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设备管理

2018-01-15黄从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高校

黄从浩

[提要] 仪器设备是高校办学的基础条件,是保障学校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因此一般高校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相关仪器设备。如何让这些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效能,尽量减少损坏率,已成为高校管理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研究当前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探讨加强设备管理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錄日期:2017年11月6日

一、当前高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管理意识淡薄。在各行各业,一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领导重视程度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常是领导重视了,该项工作就能开展好;反之,领导不重视,该项工作就会做得不好。同样,高校设备管理也是如此,如果领导不重视,工作就很难做好。然而现实中,多数高校领导者受传统思维影响,单纯地认为设备管理就是管账,把设备管理简单化和边缘化。因此,在设备管理方面人力和物力的配备上都大大弱于其他方面。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混乱,无章可循,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使用效率低,共享意识淡薄。很多高校只要相关部门打申请,大多很少去核实论证是否需要以及购买后使用的频率等,往往是只要领导批了,就直接购买。这就造成购买设备比较盲目,从而造成有些设备购买来很少使用,甚至根本就没有用,一直闲置在仓库,直至报废。一些部门片面追求仪器设备的高、精、尖,造成设备重复、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另外,重复购买现象也是十分严重,同样的设备,不同部门由于申请审批途径不同,导致大量重复购买,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很多部门都需要激光打印机,大型激光打印机价格昂贵,常常要数万元,这个完全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打印,而不必要每个部门都配备一个。由于受传统的保守思想影响,认为借出东西容易,还回来难,加之借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不爱惜使用,导致损坏严重,也常常导致有的部门将仪器设备视为己有,不愿意外借,共享意识淡薄,宁任其闲置,也不让别的部门使用,导致想使用没有设备,不想用的却有设备闲置的尴尬局面。

(三)设备账目混乱,历史问题较多。首先,由于管理意识淡薄,从而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导致很多高校没有实行严格的账目登记制度。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员,即使有也是一个单位才一个,其他的都是兼职管理员。导致很多仪器设备购买后没有实行严格的入库登记工作,很多设备清单只有一线的使用者清楚,其他人都不了解;其次,多数高校办学时间较长,有些实验室是在建校初期建立的,已有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期间,经历了合并、分解、管理人员变动等过程。早期设备管理还没有实现电子化,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来进行管理,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账、重复账、坏账等问题。特别是在管理人员变动过程中,没有及时交接相关仪器设备,常常造成人走了账还在,账在仪器设备不在等情况。

(四)管理人员素质低,设备维护较差。由于高校领导轻视设备管理,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往往不是很重视,常常安排一些能力相对弱的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无论是学历、技能或者工作态度较其他部门都是悬殊很大。而且许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根本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一窍不通,只能简单看管设备,根本不懂得维护。出现问题,常常只能找相关设备厂家。厂家专业维修人员往往是夸大损坏程度,明明可以维修,他们常说坏了,必须更换,即便维修价格也是漫天要价,维修的费用几乎和购买新的差不多。此外,由于有些使用者不负责任,缺乏应有的培训,爱护公物意识淡薄,再加上其操作不规范,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不按照流程操作,不等散热完毕就强行断电,有的使用者在使用完毕后,为了省时省事,也常常直接断电,从而导致设备损耗加大,甚至直接损坏。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环节,是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使用效益,降低设备使用费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与增强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二、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领导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把设备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可以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小组,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从而强化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学校还要选出精兵强将参与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并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引进一些专业设备管理系统和仪器,从而强化对设备的管理;其次,要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的资产管理员队伍。有条件的最好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专门强化对学校资产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真正做到扎口管理。除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员外,还可以聘请或设置一些兼职资产管理员,这些兼职资产管理员要对本部门资产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责任到人。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做到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除了要针对设备管理者制定一系列制度外,对使用者也要制定相应制度,要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每个环节(如设备立项、采购、安装、培训、使用、维护、维修到报废)进行科学规范,建立一系列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另外,要有过程记录,要对仪器的使用前后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明确责任人,保证设备出了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责任人。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不断加强技能培训。要搞好高校设备仪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而且要端正工作态度和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建立一批素质精良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最好选用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人才,便于以后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定渠道,为实验设备管理人员打通上升渠道,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要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觉被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工作干好。要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讲座,也可以经常派他们到外校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大型专用设备,管理操作人员还应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技能考核,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要加强设备使用者特别是对实验教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的培训。实验教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学生这一最大的设备使用群体的操作能力。尽可能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耗,降低维修费用。endprint

(三)强化入库管理,建立清晰准确的账目。入库管理是设备管理最为基础的工作,工作繁重枯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耐心细致,对学校所购买的设备能够做到第一时间进行入库单的填写、数据库信息录入、设备标签制作及張贴,要做到入库单、数据库和标签三项信息完全一致无误。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入库流程,高校每采购一件仪器设备,在交至使用部门前,必须由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入库登记,要详细填写入库单,采购者、使用者和保管者都要签字,入库单要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价格、采购日期等重要信息。要杜绝一物多名、一号(设备编号)多物、名物不符等现象,管理人员在审核设备入库单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建立起清晰准确的设备账目,为后期日常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做到高校每一个仪器设备都能有账可查,可以通过账目查到任何一个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仪器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要掌握全校的仪器设备账目,每一个使用部门也要掌握本部门的设备账目,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和核对各部门账目,部门账目要和学校账目对得上,要做到账目清晰、准确无误。在遇到人员调整时,要第一时间进行账目的核对和转接,转接时一定要签字确认。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鉴于设备品种数量多,相关数据和档案复杂等情况,高校可以开发或者购买专业的设备管理系统。将学校所有设备信息录入庞大的计算机数据库中,方便设备管理者及时查阅相关设备信息,从而有效避免重账、错账、少账等问题。可以为每台仪器设备编制一个条形码,只要通过扫码机扫描,就能立刻知道相关仪器设备各项信息。高校为所有仪器设备建立电子数据库以后,可以开发专业检索软件,通过输入各种检索关键词,便可以迅速准确地检索到相关仪器设备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检索时间,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为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学校可以让设备管理系统网络化,从而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设置,给予每个部门兼职设备管理员权限,让他们通过登录网上设备管理系统,方便自由地查看设备使用的状况,如是否完好、是否闲置,如果发现闲置而本部门恰巧要用,就可以通过网络申请进行借调。

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仪器设备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校都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样就更离不开仪器设备作为实践保障。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和解决办法,真正把学校设备管理好使用好,为学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新.高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今日南国,2009.1.

[2]朱霞.高校设备管理探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杨世春.高校设备管理及制度建设研究[J].学术纵横,2008.11.

[4]何坤.浅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与整改措施[J].科学管理,2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高校
当前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分析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