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医学新生克服对解剖实验课的恐惧心理
2018-01-14李苗惠建萍
李苗 惠建萍
【摘要】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解剖实验课往往让没有接触过解剖标本的医学新生望而生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时重视这一现象,帮助同学克服这一心理,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剖这门学科。
【关键词】解剖标本 医学新生 克服 恐惧
【中图分类号】R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245-01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必备基础课程,医学生学习人体认识人体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并为进入临床做准备。可是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解剖学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课程,首先,解剖学理论知识中有大量晦涩名词和概念需要记忆,其次解剖实验操作更是一道难以越过的障碍。解剖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人体构造是复杂而且立体的,很多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学习,比如说解剖器械的应用,解剖手法的学习,在真实人体上精确地辨认器官形态、位置、从属关系等,都需要在解剖标本上进行。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解剖标本的医学新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大难关。初次接触解剖标本时,大多医学新生都会出现抵触情绪和不良反应。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标本旁示教,同学们掩着口鼻,远远观望不愿接近,更不愿意触摸,更有甚者,逃避解剖实验课的学习。有学者曾做过相关研究[1],将97名从没接触过解剖标本的大一新生随机分5人一组,依次进入实验室观察标本,观察之后由接受过培训的研究人员讲解调查问卷,指导填写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主要涉及被调查者观察解剖尸体标本时被调查者主观心理感受和自觉症状,内容包括好奇、恐惧、焦虑等项目,每一项分别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统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同学们不同程度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另外一项研究得出类似结论[2],记录182名从没接触过解剖标本的大一新生观察解剖标本之前和之后的心率、血压等体征,并填写相关情绪调查问卷。最终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有过半的同学在刚接触到解剖标本时会有焦虑恐惧等不适感受。大部分人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也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由此可见,解剖实验对医学新生心理和生理多少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接受程度,甚至进一步会影响他们对解剖学这门课程的掌握水平。
综上所述,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的恐惧心理是切实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这一现象,不仅要讲好专业课程,更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帮助同学们克服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首先,我们在实验课的设计上,要注重循序渐进,先学习接触骨学标本等容易接受的,渐渐增加难度,让同学们心理上有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也不可否认,医学新生生理与心理的不适不仅仅是不良情绪的影响,与实验室环境的影响也有关系,福尔马林对呼吸道等地方的强刺激会加重不适感。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来改善,实验室可实用新型防腐溶液,加强通风设备完善,增强空气流通,改善刺鼻气味,减少感官刺激,减少身体上的不适,其次,我们可以多种试验方法相结合,如充分使用標本陈列馆资源,标本陈列馆空气流通较好,相较而言比解剖实验室环境容易接受,充分使用解剖数字人系统等多媒体资源,比解剖标本容易接受,让同学们由虚拟到现实,有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还可以通过丰富实验课教学方法来调动医学新生对解剖课的学习兴趣,如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PBL等各种教学方法,消除恐惧心理,调动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课上教学效果会更好。我们还应该在解剖授课时,加入人文教育和关怀[3],比如通过课前可以先带领同学对遗体标本进行默哀等仪式,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观念的教育,教育学生要懂得尊重遗体标本,虽然遗体标本已经没有生命,但要学习他奉献的高尚精神,让学生懂得敬畏、尊重生命,这样不仅可以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可以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意识到到遗体捐献者的伟大精神,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心理。总之,我们老师在上解剖实验课时,一定要重视观察医学新生们的心理变化以及不良情绪,并积极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使其更快适应解剖学习过程,更好地掌握这门医学基础课。
参考文献:
[1]鲁杏姿,邵菊,焦茂竹,唐几超,胡光强.医学新生对解剖学实验标本的消极情绪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85-86.
[2]邵菊,文龙,曹倩文,鲁杏姿,胡光强.人体解剖标本对医学新生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7(01):82-84.
[3]张海英,易西南,劳梅丽,陈敏,林威威,黄奕弟,石小田,邓王孝.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解剖学研究,2011(06):466-467.
作者简介:
李苗(1989-),女,陕西铜川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体解剖学及形态实验教学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