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的思考

2018-01-15魏国强

种业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南省农民工培育

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 郑州 45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未来指导我国“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建立新机制,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1 培养新农民,解决好人力、人才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造就亿万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这将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河南省近年来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对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3.4万人,一大批优秀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从中涌现,这些重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思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意识、管理水平、风险防范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短板,新型职业农民的提质增量显得十分迫切。

1.1 分类确定培育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要供需匹配培育必须先做好内容的“对口味”。巩义市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每年有600余农户参加培训,目前全市已有709名种养大户、青年农场主、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在培育对象确定上,巩义市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培训类型,分别制定了遴选条件和标准,依托熟悉情况的镇村干部、产业带头人等组织报名,分类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严格遴选学员,确保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先接受培育。在培育内容确定上,紧扣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和资源禀赋,对产业集中度高、规模大、从业人数多的乡村进行摸底排查,尊重农民意愿,确定办班方向,制定符合需要的培训内容。

1.2 优化创新培育模式

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户志智双扶的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参加学习。睢县特色产业专家服务团常年活跃在乡村、田野,走村讲授技术,入户宣传政策,指导带动全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群体脱贫致富。20名来自农业农村领域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坚持“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服务理念,送智面对面、送技手把手,实施“冬培训、春育苗、夏指导、秋促销”的全天候指导服务。2017年共培训贫困人口1 400多人次,建立特色产业示范点14个,提供就业岗位1 050个,按照全县“南笋、北椒、中果蔬”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建成 4个精品特色产业带,30个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1.3 改进完善培育机制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夏邑县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大力实施培育工程,突出粮食、蔬菜、食用菌等3个支柱产业,目前全县通过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突破1 000人,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该县稳定开展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以农村党员干部、农业技术人才及骨干专业农民为对象开展中专学历教育,每年招收学员300人左右。持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县财政每年列支50余万元,以青壮年骨干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每年培训3 000人,年初招生,年底结业,教学培训工作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生长周期进行。

2 推广新技术,解决好高效、绿色问题

河南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持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2017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37.7%,提高0.8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6%,提高1.3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3 597个,同比增长21%。但河南省农业生产还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等现实问题,农村依然面临着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日益紧张的压力。

2.1 有序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2017年河南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河南省已经搭建起信息进村入户、土地流转、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等13个核心系统,建成运营37 600个村级益农信息社,覆盖了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鹤壁市在全省已率先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累计建成运行794家益农信息社,实现12316信息服务平台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区域服务站的全面对接,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21万余条;开展便民服务,提供充值、代缴、代办、代取等服务,金额累计逾1亿元;探索电商服务模式,依托电商平台为农民代购农资及生活用品,累计交易额达3亿元。通过提供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提高了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问题。

2.2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河南省农机装备更加优良,2017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2亿千瓦,同比增加3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围绕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优质小麦、花生、饲草、果蔬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果菜茶、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和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3%。建设好全省农机智能调度平台,探索农机定位耕种作业方式,抓好20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建设。

2.3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农业产业结构。以节水农业为例,河南省每年推广农田节水技术566.67万公顷次以上,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166.67万公顷次以上,水利用率提高10%~30%,平均节水300~600 m3/hm2,粮食单产平均增产10%~30%。要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等。鼓励开展轮作和间作套作,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大力推广水溶性肥、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

3 建立新机制,解决好创业、创新问题

河南省专门成立了返乡下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省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牵头抓、其他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河南省返乡创业人数逐年上升,2017年新增返乡创业22.65万人,带动就业251.08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返乡创业农民工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3.1 优化制度环境

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十五证合一”,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制度环境,为创业者提供最大便利;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为返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证照办理、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济源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一次办妥”改革,整合原本分散的审批服务机构和职责,建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让企业和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柘城县坚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扶贫车间、100个种养扶贫基地,落实厂房租赁补贴、产业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全县215名返乡农民工在种养加等示范基地和扶贫车间实现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0 750人。平舆县作为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在224个村(居)委都建立创业服务工作站,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就业创业服务。该县返乡创业人员已达2.5万人,创办各类企业3 600余家,投资规模15亿元以上。2018年,河南省力争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15万人,扶持返乡创业20万人,带动就业200万人。

3.2 创新招商方式

河南省不少市县顺应返乡创业趋势,通过走出去召开同乡会、联谊会、登门拜访等形式主动邀请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地方以乡情为纽带,主动亲近关心,以亲情、乡情唤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有的地方提供周到服务,通过建设专业性产业园区,帮助解决厂房、住房、就医、就业等问题,降低成本,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汝州市组织招商团,多次赴浙江进行联络走访,以真诚和亲情引回了160多家企业,先后吸引了1.2万名汝州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5万个。

3.3 发展“雁归经济”

为迎接更多“雁归来”,河南省还提出“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做到招来的企业享受什么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享受什么政策。省里设立了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省财政出资5亿元已到位,募集社会资本45亿元,现已完成基金注册登记。部分市县(区)也设立了返乡创业投资子基金,如新蔡县、长垣县分别设立1亿元、5 000万元投资基金。全省表彰了5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确定28个省级试点县,认定28个省级示范园区、50个省级示范项目作为返乡下乡创业的标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50万元、2万~15万元等。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98.9万人,带动就业590.6万人,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50.5万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解决好农村人才、技术、资金紧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更多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 魏国强.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8(1):5-8.

[2] 魏国强.加快推进河南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J].种业导刊,2017(4):7-10.

[3] 魏国强.发展休闲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关于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7(10):5-8.

[4] 魏国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速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J].种业导刊,2017(2):5-7.

[5] 张伟.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改革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2):165-168.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民工培育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