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角蛋白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2018-01-15冯怡锟胡桂明蒋玉涵吴会芳付文静任景丽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理科高级别鳞状

冯怡锟,胡桂明,常 佳,蒋玉涵,张 敏,吴会芳,顾 斌,付文静,任景丽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14)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1]。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及高级别鳞状上皮低度病变。研究[2]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级别判定尚缺乏客观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受病理科医生自身及彼此之间的主观因素影响,使得最终诊断结果重复性差、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临床漏诊或过度治疗。因此,为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找到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组织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对宫颈癌防治意义重大[3]。本文通过观察CK4和P16在正常宫颈、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疾病的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宫颈组织标本140例,其中30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

1.2方法所有组织经过质量分数4%中性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在 65 ℃ 烤片机内烤片,时间为120 min,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病理诊断经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分别阅片。所用一抗P16、CK14及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3结果判定CK14阳性定位于细胞质,表现为棕黄色颗粒;P16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表现为棕黄色颗粒。依据显色程度对阳性程度进行判定:无色:0分;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按照阳性细胞占所观察细胞的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10%:1分;>10%~50%:2分;>50%~75%:3分;>75%:4分。最后把2项指标的积分相乘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分为4级:0~3分:(-);4~5分:(+);6~7分:(++),8分以上:(+++);其中(+)~(+++)为阳性表达。以后三者总和计算总的阳性表达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不同宫颈组织中CK14的表达CK14在正常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7.5%、40.0%、26.7%,前2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不同宫颈组织中P16的表达P16在正常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2.5%、65.0%、86.7%,前2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宫颈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其发病是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到浸润性癌的一个连续发展过程。对宫颈癌进行早期筛查、诊断,有利于对患者病情施以有效的控制[4]。

P16蛋白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抑制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5]。P16蛋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用于评估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生长周期的失调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以缺失、突变方式广泛参与肿瘤形成,检测P16基因有无改变对判断患者肿瘤的易感性以及预测肿瘤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P16蛋白几乎不表达,当发生鳞状上皮内病变及癌变时则以P16蛋白的高表达为特征,上皮细胞呈弥漫阳性。P16阳性表达率与病变级别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从正常宫颈到宫颈上皮内病变再到宫颈癌P16阳性率呈逐渐递增趋势,提示P16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鳞状上皮中P16的阳性表达细胞呈明显的层片状分布,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中,P16的阳性细胞绝大多数分布于鳞状上皮的下1/3,随着病变级别升高至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细胞则弥漫分布于鳞状上皮的全层,故观察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对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的客观准确判定有重要意义。另外,P16还可以鉴别在组织学中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相混淆的老年萎缩性改变、鳞状上皮化生及一些良性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后三者不表达P16。因此,P16蛋白是一个能够较好反映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指标。

CK14是一种分化特异的蛋白,属于酸性CK家族。CK14是低相对分子质量的CK,主要标志在单层上皮,但也有文献[6]报道CK14在任何来源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都有表达,如肺癌、食管癌、喉癌、宫颈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可作为诊断鳞状细胞癌的标志物。相关研究[7]也证实,在不同来源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CK14的表达,因此,CK14不仅可作为协助上皮性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鳞状细胞癌诊断的一项肿瘤标志物[7-8]。CK14在肿瘤的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宫颈和绝大多数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CK14弥漫阳性表达,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变中CK14几乎不表达。CK14随着宫颈疾病的进展,表达逐渐降低。在实际工作中,单凭组织学特点有很大一部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难以区分高、低级别,本研究发现CK14对于鉴别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有指导意义,可以解决病理科医生在病变分级方面的困惑,对后续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有很大帮助。

本研究联合检测了P16、CK14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疾病的进展,P16表达逐渐升高,而CK14的表达逐渐降低。此2项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对早期准确诊断有着积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疗对策的制定提供确实有效的帮助,值得推荐应用于宫颈病变组织的日常病理诊断工作,其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级与鳞状细胞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从而提高宫颈病变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和病理科医生之间诊断的一致性。

总之,P16的表达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逐渐增高;CK14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高表达,而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分级以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病理科高级别鳞状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床旁快速现场评价的探索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培养教学模式总结及思考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新进展文献介绍在临床病理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