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尔薇》之“回旋曲式”研究

2018-01-15

法语学习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尔叙述者

周 权

引 言

《西尔薇》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口吻,描写他在梦中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并由此勾起他对过往的回忆,但现实让他的梦境破灭,失落留存于叙述者之心。众所周知,“音乐性”是奈瓦尔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创作元素之一,热拉尔·德·奈瓦尔童年生活在卢瓦齐(Loisy)地区,当时的他沉醉于古老歌曲之中,因此歌曲给他创作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西尔薇》不仅包含丰富的音乐元素,同时也建构在音乐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之上。根据艾柯(Umberto Eco)“时间零”理论,《西尔薇》中隐含着两条时间线索,一条属于现在时态,一条属于过去时态,这可以类比“回旋曲”音乐理论。回旋曲式是西洋音乐曲式结构之一,其基本特征为:主要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这种重复之间,应插以表示对比的“插部”,即副题,这一过程类似数学公式中的A+B+A+C+A+D+A+……, A是频繁出现的回旋曲的主要主题,B,C,D,E等是新材料,即插部或副题。一首回旋曲的插部数量至少为两个。回旋曲式的美就在于主部既独立又与插部交替出现,成为擅长表现民间风俗性的曲式之一。*吴祖强. 《曲式与作品分析》.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66-189.

在《西尔薇》中,“回旋曲”的现在时态对故事的叙述始终是重复循环的不变主题,其他发生在过去的叙述是对共同主题的补充说明,同样,地点名词的重复使用也给读者造成所谓的“迷雾效果”,而作者构建“回旋曲式”结构采用的方法就是“对称”法,同时节奏的轻重缓急也让整个“回旋曲式”按照由慢到快的节奏进行,因此能够反应叙述者的情绪状态。而由主旋律音符——普通声响和副旋律音符——乐器之声和鸟语构成的音乐元素也对回旋曲式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使得整个“回旋曲”式叙述更加饱满,这样一个形式和内容都具备回旋曲式、兼具音乐性与趣味性的回忆性小说就此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回旋曲结构

1. 回旋曲式的叙事时间结构

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在《文艺复兴史研究》(StudiesinthehistoryofRenaissance)中说:“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旨归。”*Walter Horatio Pate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London: Oxford World’s Classics, 2010: 22.在符合音乐表现特点的情况下,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文学作品一样,可以反映现实社会和历史事件,可以描绘典型人物性格以及外界环境,更可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通过曲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主题的发展、和声的平衡,以及合理的组织与音色的准确等等来展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根据意大利现代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说法,“时间零”指的是连接起故事来龙去脉的那个中点。这个点包含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是最值得关注的那个点。以往小说往往根据某一个点进行平铺直叙,而卡尔维诺却主张应将注意力聚焦到这个“点”上,小说的任务就是寻找和建构这个“点”,仿佛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一个绝对的时间,即“时间零”*Italo Calvino. Temps Zéro. Paris: Seuil, 1968 : 43-54.。我们将《西尔薇》叙述的故事按照真实发生的时间顺序用1到7的数字进行标号,如果“时间零”是数字7的话,可得出下图所示的顺序,7左边的地点名词代表叙述者的回忆历程,7右边则表现叙述者将来的状态,而《西尔薇》最有意思的“点”就是夹在中间的那个点——“7”,也就是整个故事的“时间零”。

但是,叙述者的回忆历程却不是按照1—7这样一个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的,而是跳跃性的。按照《西尔薇》的章节数量,我们先简单地将其均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包含七个章节。第一部分中,故事先从标号3展开,随后,叙述者对童年回忆进行了追溯,也就是发生在标号1和2的时间段,但同时叙事也提前预示了第二部分会讲述叙述者第二次到达卢瓦齐的经历,也就是属于标号4及以后的时间范围。于是,第二部分主要展开的是对主人公再次回到卢瓦齐的叙述过程。但在这其中,始终隐含的一条时间线索就是“现在”的时间线索——“7”,这也是《西尔薇》回旋曲式中的主旋律,以下图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分配情况:

表格显示了叙述者在时间层面上三番五次的回溯过程,该特征在第一部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记忆的支离破碎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模糊感。因此,当叙述者读完报纸的前几行时,说“这是一段被长期忘却了的外省的回忆”*热拉尔·德·奈瓦尔. 《火的女儿》. 余中先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22.,接着,又陷入到自言自语的状态,“年轻时候的景象又重新出现在回忆之中”*同上,p. 122.。同样,当叙述者驱车前往卢瓦齐时,他想“重新拼凑脑海中经常出现的回忆画面”*同上, p. 127.。最后,当他到达夏阿利斯(Chalis)时,他说:“夏阿利斯,仍然承载着回忆!”*同上, p. 136.我们发现,第一部分中主人公的思绪线索在不停地变换,在对过去的回忆中他重拾最美好的记忆片段,叙述者好像为读者铺好了路,使读者能够追随他的脚步,重回“现在”时态这个主旋律,不至于在文字的叙述中“迷失”。

音乐理论中的曲式结构由内容决定,多种的曲式结构源于多样的生活,曲式结构中的段落包含主题或多个主题,回旋曲式作为西洋音乐曲式结构之一,其美学意义在于主部的独立,插部的交替出现,表现作品特有的文艺美。

严格来说,美学中不存在准确的重复,而是原句或原意的强调和巩固,这里借用近似音乐理论中的“回旋曲式”模式来阐述奈瓦尔作品中的情节在现在和过去中的交替徘徊,它既符合音乐理论的基本规则,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发展,奈瓦尔的《西尔薇》中,14个章节有序分布,每个章节主题的“回旋重复”并不是准确意义的循环,而是同一个主题A(7)的发展,即将叙述者当时以现在时的口吻叙事作为主体的故事发展,分别以对过去不同地点的回忆体验B(1)、C(2)、D(3)、E(4)、F(5)、G(6)对A(7)进行补充,用公式表现为A+B+A+C+A+D+A+E+A+F+A+G, 进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叙述者当时叙事的心态与感受,在这种“回旋曲”式中,叙述者探索到了生命的真谛,找到了他向往但又得不到的真爱,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西尔薇》回旋曲式的主旋律看成A,副旋律看成A(1),而A(1)正是由B、C、D、E、F、G构成,A和A(1)的交替循环则构成了回旋曲式的基本结构。

2. 回旋曲式的路径及地点名词重复

除此之外,叙述者的路径及地点名词不断被重复,也仿佛一首循环往复的乐曲。阅读《西尔薇》,词和句的重复给读者造成阅读上的“迷失感”,这正是安柏托·艾柯认为的“迷雾效果”,他这样解释道:“读者的耳边似有回旋形的东西在环绕,在某种程度上,读者能够看到它,但效果相当模糊,像是一种螺旋的物体在运动,或者说是圆周形物体环绕时产生的不间断的距离带给人们的感受。”*安柏托·艾柯. 《艾柯谈文学》. 翁德明译. 台北:皇冠,2008:57.而造成这种迷雾效果的原因不仅是由于上文论述的不确定的叙述时间给读者带来的困扰,即交替的叙述时间总是徘徊在回溯过去和展望未来间,而且叙述者每次散步的路径和地点名词的重复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中,从第八章节开始,曾经出现在第一部分的地点名词也被重复提及。夏阿利斯、埃尔默农维尔以及卢瓦齐等地点是主人公散步时反复路过的地理位置,因为叙述者意在暗示读者在第二部分中,故事主人翁们所经地点同前面章节提到的地点名词相互联系,因此,当读者第二次跟随叙述内容回到卢瓦齐时肯定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正如安柏托·艾柯在2002年出版的《艾柯谈文学》一书中提到的,他不能在阅读《西尔薇》时“在铁路指示牌上出现‘邦达美(Pontarmé)’这一地名时毫无颤抖之感”*同上, p. 91.,因为《西尔薇》中的这些地点名词循环往复,就像是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旋律一般。每当叙述者重返瓦卢瓦(Valois)地区,他所经过的路径几乎都是同一地点,对于读者来说,“地点专有名词就像是歌曲的每小节结束后重复的歌曲主题一样”*同上, p. 93.。地点名词采取音乐的形式反复出现,这同音乐术语回旋曲的乐曲表现形式相吻合。

二、回旋曲方法——镜面对称

《西尔薇》所描述的时间性是流动性的,这能够帮助读者无限后退,同时也促使了作品镜面结构的形成,小说的创作基于互联和对位的原则之上,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章节产生叙事上的遥相呼应,我们可以用以下图形进行说明:

根据故事结构,我们将《西尔薇》细化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均有三个章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有四个章节。不仅章节是按照对称的形式排列,故事情节也是平行排列。故事情节的对称可以从两人相遇地点的对比加以证明,这样的安排造成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对求同存异的四个部分进行细致划分:

首先,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存在对称,两个部分的故事均发生在巴黎。而且,故事讲述的是同一位心上人——“奥蕾莉”。在第一和第四部分,主人公喘息着,坐在他“惯常坐的单人座位上”*热拉尔·德·奈瓦尔. 前揭书. p. 150.,看着奥蕾莉表演节目,这两个部分均强调主人公对奥蕾莉的痴迷,原本他并没有习惯参观这家剧院,为了奥蕾莉,他在剧院苦苦守候,彻夜等待心上人。

但是,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又有所不同,第四部分中,主人公只想远远感受奥蕾莉,他想要看看“这个女人是不是有良心”*同上。。而在第十三章中,他完成了他不敢在第一章中所完成的,一束鲜花和一份手写的剧本成为他接触这位女演员的途径,但是,主人公的命运似乎永远是一个未知数,约会结束,两个人便分开了,这样的一种别离也是两人爱情的最后终结。

接下来,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对比是《西尔薇》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均讲述主人公想要找回童年记忆的旅程,两个部分的共同特点在于:首先,旅行均由节日开始,也就是西岱节日(第四章),以及卢瓦齐的舞会(第八章)。然后,在两个部分中,节日过后,主人公均在漫步埃尔默农维尔森林时陷入沉思(第五章和第九章),最后,两个部分中他均参观了同样的地点,即叔叔和西尔薇的房间。但是仔细观察,主人公在第三部分的游览与第二部分又有所不同,因为主人公第二次回到卢瓦齐时只感觉氛围非常枯燥,缺乏生机活力,这打破了主人公自己抱有的幻想,气氛的枯燥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主人公进入舞会中,气氛已经不如从前的节日那般活跃,所有人都很疲惫,对西尔薇配饰的描述更显西尔薇舞后的疲惫:“西尔薇发髻上插的鲜花已经从发绺上耷拉下来;胸衣处花束的花瓣也在起皱的绣花边上脱落下来,这花边可是她的巧手之作啊”*同上,p. 138.(第八章),此时沉重的氛围已经可以预示旅行的整体氛围。

其次,森林旁的风景已不是主人公熟悉的风景。舞会之后,当主人公陪伴西尔薇回到她家,他描述在路上的所感所想:“平原上布满了麦子收割后晒在那里的条堆和秸垛,阵阵清香袭来,世人不醉也有点醉,这就像在上一回,树林和开满鲜花的荆棘丛清新的气息。”*同上,p. 138.(第八章)当他在埃尔默农维尔散步时,差点迷路,因为“路杆上本来标着的路名现在只剩下了模模糊糊的字母”(第九章),这样一种童年路径的变化加深了读者的思乡之情。

最后,当主人公参观叔叔和西尔薇房间时,对过去的思念情感变得更加浓郁。叔叔的房间一直都是完整保存的,但是,主人公突然看见他儿时玩耍的庭院已遭废弃,乱象丛生。哈巴狗成为死尸,鹦鹉依然活着,但被饲养在农场。去卢瓦齐的路途中,他经过了“哲学庙宇”,曾经围绕这一庙宇旁的是灿烂的鲜花,现在却只剩一堆废墟。到卢瓦齐时最让主人公感到惊讶的是,西尔薇的房间已经完全变成现代化的房间,而且现代化的家具和器械变为制造手套的设备。因此,主人公第二次回到卢瓦齐,时过境迁,一切都不同往日,这也让他失去了找回过去的意愿。

除了第一和第四部分的呼应,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呼应,相互呼应的特点在作品的中段叙述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在第十一章中,叙述者请求西尔薇重复第七章节出现过的阿德丽安娜的歌曲。第八章中,卢瓦齐的舞会重拾了第四章节“西岱之游”的桥段:“她那乌黑的大眼睛,从她儿童时代起就充满着无比的魅力”*同上,p. 129.,让叙述者深陷其中,无法抗拒,但这一切被要求她回家的叔叔惊扰。庆典结束后,叙述者像以前一样游览周边(第五章和第九章),在那里他拜访了西尔薇;在第十章中,“她还像往日里那样天真爽朗地请我上楼,来到她的卧室”*同上,p. 143.,后者又随即帮助前者回忆奥提斯姨婆的故事,这一片段与第六章的某些部分也相类似。

文中还有第四个相互呼应之处:两端的章节看似处于边缘孤立的地位,但是后面三个连续的故事同小说前面介绍的三个爱情故事遥相呼应:西尔薇的婚姻、奥雷莉的婚姻、以及阿德里安娜的死亡故事。第十三章中, 叙述者即主人公引领奥蕾莉回到第三章提到的第一次与阿德丽安娜见面的地点。

两端的呼应完美地证明了作品开始和结束的对称结构;呼应和重复的目的是为了干扰线性时间造成的成分流失,同时利用时间的循环性让失去的元素复得,如同镜面一样,这是一种极端的尝试,它摆脱了现实的苦涩,留存了故事的魅力,因此保留了幻想。作者就是这样利用镜面对称、求同存异的方法,制造了同一主旋律的反复重复,造成“回旋曲式”效果。归纳后,我们得出以下线图,它能够以最简单直观的方式说明《西尔薇》“回旋曲式”的对称方法。

三、《西尔薇》的“回旋曲式”节奏

在第二部分对《西尔薇》回旋曲式对称方法的分析中我们按照章节对称性和重复性将小说的14个章节划分为四个行动。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每个行动都可以说是一个节拍”*Milan Kundera. L’art du roman. Paris : Gallimard, 1986 : 122.,我们认为《西尔薇》故事由四个行动构成,这四个行动就像四个节拍,共同谱成一支完美的交响曲,如果将按照线性时间展开叙述作为划分节奏的标准,我们可以给四个行动的节奏做如下的划分:

行动一主要讲述叙述者动身前往卢瓦齐的故事。《西尔薇》的第一章是回溯过去的一章,在这一章中他描述自己对女演员的爱恋。第二章中,叙述转向另一个回忆阶段,也就是主人公的童年,这样的回忆一直延伸到第三章,作者试图帮助读者意识到他们现在已经回到现实时间。“已经几点了?我没有表。”*热拉尔·德·奈瓦尔. 前揭书. p. 126.(第三章)最终,叙事的时间再次回到“现在”。过去的回忆似乎减缓了叙事的节奏,也就是说,由于受到对过去的反复追溯以及悲伤气氛的影响,《西尔薇》的前三个章节即行动一是以慢中速的节奏进行的故事叙述。

行动二更能体现叙事节奏的缓慢性,在这四个章节中,主人公的记忆接踵而来:西岱之游,爱尔默农维尔的森林,西尔薇在卢瓦齐的房间和在奥提斯的姨婆的房间,这些事件让读者完全忘却现实的时间而全身心在叙述者的陪伴下投入回忆之旅。相对行动一来说,行动二的节奏则更加徐缓,因为它丝毫没有在回忆中投进任何现实的影子,而只是一味地停留在过去。

行动三所表现的节奏几乎是静止的状态,因为在这一行动过程中,正如前面提到的,地名的重复是回旋曲式有力的证明,叙述者总是围绕同一地点——卢瓦齐进行徘徊,故事仿佛一直在原地画圈,维持静止不动的状态。同时,懒散疲惫的氛围的描绘,更加拖慢了故事的节奏,比如“西尔薇已经很疲惫”*同上,p. 138.,第二天早上,她更加疲惫,她建议主人公在夏阿利斯散步,但是散步也没有改变她疲惫的状态,当晚吃夜宵时,她要求回到房间休息。所以,整个行动二的节奏是极其缓慢的。

在行动四中,叙事的速度有所加快,叙事者回到巴黎,时间飞快地流逝,文章因此给了我们很多关于时间的线索,比如“一天早上”、“几个月过得很快”、“接下来的日子里”*同上,p. 151-152.,这些时间词汇都能加速叙事的进程,所以这一部分的叙事节奏是快速的。综上所述,我们用以下图表对《西尔薇》回旋曲式的节奏进行总结:

正如米拉·昆德拉所说:“节奏的变换反映的是作者的内心情绪。”对作品回旋曲式的分析使得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总体上讲,《西尔薇》的节奏由慢向快发展:慢给读者一种平和、冷静和忧郁的感受,而快意味着欢愉兴奋或者愤怒,但是速度又不能完全反映情感,因为尽管如行动四所展现的,故事进程相对较快,它也并不全是兴奋或愤怒的情感,而是掺杂着些许忧伤,所以回旋曲式的节奏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整个小说的叙事基调,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四、回旋曲音符的构成

1. “现在”的主旋律音符构成——钟表、锅炉和笑声

《西尔薇》的叙述始终徘徊在现实和过去中间。钟表的滴答声,锅炉烧热的声音、西尔薇哥哥的笑声,是这些声音唤醒了主人公,指引他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能够帮助主人公逃离梦幻,逃离虚无和尴尬的时刻。我们将用以下三段章节进行简要论证:

首先,钟表的回声帮助主人公从无谓的回忆中撤离。当主人公在埃尔默农维尔的森林里散步时,他途径一所修道院,这让她想起阿德丽安娜和西尔薇,独自一人的散步似乎让他同世界隔绝,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他在修道院围墙上不经意地撇了一眼之后便展开了沉思,钟表的声响将他吵醒:“晨祷的清脆钟声还回荡在我的耳畔,无疑,是它们唤醒了我……天色渐渐大亮,从我的头脑里驱赶了这一无谓的回忆,而只留下西尔薇那玫瑰色的笑脸。”*同上,p. 131.于是,“无谓的回忆”以及阿德丽安娜只是存留在主人公的脑海而已。

其次,恰逢婚礼游戏时,火炉加热时的灼热声音引领主人公回到现实(第六章)。当姨婆在下面准备早餐,主人公和西尔薇在上面姨婆的房间里穿衣打扮,由于他们所穿戴的服装属于另一个时代,似乎这两位主人公立刻穿越回了过去。而且,姨婆对18世纪的房屋风格情有独钟,这更加增强了过去的色彩,所有这些装饰和奇装异服都会带来一种非现实的感觉。

当两位年轻人穿着婚服几乎已经融入幻想的游戏角色时,“姨婆的嗓音伴随着炒锅的咝咝声传来,把我们唤回到了现实之中”*同上,p. 135.。来自厨房的声音表明他们已经回到现实生活,回到此时此刻。在这一片段中,厨房的声音同婚礼游戏相互交替,两个地点和两个世界的交替或是普通或是有趣,加快了故事发展的节奏。叙述者第二次听见“现实”的声音,便是姨婆将锅里的饭菜倒进盘子时,这一声音既表明姨婆完成菜肴的装盘又表明游戏的结束。然而,穿着婚服的孩子准备吃饭表明他们似乎想要在现实中找到自己游戏的角色,如果游戏重新开始,然后继续,即使中途被打扰,也无所谓。他们下楼的动作像是仪式性的,他们像是朝教堂的祭台迈进,饭桌扮演祭台的角色,姨婆就是神甫。

最后,声音能够帮助叙述者回到现实这一特点在第八章中也同样有迹可循。《西尔薇》中哥哥的笑声打断叙述者和西尔薇之间的对话:“她把她那温柔的目光转向我……正在这一时刻,我们的对话被一连串清脆的大笑声打断了,由于度过了节庆之夜,又喝了不少的酒,他便有些飘飘然,不知轻重。”*同上,p. 139.实际上,此时的笑声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惊扰了美好的氛围,声音切断了两位爱人之间的对话,并让他们感到了不安。但同时,它也能够帮助叙述者化解过分贪婪的爱意带来的尴尬,笑声驱逐梦幻然后将两位爱人重新引到现实生活中去。

因此,这三个片段中的声音都是在帮助叙述者从过去中脱身,回到现在,装饰现在时态叙述下的回旋曲主旋律,充当其美妙的音符。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不仅体现在主旋律的描写中,同样在表示过去和回忆的副旋律的描述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过去”的副旋律音符——乐器之音及鸟语

首先,《西尔薇》中,乐器声音的呈现装饰了故事的叙事氛围,当叙述者描述瓦卢瓦地区节日时,乐器发出的声音为节日欢乐的氛围增添不少喜庆色彩:“号角与鼓乐远远地振响在小村庄中和树林里;年轻姑娘们编织着花环,一边唱着歌,一边选配着装饰着彩带的花束。”*同上,p. 122.(第一章)号角和锣鼓为节日的气氛预热,伴随着姑娘们的歌声,节日的喜庆氛围也格外浓厚,在村庄深处和森林里回响的音乐象征着叙述者接二连三的回忆。雷蒙·让(Raymond Jean)认为,号角和锣鼓能够复苏沉睡的回忆*Raymond Jean. Nerval. Paris : Seuil, 1964 : 64.。

第八章中,叙述者参加卢瓦齐舞会时耳边回想起乡间长笛的旋律。悠扬的长笛声是节日发出的第一次声响。在长久的回忆过后(第一章至第七章),主人公终于到达了卢瓦齐,他发现一切都是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次,节日的气氛已不再是欢愉的色彩:“乡野的短笛不再那么激烈地和夜莺的颤音搏斗。所有人都那么苍白,从正在散离的人群中,我竭力搜索着熟悉的面孔。”*热拉尔·德·奈瓦尔. 前揭书. p. 138.很明显,叙述者到达庆典时已是末尾时分了,众人苍白的面色暗示他们的疲倦,这样一种没有生气的氛围同前文讲述的西岱的节日气氛截然相反。

其次,鸟儿声音的出现,也在副旋律的叙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岱之游时,人们看到从巨大的花篮深处飞出一只野天鹅,它有力地展动着翅膀,从花彩与花环的罗网中挣脱出来,这是节日的高峰时刻(第四章)。天鹅更加符合作者所描述的场景(湖边)和氛围(喜悦),作为传递爱情的信使,天鹅是节日组织者为大家准备的惊喜,这种类似展现天鹅作为爱情信使的桥段在奈瓦尔其他的作品中也能够找到。

庆典之后,两人依旧留有好心情,鸟儿的吱吱声表明两个人在返回姨婆家的途中心情舒畅,以下片段恰好证明了他们的欢乐:“我们出发了,沿着泰弗河走,穿过开满了雏菊花和黄花毛茛的草地,然后,顺着圣罗朗森林走,不时地穿过小溪和荆棘丛,这样好少绕一点路,乌鸫在树枝上鸣啭,山雀被我们的脚步惊起,从灌木丛中扑扑棱棱地飞出。”*同上,p. 131.泰弗河、小溪、森林、花儿和小鸟的呢喃声表明两人的喜悦,我们同时注意到,这是鸟儿最后一次在《西尔薇》中欢乐地鸣叫,因为当叙述者第二次回到卢瓦齐时,鸟儿没有歌唱,也没有啄木鸟的声音,因此,前后两种鸟儿声音的对比也能够反映出两种不同情景的对比。

最后,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指出的,西尔薇已经成长,她拥有现代生活方式,在作者描写主人公回到卢瓦齐的片段中,我们看到莺被金丝雀取代,这样一种转变同样有着特殊的含义,根据雅克·布昂泽(Jacques Buenzod)的说法,“鸟儿的声音同时与死亡相联系”*Jacques Buenzod. 《Nerval et le langage des oiseaux》, Romantisme. Paris: Armand Colin, Vol. 14, No.45, 1984 : 44.。主人公出发已有几年,西尔薇所养鸟儿状态的变化也表明很多有价值的、非常宝贵的事物已经消失,主人公在莺的死亡中看到了预言,这也是其焦虑所在,即对失去爱情的绝望。主人公第二次回到卢瓦齐时我们读出了他对死亡的焦虑(第九章),当主人公回到叔叔的旧房屋前,发现之前的鹦鹉已被移置农场时,这样的焦虑也能体现出来:“鹦鹉还像当年一样要东西吃,用那只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看,眼圈上有几重褶皱的厚皮,使人想起老年人极有经验的目光”*热拉尔·德·奈瓦尔. 前揭书. p. 141.。鸟儿的变化同主人公的忧虑密切相关,失去的爱情和对过去的焦虑才是作者在副旋律中真正想要展现的主题。

《西尔薇》的回旋曲式就是在由主旋律音符——普通声响和副旋律音符——乐器之声和鸟语构成的音乐元素之下,形成了形式和内容方面双重饱满的“音乐曲式”,我们仿佛听到一支美妙的交响曲,在这支交响曲上,有主旋律,有副旋律,有能证明“音乐性”的元素,它们就像乐谱中美妙的音符,在乐谱的排列位置上时高时低,节奏时缓时急,每一小段过后又有主旋律的重复出现,让读者阅读《西尔薇》时,身体的全部感官都得到调动。

结 语

根据“时间零”的理论,《西尔薇》最值得挖掘的那个点就是叙述者“现在”的时间点,主人公对过去的不断回忆是回旋曲式的副旋律,过往的景象均为它们共同的主旋律——“现在”的状态服务,叙述者总是在保持“现在”的叙述状态下展开对过去的回溯,而作者所用的方法就是借鉴回旋曲式的特征而展开的对称性描写。同时,奈瓦尔不忘向我们展示这支回旋曲的节奏,它时而慢、时而快,让读者在感受这支乐曲时,心情也跟随它波动,完全融入乐曲带来的小“世界”。对小说丰富的音乐元素的合理安排,也让主旋律和副旋律的曲调显得不干涩,非常饱满。可以说,读者不仅是在阅读《西尔薇》,也是在聆听一支美妙的“回旋曲”。

安柏托·艾柯. 《艾柯谈文学》. 翁德明译. 台北:皇冠,2008.

热拉尔·德·奈瓦尔. 《火的女儿》. 余中先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吴祖强. 《曲式与作品分析》.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Buenzod J. 《 Nerval et le langage des oiseaux 》.Romantisme. Paris : Armand Colin, Vol. 14, No. 45, 1984 : 43-56.

Calvino I.TempsZéro. Paris : Seuil, 1968.

Illouz J.-N. 《 Nerval, poète renaissant 》.Littérature. Paris: Larousse, 2010(158) : p5-19.

Jean R.Nerval. Paris : Seuil, 1964.

Kundera M.L’artduroman. Paris : Gallimard, 1986.

Nerval (de) G.uvresComplètesI. Paris : Gallimard, 1989.

Pater W. H.StudiesinthehistoryoftheRenaissance. London: Oxford World’s Classics, 2010.

猜你喜欢

西尔叙述者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鸟有翅膀,孩子有书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艰难的去蔽——鲁迅《风波》的叙述者及其美学风格初探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双城记》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声音研究
白苍鹭
贺瑞和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