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宁县茶产业发展思考与刍议

2018-01-15徐飙郑立新

中国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寿宁茶树茶园

徐飙,郑立新

1.福建省农垦与南亚热带作物经济技术中心,350003;2.福建省花卉盆景有限公司,350003

寿宁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可追溯至宋代,至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知县冯梦龙所著《寿宁待志》中明确记载“三甲,离城六十里,住初垄,军户,出细茶……”;到清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有“风烟团一市,茶香绕千家”的繁荣景象。寿宁县历史上就是福建红茶的核心原料产地,一直注重绿色发展,才能千载繁华延续。寿宁县茶产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在茶树品种、制茶工艺、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优势茶类品质特色、茶产业规模实力、品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亟待加强与创新发展,且任重而道远。

一、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1.寿宁县茶产业基本情况

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洞宫山脉东麓,位居闽浙两省交界。总面积1 424 km2,辖14个乡镇,现有人口28万,涉茶人口18万人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于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雾大露重,夏无酷暑,境内山清水秀,层峦叠翠,黄红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是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

近10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茶业富民”战略作为全县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号工程来抓,努力做大做强茶产业文章。截至2017年底,全县14个乡镇共有茶园面积约1.03万hm2,是福建十大产茶县之一。因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毗邻,原主要种植品种是福云品系(占70%以上)、本地菜茶和白芽奇兰等;现已改植换种黄观音、铁观音、金观音、金牡丹、丹桂、黄玫瑰、瑞香、肉桂、春闺等高香型良种约0.33万hm2。2017年全县茶叶产量1.47万t,产值约10.3亿元。以生产红茶、绿茶、白茶为主,乌龙茶产量较少。初步形成绿茶、红茶、白茶和乌龙茶等多茶类发展的生产格局,茶类结构更趋多元化,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全县现有各类型茶叶企业、加工厂(点)380多家,拥有3万人的茶叶营销队伍,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庄(店)或茶叶公司等企业约2 000家。

2.寿宁县在茶产业发展及品牌建设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2009年11月,寿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寿委发[2009]3号),以建设闽东北高山生态优质乌龙茶生产集散中心为重点。继2009年寿宁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后,2010年又被评为“福建十大产茶县”;在打造茶叶品牌、宣传方面投入较大,如组建了“寿宁县高山乌龙茶业有限公司”,注册了“三言堂”等商标,并在福建省交通广播频道、沈海高速路上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推介“寿宁高山乌龙茶”,取得了一定的广告效应。2011年11月,寿宁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寿委[2011]98号)明确提出按照发展生态茶园、多茶类并举的思路,持续推进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建设。通过分步组织实施老茶园改造,逐步调高高优品种比重;扶持茶叶加工厂清洁化改造,积极引导茶企申报QS认证;重点加快寿宁高山生态茶公共品牌和突出地域特色的品牌创建工作;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加快建成“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的格局。2012年2月获准注册“寿宁高山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同年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2013年被评为“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为全省继安溪县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产茶县;2014年7月,“寿宁高山茶”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准;2015年被评为“2015年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此后连续蝉联“全国重点产茶县”,进入全省排名前列。

二、寿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1.宜茶的地理生态环境

寿宁县域内有4万hm2海拔在500~1 200m之间的山地资源,其中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面积占45%,500~800m的中山面积占38%,500m以下低山面积占17%。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因素。气温是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温度影响着茶树体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减少,而氨基酸则是增加,这就为茶叶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境内山地土壤有黄泥土、红泥土、红(黄)泥土等6个土种,以黄、红泥土最多,一般土层厚度在1m以上,有机质含量2%~3%,pH值在4.5~6.5之间,适宜茶树生长。另据福建省地质勘测院对寿宁县各乡镇土壤普查检测结果表明:寿宁是全国稀有的富硒、富锌地区,其表层土壤含硒、含锌均值都高于全国丰度值。由此可见,寿宁县自然条件较好,气候温暖湿润,茶园常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适宜茶树生长发育,为寿宁高山茶的优良内质奠定了基础。

2.优异的气候条件和资源

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19℃(年平均最热月在6—7月,平均气温在22~29℃),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1 760 h,年平均降水量1 550~2 200mm,平均相对湿度80%。茶树对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的要求较高。光照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所以光照条件直接影响茶树的产量与质量。茶树生长有一个最适温度范围,一般来讲,大多数栽培型茶树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在20~25℃,这与寿宁的气候条件接近。茶树的生长发育还与气温昼夜变化有关,气温昼夜变化大,有效化合物积累多,持嫩性强,茶叶品质优异。地处闽浙东北部山区的寿宁昼夜温差大,生长在这里的茶树内含物质积累丰富。茶园周边植被生长势好,空气相对湿度大(茶树生长的最适宜相对湿度为80%~90%),阳光照射时光线被植物及空气中的水汽折射,产生散射光、漫射光,有利于茶树氮代谢和氨基酸的积累,形成滋味鲜爽、甘醇的物质基础。

3.惠农政策的扶持和保障

2008—2016年,寿宁县累计获得福建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下拨的连续3轮现代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6 700万元。县里相继出台配套政策,鼓励茶产业发展和扩大产业规模。2009年开展“单位挂村、干部挂户”抓茶改活动,并列入乡镇党委、政府的县域经济责任考核内容。2011年县委又及时调整为:“茶叶种植户按生态茶园建设标准进行园改、树改,实施农业“五新”技术措施,连片0.33 hm2以上的每公顷补助7 500元,企业基地连片3.33 hm2以上的每公顷补助6 000元。通过QS认证的茶企每家补2万元等;每年根据茶叶企业生产规模、效益和品牌建设等指标,在省财政专项现代茶业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对规模化茶叶基地实施生态茶园改造,对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进行机械设备升级和实施清洁化厂房改造等项目安排、验收”。“十二五”期间的扶持政策使全县茶产业发展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新时期优化产业结构中的问题分析

1.资源整合未到位,发展定位欠清晰

全县茶树品种结构、分布情况、茶园土壤等级和茶叶加工厂(点)数量、分布、机械配置、加工能力、员工素质等基础数据不全。“寿宁高山茶”优势茶类、品种、产品特色、工艺技术特点等尚不突出,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2.小产业大民生,产茶多效益低

茶产业是全县70%以上的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脱贫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2017年全县茶农人均年收入仅5 216元,与其他产茶县相比较效益还较低。全县现有茶企业(合作社)中能达到经营规模企业以上仅数十家,其中年销售达千万元以上的更少,大多数为大宗茶加工型作坊或原料茶供货商。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低。

3.管理职能缺失,基层缺少支撑

寿宁县茶业管理局属事业编制、人员少。因没有行政职能,诸如编制现代农(茶)业发展规划,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指导、检查、监督农业区域开发工作,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行政执法检查,茶园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等职能缺失;加上在各乡镇基层没有相应派出机构和茶技人员,具体技术指导措施无法实施到位等。

4.龙头企业带动小,品牌企业实力弱

现有省、市级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还有限,县域内的茶企多数仅仅是有个注册商标而已,暂时还不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能做大做强的茶叶企业还不多。

5.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集群企业

茶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现在多是中、老年人从事茶叶生产劳作,尤其是缺乏茶产业集群企业。多年招商引资仍没有大型央企(国企)、大额资本、品牌茶企投资入驻;总体产业化水平低、专业化分工缺乏,茶企弱小不强。

6.加工厂(点)多面广,办证照企业少

2011年寿宁县委明确提出要求:“各乡镇必须建立标准化清洁厂房及300亩以上生态示范茶园”,但仍有乡镇未达标和实施。现全县茶企[加工厂(点)、合作社]办理工商税务证照仅100余家,已通过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SC)的就更少了。

四、探索新时期实现产业优茶、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

1.管理机构职能整合,培育新型服务体系

建议整合县农业局、茶业局、扶贫办等涉茶部门机构,成立“县农(茶)业局”。首先进行茶产业资源普查,摸清详情;其次进行茶产业发展论证,做好科学规划,找准寿宁在全国264个茶叶主产县中的定位;建立项目库,公开、公正、公平地择优筛选扶持项目。此外根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思路,扶持成立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或组织。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要求,提供专业化、区域化的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械耕作、采茶储运、集中加工等专业化的生产与技术服务。

2.修订“寿宁高山茶”标准,建立产业链发展模式

组织骨干茶叶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在市场监管、农业、茶业、科技等主管部门指导下,修订并完善“寿宁高山茶”的适用茶类,级别等级标准,细化文本资料。制作相应茶类、级别的实物参考标准样,用于指导全县茶叶生产加工和市场监管。鼓励小农户茶园流转和联合重组,鼓励支持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或联户进行旧茶园改造,并与省、市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原料对接或加工技术帮扶等,建立完善茶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模式,进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3.规划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物联网

整合发改、旅游、科技、经贸、农业、茶业等主管部门资源和资金,建设全县农副产品物联网平台。首期集茶叶(农产品)电子商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远程培训和指导、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等功能为一体。可在淘宝等网络平台上开出“寿宁高山茶”专卖店,可对接中国建设银行建立的“善融商城”等银行网络销售平台,实现银、企合作共赢等。随着3月1日实施《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189号),加快农资(包括农药、兽药、肥料、种子、饲料等)监管信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两个平台建设与应用,才能实现“原产地、真品质、实惠价、可追溯”的管理目标。

4.规划茶旅融合小城镇,建设茶叶(加工)集中园区

利用寿宁高山夏暑季节气候凉爽宜人的优势,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选址建设宜居宜茶的茶旅融合小城镇。统筹规划和建设现代茶叶庄园,工、农业旅游观光园区(茶厂)等,生态茶园健身步行道、骑行道,茶文化、金钢陶艺培训传习所等,发展茶业旅游、文体健身、游学度假等产业,实现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模式。建议优选南阳镇(或清源乡)规划建设茶叶加工集中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改善茶叶加工厂环境条件,强化加工机械设备升级换代,提高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5.实施科教兴茶战略,注重源头创新领先

重视茶叶科技创新工作,推广农业“五新”技术,鼓励创新研发茶叶新产品、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等,积极引进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加强并注重本土年轻茶(农)技人才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委托高职院校定向培养,与科研院所合作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挂职等形式来实现。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率先在全省规划建设无化学农药、无化肥的高山生态有机示范茶园,使之成为“寿宁高山茶”在不同地域、特色差异化竞争中的创新领先之举。

6.精准扶贫“定制茶园”,筹建张天福茶史馆

茶产业不仅是山区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也是中国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的文化和物质载体。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经“九到寿宁、三进下党”现场办公。寿宁人民牢记“唱好山歌,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殷切嘱托,发扬“水滴穿石、笨鸟先飞”的精神,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扶贫定制茶园”模式,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品牌;开发了“红色下党”生态旅游等。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演绎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故事。

福建闽东是中国海丝茶文化和近代茶产业的重地。张天福先生曾经在寿宁生活工作了8年多时间,他生前为寿宁茶产业发展把脉寻方、寻思良策、开拓创新、建成样板。2011年8月,时年102岁的张天福先生亲临寿宁县,现场选址建设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亲笔题赠“寿宁高山茶”等墨宝,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和实物。筹建“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史馆”,不仅展示宣传张天福先生对中国近代茶产业发展的杰出贡献,也有助于推动茶产业品牌化战略、茶产业区域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寿宁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作品赏析(1)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