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
2018-01-15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 涛
(潘义军/图)
城市化是检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城市化进程,这些年来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城市的区位条件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聚焦遵义的城市化发展,区位条件的定位已渐清晰,起于规划、立于规划,成于规划,一座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的发展大幕已然开启。
黔北都市圈
从2017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排名来看,日本东京人口数量为3784.3万,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富裕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这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而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目前常驻人口总数达到了2419.7万,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全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
由此看来,虽然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资源的凝聚还是产业的发展,最终都将体现为人口的聚集。毕竟人口的流向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
精确地说,人口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撤地设市20周年之际,遵义市明确提出按中心城区500万人口大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定位于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
目前,遵义市现有人口约800万,其中由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南部新区构成的中心城区,估计人口超200万。而从提出建设200万人口城市框架,到中心城区实现人口200万,遵义市用了大约十年时间。
对于按中心城区500万人口大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这一提法,就遵义而言,即构建以红花岗区(南部新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为核心,绥阳县、湄潭县、桐梓县、仁怀市同城化发展的遵义都市区。提出这一战略定位,总的来说,是由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当前的发展形势所决定的。
随着高铁时代到来,遵义这个“西南出海大通道重要咽喉”的区位优势正在集聚显现,除了兰海、道瓮、遵蓉、黔渝复线高速公路,黔渝高铁、遵义至泸州高铁已经纳入国家高铁路网规划,遵义的交通区位正在从“咽喉”向“枢纽”转变,黔川渝三省市各类要素流动将在这个结合部提速扩量。
为此,遵义必须围绕中心城市“集聚、辐射、生产、管理、服务、创新”六大功能,加快发展高端产业、都市型经济,加速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加快构建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的中心城市。
作为贵州向北开放的“桥头堡”,遵义未来的开放格局,就是要依靠贵阳、面向重庆、挤进成渝经济区,依托乌江、汇流长江、融入长江经济带,依靠娄山、借力上海、冲向长三角。遵义势必要立足黔川渝、放眼中西部,把遵义建设成为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的中心城市,把这个最大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建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西部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城市之间特别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据社科院2016年城市报告研究显示,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城市中,重庆和成都榜上有名,并且重庆的金融、投资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所以,遵义要立足黔川渝结合部这个区位,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增强区域竞争力,承接两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
遵义,南临贵阳、北抵重庆、西接四川,按地理条件、产业支撑、经济发展速度等要素,中心城区建设500万人口大城市,完全是可能的。而中心城区500万人口大城市的打造,彰显的是这座城市的吸纳聚集能力。在各个城市的比较之中,每一位独立个体用脚作出的选择,都是城市吸引力和潜力的直观说明。
延伸阅读
遵义城市战略定位: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战略定位是: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即构建以红花岗区(南部新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为核心,绥阳、湄潭、桐梓、仁怀等县(市)同城化发展的“大城市、大遵义”都市圈。
遵义城市发展定位:山水相望、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
生态是我们的长板、优势、特色,更是未来我们最大的竞争力。要坚持全域推进,把长板做长、把优势做足、把特色做靓,建设山水相望、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有利于释放生态“红利”,加快把良好自然生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生态文明时代发展大势的现实需要。
遵义城市形象定位:遵道行义•醉美遵义
遵义取名于《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道行义”既体现市名的源本,又体现了“道义”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也蕴含了遵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醉美遵义”则把茶醉人、酒醉人与生态美、自然美、人文美有机结合起来,让世人为遵义优美的自然山水而“醉”、厚重的历史人文而“醉”、香满人间的茶酒而“醉”。
拓出城市新空间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平台,其承载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人口规模,人口迁移和流动又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放眼遵义,该如何打造中心城区500万人口大城市、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
遵义围绕“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定位,以红花岗区(南部新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为核心,推动绥阳、湄潭、桐梓、仁怀撤县(市)设区,依托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加快沿线生产力布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城市功能相互补充的城市集合体,同时推动务川、正安、道真、习水、赤水、余庆、凤冈等县(市)加快发展,形成中心带动、多极联动的城市框架,构建“大城市、大遵义”都市圈。
这里说到的中心城区带动,就是要求中心城区做大做强,提高首位度。只有中心城区有了力量,才能带动其它区域发展,不然遵义就会一盘散沙,无法聚拢。
记者从遵义市规划部门获悉: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规划正在公示。未来的遵义市中心城区共由15个主要组团构成,城市特色定位于“红韵山水,活力遵义”。
根据规划,城市空间特色方面则突出“三山四水润红尘,南北东拓耀众星”,以大板山、板山、卧龙山三山为背景,以湘江河、洛江河、仁江河、洛安江四江为主体框架,构成遵义山在城中、城在绿中、山水相连、城景相依的山水城互融共生的空间。本次规划的范围包括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规划控制面积967平方多公里。
遵义市中心城区还将分为15个城市组团。其中,2个市级核心区为主城片区老城历史中心、新蒲片区城市中心,3个区域级核心为汇川区北部中心、播州区南白中心、新舟门户中心。
在组团的定位与特色方面,规划有非常明确的界定。如:环凤凰山组团,其功能定位于遵义城市的原点和起点,是黔北旅游线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基地,是遵义市的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对于其风貌特色,是“一江贯穿、双层对峙、三山环抱的古城格局,黔北地域风格与会址风格相融合”。
事实上,遵义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规划还释放出重要信息——许多目前处于城外的乡镇,都将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比如,播州区三岔、龙坪两镇,目前还是农村,但规划中将其明确为三岔龙坪组团,定位于“都市农业、休闲新地”。
与此同时,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路网的容量与密度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遵义将从建设Ⅰ型大城市出发,构建“环联射”骨架路网。
围绕“疏老城、建新城”的原则,通过骨架路网规划建设,着力推动遵义城市框架由“长条形”向“块状形”转变;围绕多式联运、方便群众,通过路网把机场、铁路、高速、码头和大学城、医院等重要节点高效连接;围绕多组团、多枢纽,着力在各个城市组团、关键枢纽之间构建畅通的交通路网体系,为遵义城市未来发展预留足够发展空间。
其中,规划设计连接各县(区、市)环与环之间的快速联络线,把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与人口规模统筹起来,合理规划产业聚集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根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不同区域的产业业态,形成“一个区域一个主导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格局。红花岗区重点发展以红色旅游、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汇川区重点发展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播州区重点发展以新型建材、铝及铝加工为主的材料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新蒲新区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终端制造、人工智能和以块数据为主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南部新区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而周边县(市),如仁怀市、习水县重点发展以酒产业为主的轻工业,湄潭县、凤冈县重点发展以茶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并加大产业链招商,让更多产业链落户到遵义,从而形成核心产业链,产生强大竞争力。
如今,这座阔步迈向中心城区500万人口建设的城市,正向人们展现出它的底蕴与风范。遵义,未来可期!
航拍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