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山水洲城再升级
2018-01-15
20条特色园林街巷带你重温老长沙记忆,3000公里城乡绿道带你畅享慢生活,星罗棋布的公园提供健身游玩好去处……2016年11月,长沙市召开三年造绿大行动工作总结暨新三年造绿大行动工作动员大会,开启了又一新的征程,重点在于丰富“绿”的内涵,做足“美”的文章,彰显“高”的品质,充分展示更高水准的绿色城市新风貌。同时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从更高的层次推进、用共建的合力保障新三年造绿大行动。
“新三年造绿大行动”既是一项造福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于提升长沙品质具有战略意义。大家要更加坚定信心、更加振奋精神、更加改革创新,把这件民生实事做好,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让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品质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指出。
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一个富有竞争力的绿色城市、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家园的新规划已经跃然纸上。
放眼全局,措施保障强支撑
面对紧随而来的“新三年造绿大行动”,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绿化建设水平,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让长沙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让不适合耕作的土地都绿起来,让城市之间的森林群壮大起来。
以“市级统筹、分区实施”为原则,构建“上下衔接、左右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长沙市造绿复绿工作领导小组再次以时不我待的境界追求,与时俱进地探索出了一系列深入实施生态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机制,各区(县、市)合力共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长沙样板”,彰显省会新作为。
建立开放多元的资金投入渠道。长沙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城市绿化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地产集团的职能作用,为环城绿带生态圈、城市公园等绿化建设提供配套保障,支持用于民生服务的城市绿化项目地下空间开发;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绿化资金,引领绿色星城精彩蝶变。
建立行之有效的用地供给机制。各区(县、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造林绿化用地机制,因地制宜,采取土地征收、流转、租赁和作价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着力解决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用地难”问题。
建立类型多样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区域、流域、要素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现有市级生态公益林,扩大县级森林生态补偿范围,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探索湿地生态补偿;推进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建立绿色碳基金,实施异地造林绿化补偿,探索多种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布局合理的科技应用机制。科技进村入户,推进科技应用机制,强化技术指导,搭建科技普及平台,指导适地适树科学绿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造绿骨干培训;加强业务指导,组织专家和技术人才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全行业发展水平。
承前启后,绿化提质再推进
去年是长沙实施新三年造绿大行动的开局之年,长沙已投入125亿元,围绕青山绕城、碧水润城、绿树靓城、繁花锦城的构想,铺排城乡绿道、林荫工程、增花添彩等8大工程25个类别646个绿化项目,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搬进繁华闹市,为长沙增添无穷魅力。
夯实绿色本底,构建生态格局——
漫步林海深处,徜徉碧水江畔,倾听蝉鸣鸟语,呼吸清新空气……今后,长沙将提质升级和新建一批森林公园、生态村镇和城市绿心,人们将增添多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推进实施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构建森林生态屏障,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提质升级5个国家级、7个省级森林公园,新建1个省级森林公园,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森林公园保护面积达2.58万公顷,森林旅游年接待能力达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在全面构建以山为核的城市森林生态屏障体系的同时,绿水青山也变成了“金山银山”。
着力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在“一江六河”等主要江河两岸和株树桥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库区第一层山脊或两岸1000米范围内,通过开展水系绿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地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重点推进5个国家级、2个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一批湿地生态示范村(社区、基地),使全市湿地公园总面积达9600公顷以上,让城市融入自然,让自然涵养城市。
积极拓展绿地生态空间。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公园、广场、道路等区域绿地建设,大力推进拆违后区域公共绿地复建,加强乡村小游园、进村道路和环村林带建设,建成一批精品森林生态小镇,力争实现城市绿地总量年增长5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年增长0.5平方米,让市民可以亲身体验田园生活的惬意与舒适。
突出保护核心生态区域。对长株潭绿心地区实行三级空间分区管制,建立健全涵盖森林、水体、农田、湿地等在内的综合性生態补偿机制,在与株洲市、湘潭市交界的生态绿心区内建设生物防火隔离核心带,打造一个以青山、湖泊与田园交织的高颜值城市后花园 。
加大绿化力度,实现品质提升——
不满足于现状,不停留在原地,一路欢乐前行,将续建项目再度纳入“升级版”。
长沙“新三年造绿大行动”在环城绿带生态圈、磁浮生态绿带走廊、“城市公园”等续建项目上不断加大力度、提升水准,在已建成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面建成“一圈一廊”。继续实施环城绿带生态圈工程。按照先“长藤”后“结瓜”的顺序,在2017年底前完成绕城高速(东为长株高速)两厢各100米、全长99.1公里的绿带建设,全面实现闭合成环,绿化成带、成片、成园、成网。到2020年完成“结瓜”建设后,全市将增加生态绿地4263.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可新增4.89平方米。
持续推进磁浮生态绿带走廊工程。按照宜林则林、应绿尽绿的要求,对榨山港以西磁浮铁路两厢100米范围内实施绿化,打造“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景观效果,彰显湖湘文化标识;全面推进磁浮两厢足球场、篮球场等休闲活动场地和“规而未建”公园建设,试点建设装备式可移动体育场馆,将磁浮生态绿带走廊建设成总面积约1000公顷的世界级休闲公园带和湖湘文化展示带。endprint
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工程。根据“开门见绿,三百米见园”的要求,推进“规而未建”公园、郊野公园、城市与社区公园建设,新增各类公园600个,逐步建成以综合公园为核心,带状公园为纽带,社区公园散布,专类公园点缀的“城市公园”。在家推窗见绿,出门绿树成荫,处处鸟语花香,美景赏心悦目,让星城绽放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感受生态成果,突出以民为本——
让长沙的“颜值”变得更靓、“氣质”变得更好,是新三年造绿大行动的又一标准。
绿化品质提升,重在实现生态性、景观性、经济性的统一。今年,长沙计划建设乡村公园102个,通过坚持贯彻“不大拆大建、不破坏原生态景观、不改变村民生活现状、不流失村集体经济”的原则,以民为本,守住生态底线、推进全民共建共享,为市民献上“生态大礼包”。
未来三年,长沙将沿城市主次干道和南北横线及湘江、浏阳河等主要水系,建设1000公里自行车道,在城市建成区主次干道和公园等区域建设2000公里步行道,在绿道沿线建设2万个生态停车位、50个足球场等设施,全面构建城乡一体的绿色慢行与健身休闲体系。
开展共建行动,共享绿荫城市,围绕城市已建地铁站点、城轨站点、磁浮站点和主干道公交车站点出入口,培育打造“炎日不惧晒、小雨不湿身”的实用型林荫路网,解决好市民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林荫”问题;以“十字骨架、五纵五横”建设贯穿城乡的生态景观林带;按照“还绿于民”的目标,深化拆墙透绿成果;拓展空间绿化范围,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花种、“花友会”等方式鼓励引导市民参与阳台、庭院绿化美化,完成一批示范小区创建任务,预计到2019年底完成绿化50万平方米。构建长沙绿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19年底绿道系统年接待能力达200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0亿元。
共飨视觉盛宴,打造彩色星城——
增花添彩工程是“新三年造绿大行动”中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结合绿化彩化,融合观赏体验,由“绿色长沙”向“彩色长沙”转变。着力改善城区多绿少彩的现状,实现道路绿化、立体绿化、社区公园、重点景观多彩化;以彩化长沙建设为依托,实施香化长沙建设,在通往旅游景区的主次干道两侧,公园、社区、丘陵、山体等区域点缀、补植香化树种或林果树种,实现月月有花、季季有香,为市民带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美妙体验。
将绿化造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将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特色街巷作为集中展示区,打造20条高起点、有规模、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园林街巷,让老街区重焕生机,留住老长沙记忆。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就是要大力推进新三年造绿行动,让长沙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再次发出号召。
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文斌说:全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厉,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干劲,把握住林业政策利好的机遇,把握住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把握住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勇于担当起全市生态环境的保护神、国土绿化的总调度、自然风景的守望者、绿色产品的供应商、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健康长寿的护理员,进一步弘扬林业精神、展示林业形象、彰显林业担当。”
山绿如屏,水绿如带,洲绿如画,城绿如海。
绿色是长沙的底色,幸福的亮色。造绿造福没有休止符,山水洲城,诗意长沙,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与绿的故事,未完待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