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的探讨

2018-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心电图入院分级

李 睿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

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众多,如血清心肌酶、放射性同位素、血管造影技术。放射性同位素、血管造影技术检查操作时间长,对检查者技术要求高,临床中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1]。1909年美国纽约MtSinai医院医师首次将心电图技术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中,随后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心肌坏死范围和心电图指标存在相关性。因此本文拟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心电图形态的测定价值。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梗死部位及Killip分级

表2 3级缺血组与2级缺血组入院时ΣST、心肌梗死面积、CK-MB及LVEF(±s)

表2 3级缺血组与2级缺血组入院时ΣST、心肌梗死面积、CK-MB及LVEF(±s)

组别 ΣST(mV) 心肌梗死面积(%) LVEF(%) CK-MB(U/L)3级缺血组 0.76±0.45 18.61±3.24 43.64±8.51 325.41±82.24 2级缺血组 0.53±0.37 14.36±2.67 51.36±9.47 169.51±56.54 t 6.18 5.82 5.97 12.84 P<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患者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标准。根据Birnbaum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缺血分级,将患者分为3级缺血组和2级缺血组。3级缺血组平均年龄(59.6±13.4)岁,男26例,女24例,2级缺血组平均年龄(60.7±12.4)岁,男25例、女25例,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①缺血性胸痛≥30 min。②血清心肌酶增高。

1.3 排除标准:①陈旧心肌梗死者。②心电图资料不全者。

1.4 方法:治疗:入院后嚼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氯吡格雷,肝素抗凝,配合降压、降脂等治疗。心电图测定方法:采用GE心电图机,患者入院时立即测定。心肌酶:在患者入院时立刻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心肌梗死面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Sophy DST双探头 SPECT 显像仪进行测定。LVEF:采取SIEMENS512超声心动仪进行测定。

1.5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梗死部位及Killip分级;两组入院时ST段抬高的幅度(ΣST)、心肌梗死面积、CK-MB及LVEF。

1.6 统计学方法: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梗死部位及Killip分级:两组一般资料、梗死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Killip分级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3级缺血组与2级缺血组入院时ΣST、心肌梗死面积、CK-MB及LVEF:3级缺血组与2级缺血组入院时ΣST、心肌梗死面积、CK-MB及LVEF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每年全球有百万人死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冠状动脉血供持续减少,最终造成少造成的心肌大部分或全层坏死。2010年国际心血管会议指出我国 35~74岁人群中心肌梗死患病率约1.5%。WHO在2015年发布一份文件,指出2014年、2015年、2016年我国冠心病患者逐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主要治疗手段为溶栓、介入、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但是还是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如何通过有效的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成为众多研究的目标。

有研究显示,梗死面积可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如有学者通过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SPECT 显像仪测定,结果发现左室梗死面积愈大,预后也愈差。心电图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可以出现ST抬高、QRS 复合波、ST 抬高的导联数等改变。但是有部分无ST抬高的患者的上述心电图表现与心肌梗死范围及程度结果是矛盾的[2]。

Birnbaum学者根据心电图将心肌梗死分为3级缺血分级标准:①1级缺血:T波直立高大对称并达到峰,ST无抬高;②2级缺血:相邻2个导联ST抬高>0.1 mV不伴有QRS波终端扭曲变形,J点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50%[3]。③3级缺血:QRS波终末部扭曲,J点R波振幅≥50%R波振幅≥2个导联,或S波消失于TPPR基线以下≥2个导联(V1~V3)[4]。2013年国外学者发现心肌缺血分级与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梗死面积有一定关系。本次研究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Birnbaum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缺血分级,在排除一般资料及梗死部位等混杂因素后,发现3级缺血组与2级缺血组入院时ΣST、心肌梗死面积、CK-MB及LVEF比较有差异(P<0.05)。

CK-MB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的梗死范围及预后存在关系。CKMB 峰值越高说明心肌细胞坏死越严重,发生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概率越高。还有学者[5]指出CK-MB释放量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比。SPECT 显像是通过放射性物质在心脏缺血部位进行探测,记录到放射性浓度差,有助于鉴别存活心肌范围。LVEF反应整体心脏收缩功能异常程度,心脏异常面积大于10%时,会造成LVEF明显下降[6]。此外Tamura对78例3级缺血和49例2级缺血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6月随访,结果显示,3级缺血患者的射血分数明显差于2级缺血者。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随着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缺血分级的提高,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增大,通过测定ST抬高心肌梗死缺血分级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预后,避免错过治疗时间窗,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

[1] 刘杰,宋书凯.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3(1):59-62.

[1] 张晓雷,王荣英,田英平,等.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2,27(12):1018-1020.

[2] 魏晓.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108-1109.

[3] 王静.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分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2981-2983.

[4] 宋双双,刘玲玲,司良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的影响[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15,2(3):30-34.

[5] 刘同库,Ajay KM,丁福祥.心肌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5-39.

[6] 张昌琳,乔树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后适应研究新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6):479-478.

猜你喜欢

心电图入院分级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思考心电图之174》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