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流在我心中

2018-01-15杜素焕

时代报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莽原老舅商丘

杜素焕

2014年10月20日,纯文学期刊《奔流》复刊暨奔流文学网上线启动仪式在河南省文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一仪式。

仪式结束后,我兴高采烈地走出会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信口说出要写篇题为《奔流在我心中》的稿子。张富领总编似乎听到了,冲我颔首一笑,鼓励的眼神至今浮现在我眼前。文友郇岩确乎是听到了,她快人快语道:好啊,快写,写好发奔流杂志社编辑部邮箱。

奔流杂志社编辑部,对我来说是多么久远而又亲切的词语!八十年代,我还是位中学生,就经常在老舅家看到一本本《奔流》杂志,杂志里经常刊发老舅的小说,长的短的,雅的俗的,都市的乡土的,都有。我自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老舅写的文字,看老舅的文字总有种难以名状的愉悦和自豪感,看着看着,就偷偷构思,偷偷写起来小说来。当然,投稿也是偷偷的。那年代投稿,可不像现在发邮件,打开写件箱,点击电子文档,复制、粘贴、发送即成功了。那时兴写信寄信,信封、邮票、邮局是传输信笺的桥梁,亲人通信称“家书”,友人通信称“鸿雁”,因公通信称“公函”,而文学爱好者投稿须在信封的一角注明“稿件”二字。我投稿向来是不用买稿纸信封的,因为老舅家似乎有用不完的稿纸和信封,我一早一晚地偷偷拿些就足夠用了。稿纸有格格的横条的,信封有牛皮的白纸的。亲友通信需要买那三分钱一张的邮票贴上,而注明“稿件”的信封只需邮局盖上个邮戳就可以投递。老舅对我的偷拿稿纸信封向来都不加以防范。

我的老舅张兴元,1960年毕业于青海师院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职于青海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商丘地委宣传部,1984年后任商丘地区文联副主席,商丘日报社副总编,河南省作协常务理事、商丘地区作协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老舅的作品厚重、凝练而不失雅致;沧桑、真诚而不失优美;冷峻、庄严而不失幽默,经常有中、短篇小说刊登在全国著名文学杂志,诸如《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收获》《十月》《花城》《莽原》《奔流》《清明》等,当然,刊登最多的是《莽原》和《奔流》。

听老舅说,《奔流》作为河南省第二大文学刊物,比最初的《莽原》创刊略晚两年。《莽原》杂志于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创刊,鲁迅主编,是鲁迅编辑过的刊物中最早的一种。《奔流》月刊,是鲁迅先生于1928年6月20日在上海创办并亲自主编的第一份文学刊物,郁达夫也参与编辑,北新书局发行。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刊于1929年12月20日出至第2卷第5期停刊共出15期。1957年1月《奔流》月刊在新的形势下创办,1960年9月停刊 ,1961年7月复刊 ,1965年改为双月刊 ,1966年1月又改为月刊,由河南省文联主管。复复停停数十载,让众多文学爱好者惊魂未定。而在办刊的几十年间,《奔流》文学杂志培养了省内外一大批蜚声文坛的优秀作家,维系着几代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挥之不去的文学情结和梦想。

是啊,情结和梦想!老舅的情结牢系《奔流》,我的梦想飞向《奔流》,我那名字叫陈德星的亲表舅也在《奔流》发表了作品,他的情结和梦想如滔滔不绝的黄河水随踵而至。终于有一天,我以笔名杜鹃投递的那篇小小说《烫发》发表在87年的某期,半年过后,又发表一组《青春诗行》,后来改头换目成《踩着希望的脚步》刊登在《百花园》杂志,笔名为土木。《奔流》在我心海滋生清泉溪流,只待将来会奔流不息……

而八十年代末,随着文学期刊的改制与定位调整,《奔流》文学杂志再次停刊。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奔流》文学杂志为河南省内外的作家及文学青年提供的一个展示文学艺术成果、促进文学艺术创作与交流沟通的有益平台模糊了我的视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奔流”从此销声匿迹了吗?

河南省文联、省作协的新一任领导没有等闲视之,一大批富有文学情结的艺术人才没有等闲视之,文学赋予《时代报告》杂志社社长张富领的神圣使命正在紧锣密鼓地逐步完成。

传承中原精神文脉,引领时代文学艺术!经《时代报告》杂志社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奔流文学网已于2014年5月开始试运营。在省内外作家、艺术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调试,奔流文学网于2014年10月16正式上线!

《奔流》复刊几年来,取得的瞩目的成就,它像一溪奔流不息的文艺活水重新滋养着一代文人志士的创作欲望,更像一川奔流不息的生命源泉重新赐予我走向文坛的希望和力量!

奔流,在我心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莽原老舅商丘
送给老舅两包烟
未名社成员韦素园佚文考述(下)
商丘之旅
送给老舅两包烟
Using visual pedagogy to help adult immigrant in Australia
马吉甫作品
北大荒
《莽原》与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背后的共鸣
张自启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