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诗人眼中的生态之害
2018-01-15文丨曾勇
文丨 曾勇
今天美丽的赫章韭菜坪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风
郑珍是遵义“沙滩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者海铅厂三首》,充满了对冶炼工役们恶劣生存环境和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除了对社会黑暗无奈的控诉,诗人也通过其特有“酸涩”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倭铅”矿开采和冶炼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题记:郑珍(1806—1864),字子尹,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诗宗奉杜甫、韩愈、孟郊、黄庭坚,诗歌融忧国忧民之情,为后来“同光体”所宗尚。曾游湖南、云南,但一生主要活动于贵州省境。道光十六年(1836年)诗人赴云南平夷县署任幕宾,过会泽东九十里牛栏江边者海时,曾赋《者海铅厂三首》,尽显土法炼锌(古称“倭铅”)生态之害。
者海铅厂三首
我何适兹土,忽忽忘其方。
如入裸人国,旧游文士场。
奇怀想不到,异俗穷堪伤。
久对翻疑梦,群山堕渺茫。
无斯煎煅利,鬼亦掉头还。
墨井人声底,炉场夕照间。
百年无树影,众皱是灰山。
谁识荒荒顶,飞鸿爪自闲。
炉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
妻儿闲待养,乔罐死犹随。
物力只斯数,生涯能几时。
年年南北运,不见穷山悲。
试将该诗直译如下——
“我怎么到了这样一个地方,糊里糊涂便忘了方向。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裸体的国度,又好像走进过去科举的考场。任你如何都想象不到,奇异的风俗太让人神伤。久久凝视这恍若梦中的一切,群山淹没在无尽的渺茫”。
“如果没有冶炼锻造的利润,相信鬼来了都掉头折返。采矿井底传来人的声音,冶炼炉场掩映在夕照之间。不知有几百年看不到树的踪迹,到处都是褶皱纵横的灰山。有谁知道光秃秃的山顶,连飞鸟都找不到落脚的空间”。
“冶炼的仆役住宿在炉场边,加煤的佣工依着石头做饭。妻子儿女还等待着养活,坟墓四周堆砌装铅的铁罐。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就是这样,仆役和佣工的生命多么有限。练好的铅不断从南运到北,却无法听见荒山的悲叹!”
诗中所述“者海铅厂”,据《清文献通考》应为云南会泽者海倭铅厂(现址位于会泽县者海镇铅厂村),“乾隆三年(1738年)试开采,年定额倭铅22万斤(110吨)”。《清实录》及地方通志亦有云南东川者海铅厂嘉庆十三年(1808年)产锌22万斤之记载。而诗中“铅厂”所炼之“铅”实为“倭铅”,乃金属锌之古称。古代炼锌原料为炉甘石,主要成分为菱锌矿(ZnCO3),该矿物易被木炭还原,冶炼温度高于锌之沸点(907℃)可得气态锌。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曾叙其冶炼过程。古代炼锌主要为制造品质纯正的黄铜,而黄铜主要用来铸钱及制造各种器皿,如驰名中外之宣德炉等。古法炼锌工艺长期在贵州、云南等地山区流传,如贵州赫章县妈姑地区尚堆积有大量古代炉渣和蒸馏罐碎片,据地方志载主要来自古代著名产锌地莲花厂,传说自五代汉高祖天福年间(947年)开始冶炼。目前该地区仍保留传统方法炼锌的工艺,原料为氧化锌,含锌为16%—17%,经和还原用煤粉混合后装入蒸馏罐内,外面加热,数小时后在罐上部用耐火泥做一个兜型锌蒸气冷凝器,上面再加盖,凭经验控制反应区及冷凝区温度,一个炉内一般安放36个罐,因为加热炉呈长方形颇似马槽,俗称“马槽炉”。操作周期为一昼夜,每个兜内可收到0.5kg左右金属锌,纯度一般能达到98%,接近目前国标5#锌(含锌98.7%)。
郑珍是遵义“沙滩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耕读传家,一生清寒,因此深知平民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疾苦。他的《者海铅厂三首》,充满了对冶炼工役们恶劣生存环境和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如入裸人国”,描述的是工役们衣不蔽体的惨状,让他想起旧时为防科场舞弊,监考官要求考生脱衣露体赤足接受检查,“负凳提篮混似丐,过堂呼号直如囚”;“无斯煎煅利,鬼亦掉头还”,让他感慨铅厂厂主利欲熏心的“奇怀”,更感慨工役们为谋生甘愿忍受苦难的“异俗”;又如“妻儿闲待养,乔罐死犹随”,一边是需要奉养的妻儿老小,一边是用废弃铁罐堆积的一座座坟茔,死生之间,竟咫尺天涯。除了对社会黑暗无奈的控诉,诗人也通过其特有“酸涩”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倭铅”矿开采和冶炼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群山堕渺茫”,“炉场夕照间”,让人想见炉场产生的烟瘴在群山中弥漫令人窒息的场景;“百年无树影,众皱是灰山”,几百年来铅厂周边的树木已被烧尽或者因污染而枯死,冶炼产生的灰渣随意丢弃堆积成山;“谁识荒荒顶,飞鸿爪自闲”,满目疮痍之下早已分不清哪些是原来的山,光秃秃的山顶飞鸟甚至找不到可以栖息片羽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背景下,位于赫章县人口不足4万之妈姑镇大倡“土法炼锌”,至90年代年产粗锌1.8万吨,产值达4亿元,成为贵州省发展乡镇企业之楷模,而赫章全县粗锌产量更位列全国前五,一度占全国1/6。与此同时,妈姑镇生态破坏日益严重,阿维寨等“土法炼锌”点,终年浓烟蔽日,草木熏黑,果树枯萎,畜禽瘫软,树木根系烂死。根据国务院要求,赫章县1996年开始取缔“土法炼锌”,几经反复直至2006年基本完成。当地政府资料显示,1986年至1996年妈姑镇无一合格兵员,应征青年血液铅、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1994年省职业病医院普查,妈姑、何家冲等小炼锌集中之地,1级—3级铅中毒人群占30%以上,中毒者血铅含量为常人十几至上百倍。以此而观,诗人有感而作《者海铅厂三首》所反映的土法炼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在180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仍有深远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如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郑珍着色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