拓展,是最重要的内容,别人无法替代。也就是说,本文作者不知道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写作进展过程中补充,根本没发生过的故事情节可以编造,但融于作品的细节和肌肉是无法虚假或偷工俭料的。这完全靠平时的积累和自觉寻觅补充的意识和习惯养成。
魏维:参加奔流作家研修班的收获之大,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作为一个刚开始小说写作的新人,才刚开始两天的研修班课程就对我启发巨大。第一天上课,听到陈启文老师讲文学中的超越性和神性,讲到文学作品中浪花的隐喻和象征、讲到文学作品的境界和天空、讲到那种不可言说的禅性境界,我突然感到文学的空灵、神圣以及永远触摸不到又时时刻刻想要企及的高空,我感到自己的眼泪就要下来了。这样的点醒对我太及时了。
我曾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我工作的最初阶段,我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我时刻都在想怎样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怎样才能够超越别人。但是慢慢地我开始懂得相对工作而言,生活才是第一位的。这次研修班上,老师们都提到要先把生活搞好、心态放正、保持一颗凡人的心来面对文学。不要把文学架空在生活之上,做一个人格健康、心胸开阔、一望无际的饱满的人,文学之路才能走得远。在追求精神天空的征途上,要把双脚踩进泥土里。我认为作家应该像苏东坡那样做一个“强壮的且一望无际的人”。
这次的课程中,老师们提到文学中的神性对我启发也很大。突然想到,我写作的初衷也和老师们所说的神性有关。我想到写作的过程,就是忘我的过程、与神对话的过程。我想到文学的回报就在于自己在文学创作时的享受。那时,我忘了自己的不如意、忘了世间的不如意,我也愿意原谅自己、原谅别人。文学写作也是一种人生的修炼,让我能够抓住文学的踏板来接近无我、慈悲、宽容、和解的境界。文学不仅是艺术的追求、更是人生境界的修炼。
吴蔚琪:来到这里让我懂得,创作需要思考和延伸,既以生活为基础,又要高于生活
我今年16岁,是本期奔流作家研修班中年龄最小的学员。我是跟着韩树俊(本期学员)老师一起来到这里的。他一得知研修班的事情便通知了我,我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希望能通过此次研修班让我和众多作家老師们沟通交流。当然,我还有个私心就是听说青龙峡这里风景很美,学习之余也来这里旅游。
我最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大约是在初中的时候,原本从小就喜欢文学的我,热爱阅读,偶尔会写点随笔、日记之类。但开始进行散文、诗歌的写作还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机缘巧合和同学一起上了韩老师的作文课,于是便开始在韩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文学创作。就这样在韩老师的帮助下,使得我一步一步地朝着文学的梦想前行。我第一篇比较出彩的作品是《我会将借你的笔还给你》,得了第二届玉龙奖少年文学创作突出成就奖。后来也写过《和我一起坐火车吧》《你听见的,会是你看见的》,合集《00后苏州十人选》。
此次的奔流作家研修班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启文老师。因为我是带着两个问题来到这里的。一是如何把生活里这么多小事,尤其是被写了无数次的事情写的和别人笔下的不同(恰巧也就是这次,陈老师在最开始讲到的“独特性”)。二是如何在作品中把细节描写得更有张力,而不是堆砌细节但表达效果缺失只显累赘。他提出的超越性、独特性使我深受启发。我自己平日里写作时常就生活论生活,也就是“等于生活”,他的讲课启示我要更多的思考和延伸,既以生活为基础,又要高于生活。这次的奔流作家研修班对我帮助很大,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王姝晴:奔流作家研修班助我圆了作家梦
我连续参加了奔流第三期、第四期作家研修班。在这里,我不但完成了我的长篇小说《太行女人》的整体创作,更收获了许多文学大家们的精神食粮和写作技巧。
作为一个文学的朝圣者,我非常感谢《奔流》为文学爱好者设置的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文友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把我们对文学的热爱演绎到了极致顶峰。
在参加第三期研修班的时候,我带着六十万字的小说来了,班长丁进兴问了我书里的内容,我告诉他我写的是换妻。当时我的书名拟的有《苍茫太行》《大爱换亲》,丁班长听了之后说,你写的是太行山的事,那些名字不太适合,他给出以《太行女人》来命名的建议。我一听这个建议太好了,和我书中的内容很相符。
如果没有在奔流研修班上丁进兴班长的合理建议,如果没有在奔流研修班后乔叶老师和张富领社长为我作序,我的《太行女人》就无法这么快地出版发行。《太行女人》的出版发行对我而言是对我人生的一份答卷,当我带着这本书来到第四期奔流作家研修班分享给文友们的时候,他们对我进行了肯定和赞赏。为了让读者能够对我的作品满意,我会继续学习完善自己,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我在心里十分感谢《奔流》,更感谢奔流作家研修班。各位热爱文学的文友们,如果你还徘徊在文学的殿堂外,不妨都来加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来,这里可以圆梦,这里可以让你尽情地抒写。
梁丽红:在这里我得到了漫漫求索而得不到的那块敲门砖
码过的字,被各报刊杂志印刷成铅字文已有小二十万文字的我,在近期创作当中却遭遇着空前的苦闷。越来越模式化,或者说惯性化写作,而无法突破要领的不争事实,深深囿困着我。于是,便抱着“取经得道”的心思与奔流第四期作家研修班相约而至的缘分。
学习班的日程安排到一半,我已无法抑制住内心躁动的欣喜之情!当我听到陈启文老师用他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吐出“重新发现”这四个字时,我的脑洞仿如被某种东西击中,霎时如醍醐灌顶。这正是我目前漫漫求索而不得的那块敲门砖。陈老师说:“你永远不要站在小说人物之上,或者之外。创作过程中,你就是你自己塑造的任何一个小说人物,只有你成为他们,才会有不一样的,全新的视角和异同的特色。”endprint
而单占生老师的授课,直接颠覆了我过去对诗歌创作,或者说诗人的基本认知。单老师亦不同于陈启文老师,他以北方汉子独有的爽朗明艳的语言风格,用“墙是从地下长出来的”这条引线,一路旁征博引地阐述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渊源,演变与发展;再到如何感性、理性对待,正视,把握写作这件事情讲,文学创作的起点与归宿讲得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尽管我自己鲜写诗歌,却不得不被深深吸引。
我必须坦诚,解文阁老师是我喜欢的“大家”。清癯、悲悯的样貌如他的诗歌一样。他说他信仰文字,我深信不疑!解老师说文字是具有神性的,而这个神则非鬼神,他是某种不可名状的信息,高于人而统领人。他在谈到现实背后的东西时,提及我们也许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如此苛刻地看待事物,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写作者,却应该思考到这个确实存在的层面。在老师们对于不同文体的授课当中,我豁然发现,不仅文字是相通的,每种文体之间也是相通的,这是在之前我从没有思索过的。
和建强:我想与那些在文学事业上坚守的老师为伍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听了陈启文、单占生、李静宜以及大解老师的授课,我感触颇多且受益非浅,更为认识这么多河南及各地的作家朋友而感到高兴。在与大家的交流、学习和这些天的朝夕相处中,让我对这些默默坚守的老师深感敬佩。敬佩他们对文学事业坚守,敬佩他们挚着的精神。从而使得我也想用我的笔写写试试,力争能与他们为伍。
在课堂上听着学员们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多年的耕耘沉淀到如今的硕果累累,我想感谢上天给每个人的神来之笔,能够让我们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张冬梅:从真出发,把生活的经验转换成感受
在听了陈启文老师的授课之后,我知道了文学创作应当“写什么和怎么写”。老师说,创作要源于生活,要达到超越性和独特性,从生命当中去体验,把想到的写出来。选择有价值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然后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写作的前提是要先把生活做好。
听了单占生老师的讲课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领着大家剖析了“砖”是怎么来的,从而由砖的话题延伸到墙,再由墙到屋子,从屋子到院子,从院子到城墙,从城墙到国墙。他说,人和土地是平行的,墙是从地下长出来的,朝着天向上长。天空有无限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他让我明白要让诗歌回到生命的与本真。从真出发,把生活的原始状态通过写作展现出来,把生活的经验转换成感受。
李国宁:文学之梦,大师有解
夏日的青龙峡,草木葳蕤,凉爽宜人。作为即将退休的所谓的领导干部,怀揣着文学的梦想,以朝圣的心情来到了奔流作家研修班。在青龙峡,听了青龙的传说,当晚,梦到了青蛇在侧。翌日,清晨散步,惊现山岚漂移,似青龙摆尾,出入山腰。就这样,在如梦如幻中,我被带进了文学的殿堂。大师们坛席论道,槐市传经……
学院大师单占生以砖和墙的考古说开去,人类从西安的半坡村到郑州的大河村走了两千年,把朝下的墙变成朝上,从而告诉我,搞文学,要奠定根基,打牢基础……
报告文学大家陈启文教我们重新发现熟悉的生活,寻找独特性,实现超越性……
诗人大解,俯瞰宇宙之大,定位人生的现实处境,探索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和角度。笔尖是朝下的,而作家的境界永远是向上的……
李静宜老师,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把文本开篇、结构、立意、语言等技巧,把手传授……
散文大家王剑冰,用自己的创作体会,阐释创意的真谛……
草根作家司玉笙,现身说法,分享创作的快乐与艰辛……
文学之梦,大师有解。何以梦想成真?还需我等勤奋努力……
李庆伟:写作时情感和灵感要始终是醒着的,写作时时刻刻要富有激情
我叫李庆伟,来自郑煤集团,是中国作协会员。
以前参加过《奔流》组织的文学创作笔会。
接到奔流杂志社的邀请,我欣然前往,短短一周的时间,通过聆听报告文学作家陈启文、《莽原》主编李静宜、散文作家王剑冰的讲座,受益匪浅,思路大开,近两年来一直困惑我的一些难题,如薄雾一样,经风一吹,逐渐消散,如三月的残雪,经春日照耀,冰消雪融。
比如陈启文讲谜面要清晰,谜底要扑朔迷离。多用描写语言,少用叙述语言,等等。
如李静宜老师讲要在对话中插入动作,写作避免拖沓,克服无效叙述的东西,还要有张力。
王剑冰老师谈的写作时情感和灵感始终在醒着,让我认识到写作时刻要富有激情。这次研修班的第二个收获是结识了众位作家朋友,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困惑,指出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写作上的进步。
感谢《奔流》,通过这次研修给我们这些文友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为我们今后在文学创作上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李力群:因学相识,以文会友,感谢奔流
抖落浮躁与烦嚣,怀着希望与执着,深入横亘华北的太行山深处——青龙峡,开始为期一周紧张而愉快的学习历程。
古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青山绿水、月白风清的山院学堂,奔流第四届研修班汇聚来自不同地方的数十名文学爱好者先后聆听多位文坛名家益师的传导授业解惑,因学相识,以文会友。
在学习的同时,学员请教广泛探讨多种文学表现形式的特点、手法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学员们以后努力地目标规划,并结合各自创作过程和作品的品鉴赏析。
文学是人学,追求人性的本真,这是我在这期研修班上最大的收获。班上很多学员都已在写作上有所成就了,多次获奖,给我很大压力和动力,因此只有励志奋发,奋起直追。
汪继先:我既是一名公安干警,也是一名朝拜者,朝向我挚爱的诗歌
我叫汪继先,来自信阳,是一名公安干警,业余喜爱写作。
2014年以来开始尝試写作现代诗歌,先后在《信阳周刊》《报晓》发表诗歌四十余首。由于工作繁忙,阅读量少,加之底子薄,在写作的路途上越走越艰辛。
为了寻找自己在诗歌写作尤其是在结构与语言上的新突破,经信阳市作协推荐,我于2016年,2017年分别参加了奔流第三期,第四期作家研修班,在张富领社长、郑旺盛、游磊副主编及其他编辑老师的引领下,先后聆听了李春雷、乔叶、李佩甫、王剑冰、大解、单占生、陈启文、韩达等众多知名作家的精彩讲座。
陈启文老师讲到从文学到生活,如何书写熟悉的事物,讲到思考比写作更重要,自觉避开常用的写法;单占生老师讲到文中的节奏和韵律,讲到通感,讲到视觉,听觉的互相转换与替代,使作品更为质感,更具冲击力;诗人大解讲到现实的处境,讲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主张诗歌写作要有血有肉,有思想;王剑冰老师讲到文学的创意,主张好文章要具备“声,色,味”俱全等等,不胜枚举。
通过倾听他/她们对自己创作经历的深刻剖析及在文学之路的不断探索,使自己对写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再认识。
特别是通过参加今年在焦作青龙峡第四期研修班的培训,加深了对文学,对写作及对人生的感悟。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编辑张可,培训班班长丁进兴针对不同作品,因材解惑,使大家茅塞顿开,也解决了困绕我在写作中的纠结与彷徨。
最后,真诚感谢研修班的各位老师们,感谢《奔流》的各位编辑们,愿《奔流》越奔越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