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对服装专业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2018-01-14郭丽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1期
关键词:引领技能大赛专业建设

郭丽鹏

【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创新作用、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如何将技能大赛精神与服装专业建设相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更好更快的为经济建设输送高技能人才,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  引领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TS9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224-02

服装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多年以来一直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已经失去,服装行业不能靠人口红利来过日子了,重设计推时尚立品质,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升级转型,是需要一大批扎实功底的服装技能人才。服装专业建设及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福建省中职院校服装技能大赛已开展十余年,我院至2008年派选手参赛以来,屡有收获。如林燕金、曹冬霞、傅小雪、刘璐、黄志蓉、杨檬等同学先后获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我院服装专业招生数屡不见涨,办学规模逐年萎缩,学生学科成绩呈二级分化状态。以上诸多问题值得反思。我们应超越比赛本身意义,充分理解技能大赛制度内涵,推进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以大赛研讨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经历了20多年发展,目前正向纵深发展,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服裝专业体制改革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福建省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技能大赛,从“服装CAD样板设计与缝制”单一赛项,经历“服装CAD样板设计与缝制”和“电脑款式拓展设计与立体造型设计”二个赛项,再到“服装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服装板型制作推板裁剪配伍与样衣试制” 等多项环节,考核选手的综合技术能力及赛场应变能力,这是结合了国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世界技能大赛指明了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服装高技能人才。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对职业操作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水平有了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存在的差距。

我院专业教师深入各科类型的服装企业,了解企业对服装专业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具体要求。根据企业和大赛的具体要求,共同探索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具体方案。修订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包括材料、场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课时、单元教学法的具体安排、专业技能训练方案。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学校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将技能竞赛的规范融入到专业实训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并及时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二、以大赛模式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机制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全国中职技能竞赛项目可以看出,大赛项目设置一如既往的秉承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的宗旨,坚持推进服装教学和服装行业技术同步,强调课程的紧密结合。参赛选手必须掌握手工和CAD制版,掌握裁剪配伍,又掌握样板制作,还需要立体造型设计,在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实际是借用竞赛平台,推动服装专业各课程间的紧密结合。竞赛项目设计的变化,是通过竞赛的导向,反应企业的要求,强化该课程的教学。其实,技能大赛作为一种中间媒体,一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大检阅,让企业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让职业学校了解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企业的岗位需要怎样的职业要求等。开发以教、学、做“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是中职院校技能教学的新模式。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往以学科化课程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按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相关任务为引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形成典型项目课程范例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女装设计、结构、工艺实训》项目,我们根据一学期的专业课时量,围绕服装设计、服装CAD、样板制作与推板、缝制工艺等四门主要专业课程安排,做一体化的项目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均有知识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项目工作任务的构思设计,相关知识应用制作与总结,来达到教学目标和考核要求。我院在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实践中,学生通过领取项目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以5-6人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系列女装设计制作,一个系列由多个成员合作完成,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个系列之中的一款,组成的一个系列款式各异,风格相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实际掌握多个款式设计。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会应用,能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高效运作,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的对接。

项目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科化课程融合渗透,加大训练的力度、密度、强度,达到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服装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弘扬“工匠精神”,建立技能竞赛的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在“育人”教育中应突显“工匠精神”的理念,“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是从业者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是从业者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学生参与技能竞赛,通过训练与竞赛,分析判断、团结协作、适应和应变等能力将会显著地提高,且会受益终身。把学生技能竞赛能力训练的活动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惟有如此才能体现职业院校“育人”思想。技能竞赛是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院技能竞赛成绩是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考核指标。多数同学从满足于“我会了”的浮躁的思想状态走出来,积极投入技能竞赛的行列,提升了技能竞赛的参与率和积极性。切实改变大多数学生感觉技能竞赛与我无关,是个别技能尖子的事。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建立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全体师生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四、技能竞赛应融入体育竞赛的理念,不以金牌论英雄。

近年来,技能竞赛的成绩似乎代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各院校之间把奖牌数、金牌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对带比赛教师、参赛选手提出很高要求,诸如:市赛必须一等奖、省赛二等奖以上。以致于教师和选手均背负巨大精神压力,在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实训材料、教师精力都放在个别选手的培养上,疏忽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其结果是好的愈好,差的愈差,学生技能水平呈现兩级分化的现象,背离了竞赛的初衷。

技能竞赛,应如体育竞赛的魅力,绝不仅在“夺牌之时”,每一个拼搏进取的瞬间,每一次胜负之间的呐喊都值得喝彩。“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理念才是值得发扬的,不以金牌论英雄,不以胜负定荣辱的体育竞赛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样,技能竞赛活动,要将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技能大赛中的竞赛题,一般选于课外创新活动的资料,同学们渴求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会主动积极地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以达到操作规范、方法简练的目的,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技能大赛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参与率,整体提升技能教学的实效作用,才是竞赛的最终目的。

总之,技能大赛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选手间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我院坚持以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来引导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突出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在选拔技能选手的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促进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和各种困境,还应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不断转变,以促进服装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毕燕萍.解放思想,重视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J].广东教育,2008,(11)

[2]罗国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体会[J].青海交通科技,2009,(3)

[3]谢良.技能大赛对中职服装专业建设的导向.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11(3)

猜你喜欢

引领技能大赛专业建设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