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8-01-15刘汉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抗凝剂检验科生化

刘汉波

(辽宁省建平县医院 检验科,辽宁 建平 122499)

临床上,生化标本的检测准确性不仅会受到检测方法的影响,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对其进行影响[1]。所以在生化检验的各个检验环节,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前的生化标本[2]。在对生化标本进行检验之前,主要的程序为:医师做出检验申请—患者样本采集准备—采集样本—样本运输—实验室内传输。在生化标本接受检验之前的这一环节,涉及的参与人群较多,主要包括检验员、护工、护士以及患者等,所以生化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环节质量控制情况的影响[3]。为了能够将生化标本的检验准确性显著提高,在进行生化检验之前做好良好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对我院检验科的生化标本进行研究,对其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检验科1000例生化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对所选取的1000例生化标本中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符的50例标本所占比例进行分析,探讨出现此异常现象的原因。

2 结 果

本研究通过对1000例生化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50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相符,占总样本比例的5%。其中,标本量较少是造成标本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重要原因,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标本放置时间较长(20%)、标本溶血(16%)、餐后抽血(16%)、血清中含有EDTA-K2(10%)、抗凝剂存在问题(6%)以及采血位置存在问题(2%)等,见表1。

表1 生化标本检验前不合格原因分析

3 讨 论

生化标本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进行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为了对生化标本的检测准确性进行有效保证,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生化标本检验前和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之间密切相关,因此生化标本检验前具有较高的样本变质率。在生化样本送检之前,多个方面以及多个环节的因素会引发不合格样本的出现。

在进行检验之前,患者因素是促使样本不合格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因为生化检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前一定时间内要求患者禁食禁饮,但是有部分患者通常没有达到以上标准,并没有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其次,在进行采血之前,患者服用药物也会对生化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患者的情绪波动也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研究显示,当患者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时,使血清游离脂肪酸、乳酸、血糖(GLU)等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有16%的患者是在餐后进行抽血操作,因此导致了样本不合格。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前,要对要对患者的情绪以及状态进行高度注意,包括患者的进食情况、运动情况以及情绪状况等,并且嘱咐患者在抽血前一定时间内不饮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时的状态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安、烦躁、惊恐的状态,护理人员就要先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然后再继续进行标本采集[4-5]。除此之外,对标本采集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检查项目对检查时间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标本采集时,必须是在患者发病之后的4~6 h。如果所采集到的样本不具代表性,则会造成误诊或者漏诊,不但会对患者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对其诊断与治疗造成严重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全血样本采集时,需要在里面加入抗凝剂,但是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加入抗凝剂的量进行严格控制。要将所加入抗凝剂的量和全血采集量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中。护理人员在采集生化标本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抗凝剂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要求。除此之外,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之后,还有可能会出现溶血的现象,一旦血液样本溶血,便会对其检查结果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选择的血管尽量明显与粗大,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要过长。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为成人,则建议选取肘正中静脉,如果患者为儿童,则建议选取颈动脉。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将自身的穿刺技术提高,谨防出现样本溶血的现象。其次,还要根据所采集生化标本的特点,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当患者体位发生改变时患者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之间发生改变,血清内物质浓度发生改变。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卧位以及坐姿这两种生化标本采集体位。护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充分认识到不同采血体位可能会对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指导患者采用合适的体位来进行样本采集。

检验科室对于生化样本的验收也是影响生化样本合格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在采集完样本之后,会有专人将样本送入到检验科,再由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要观察收集标本的容易是否出现了破损现象、样本采集时间是否过长、标本的性状以及外形是否出现了异常现象、申请单中的检查项目是否符合标本等。检验科在接收到样本之后,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处理,本研究的结果显示,50份不合格样本中,因为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的不合格样本有10份,这主要是因为过长时间的放置会使标本出现变质,进而对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对生化标本进行处理,一定要将其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除此之外,要在标本最长放置时间之内对标本进行检测,谨防因为放置过长时间而使得标本变质,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综上所述,生化标本的检验结果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好坏的影响。在对生化标本进行检验前,诸多因素会对其造成影响,例如标本的处理、标本的送检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的标本采集操作等。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标本采集时,要进行合理选择,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存放,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总而言之,只有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生化检验数据。

[1] 张楠,蔡文琳.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4):134-135.

[2] 原国强.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069-2070.

[3] 于子明.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的价值探究[J].心理医生,2016,22(3):214-215.

[4] 王冰.标本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12(12):99-100.

[5] 江承琼.浅谈控制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48-49.

猜你喜欢

抗凝剂检验科生化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