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星城绿色醉人眼
2018-01-15
“让城市绿起来、美起来,是长沙始终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多次前往造绿现场进行观摩的时任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深有体会。
岳麓耸翠,橘洲披霞,又有莺儿啼、燕儿舞、蝶儿翩跹。城乡环绿,百花争艳,又有孩童闹、少女羞、市民畅游……3年来,长沙变化翻天覆地,春潮涌动,生机盎然。道路连成一条条“绿环”,公园化作一个个“绿肺”,街道结成一张张“绿网”,城乡绿化品质在提升,美誉度在提高,市民获得感大大增强、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城市公园,风光旖旎——
走进洋湖湿地公园,没有了林荫的清凉爽透,却增添了湿地的寥廓和旷达。蓝天白云下,艳阳和风处,只见湖水浩渺,原野广袤,曲桥蜿蜒,芦荡幽深,满湖翠影,阵阵清香。作为长沙市“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这里已经成为附近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家住洋湖附近的王建文,每逢周末,扶老携幼或泛舟湖上,或骑自行车在绿林穿行,浓浓的绿意时时浸润着家人的心田。洋湖湿地公园自2011年对外开放以来,陪伴长沙市民度过了许多闲暇时光。除了已经建成的一、二期工程,洋湖三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黑麋峰、石燕湖、天际岭等森林公园,洋湖、松雅湖等湿地公园更是裹挟着扑面而来的旖旎风情、人文气息,成为点亮星城城市生活的靓丽美景。
长沙因地制宜地以植树、种草等方式推进街心公园、社区公园、村镇公园等小型公园的提质改造,着力提升公园建设标准和品质,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绿地。截至2016年底,长沙新增公园绿地1066公顷,较2013年增长36.59%;市中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8平方米,较2013年增加1.6平方米,增幅达17.39%;新建成各类公园133个,各类公园游园达234座,让市民出门“三百米能见绿,五百米能见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图景,城市生态格局日趋优化。
拆墙透绿,共享幸福——
没有围墙,不设门禁关卡,市民可自由出入、休憩、游玩。如今,长沙市区的各级机关大院不再神秘,增设公共设施,提升绿化品质,敞开大门迎接市民到来。
长沙县政府机关大院,原先四周都是围墙,在三年造绿大行动中,长沙县委、县政府将围墙率先拆除,成为长沙市第一家响应“拆墙透绿”行动的县机关大院。如今,大院与星沙文化广场连成一片,成为全县最大的群众休闲广场之一。
芙蓉区政府大院是全市最早拆除围墙的机关大院,拆除近800米外墙后,大院内原园林绿化区域还陆续新修了供市民漫步的便道,各类运动场也免费对外开放。现在的芙蓉区机关大院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后花园”。
2015年伊始,长沙在全市机关单位范围内推行“拆墙透绿”行动,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市已拆除围墙近35公里,开放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115家市级、县(区)及街道的机关单位、社区已经彻底告别“大院围墙”时代,与市民共享绿色福利。
环城绿带,长藤结瓜——
在长沙“南大门”李家塘收费站出口,原本布满违建、黄土裸露的土地已经被2万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取代,园内共栽植各类乔灌木560余株,同时还修建了自然小溪、景观广场,不仅成为长沙进出口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周边市民游玩选择之地。美丽的蝶变让多次驾车从“南大门”回长沙的陈水吉感叹万分,高速路上沿途绿林相伴,刚进城就如同进入到公园,好不惬意!
绿化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方面,出入城口则是城市的“入户花园”。“出入城口绿化工程”是长沙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工作6项工程之一,为提升长沙出入城口的景觀环境,优化美化高速两侧及互通的绿化,长沙市对环城绿带沿线18个出入城口的绿化景观品质、档次和层次进行了全面提质,把原来植物单一、树形差、季节性不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使每一个出入城口都成为展示长沙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根据《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长沙还积极践行先“长藤”,后“结瓜”的建设计划,“长藤”即在三环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进行环城绿带建设,共99.1公里;“结瓜”则是指沿环城绿带建设环城公园群,包括各类生态公园、中小型主题公园、洲岛公园等共37个,构建了“以路为带、开合成环;以水为脉,连片成网;以山为核,聚集成肺”的立体生态圈。项目以三环线为骨架,辐射18条主出入城通道,连接长株、京港澳、长永、长常、长潭西、长韶娄高速,对接沿线山体、河流、湿地、湖泊、公园,形成立体辐射状绿环,环绕长沙城区。
如今,环城绿带已营造出春花、夏景、秋色、冬姿的“彩色长沙”景观。从黄花国际机场下飞机,迎接你的是扑面而来的八月桂花香,从长永高速向长沙市区一路行驶,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植,从高铁南站乘坐磁悬浮列车,车窗外是希望的田野、清清的浏阳河、绿意盎然的村庄,满目葱茏,美不胜收,在机场互通、长株互通、京港澳互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造型各异的公园绿地。每一条环城绿带的沿途都有让你离不开眼的美丽风景。
绿色通道,披上“彩妆”——
从浏阳河大道上东二环,沿途苍翠欲滴的乔木和人工绿化带与道路融为一体;从市政府沿金星北路一路前行,感觉车在绿海行,人在画中游;韶山路、芙蓉路、湘府西路等城区主干道被绿植装扮得错落有致,乔木、灌木与草地形成了小型生态圈。
倾城造绿,三年为期,给这片流金淌银的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芙蓉区人民东路、岳麓区雷锋大道、望城区黄桥大道、长沙县开元路等10条道路,按照“整洁靓丽的风景线,宽敞快捷的文明路、特色鲜明的产业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形成了“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四季皆景”的城乡绿色通道。
漫步浏阳河风光带芙蓉区段,各种灌木在岸边蜿蜒,堤岸护坡全部被整理成绿化带,集防洪大堤、城市道路、滨河公园于一体,提升了滨水城市空间的综合价值。
“这些绿色植物可不简单,以前的护坡全部采用混凝土加固,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现在采取了绿化带的方式,让雨水通过这些绿植进行净化沉淀之后再流入浏阳河,不仅风光更加秀丽,水质也变好了。”浏阳河风光带项目负责人陈光佑介绍说。endprint
3年来,长沙市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发展要求,以水为脉,连片成网,对三环线两侧的“一江八河”以及两厢各100米区域范围内的水域、湿地、河滩因地制宜栽种水生植物,对重要饮用水源地实行永久性封山育林和养殖业退出保护区并实施生态补偿,切实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安全。通过进一步加强库区、山塘、堤坝周边绿化,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对重点干渠、塘坎周边宜林地进行条线绿化,全面提高了沟渠、塘坝生态保护范围内的绿化覆盖率。
大力付出,终有回报。目前,全市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干渠沿线宜林宜绿地绿化率达到85%以上。无论国道省道,都是绿色通道;不管道口路口,都是绿色窗口;不论江边河边,都是绿色岸边。
绿色创建,美丽乡村——
大片风光旖旎的田园、干净美观的房屋、绿意盎然的庭院……走进浏阳“幸福屋场”,总会让你流连忘返。
近年来,浏阳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一大批“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乡村在浏阳土地上开花结果,令人向往。
“美丽中国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品质长沙更需要美丽乡村为支撑。”市委副书记徐宏源表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魅力,加速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为城市承载释放新的空间,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3年来,长沙结合农村田、水、林、路、村“五大”综合整治工程,抓好村庄公共绿地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以及农田林网建设,严格保护好村庄范围内的古树名木、风景林等原生绿地。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和省柴节煤炉灶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减少薪柴砍伐,保护森林资源。鼓励农家庭院突出绿化、美化、香化、林果化,引導农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科学栽种树木、果林、花草、蔬菜,提高养护水平和绿化效果,做到绿地整洁、林相美观。
截止到目前,长沙共创建市级绿色示范集镇50个,绿色示范社区150个,绿色示范村庄190个,绿色示范庭院14335户,通过大力推动绿色屋场和美丽乡村建设,初步构建起“林房一体、林路一体、林水一体”的绿色生态网络。
“醉美岳麓”“大美星沙”“公园望城”“景区宁乡”……一朵朵清新美丽的芙蓉花正诗意般舒展在星城大地。
绿色产业,精准扶贫——
三年造绿大行动不但带给长沙靓丽的风景,更是释放了巨大的经济能量。
“人间四月芳菲尽,围山五月杜鹃红。”杜鹃花享有花中西施的美誉,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的一年一度长沙市杜鹃花节,仅门票收入就在短短3年时间从每年300多万元增长到2000多万元。游客的增多,也让大围山周边村落的农家乐和采摘果园迎来了“春天”,特别在收获的季节,甜的不仅仅是水果,更是大围山农民的心 。
近年来,长沙坚持把兴林和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2016年,长沙市还重点推广了香榧造林、油茶保花保果技术示范、砂梨、黄桃等优良水果良种及技术栽培示范,其中宁乡县香榧珍稀树种推广栽植项目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的财政支持。
通过不断推广育苗领先技术、加强优质种苗供应、大力发展油茶、南竹等传统优势产业等举措,不仅积极服务于“三年造绿大行动”,同时也为保障精准扶贫项目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国土绿化作为最基础的绿色产业,既有看得见的经济价值,也有看不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增长,可不断提高生态林业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开放度。”长沙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文斌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满山的苍翠给长沙带来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依托良好生态环境,长沙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一大批农家乐、森林旅游、户外体验基地、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共同铺就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