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之比较研究

2018-01-14谢明亮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谢明亮

关键词: 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高校图书馆

摘 要: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都是高校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购模式,也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采访模式。文章对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两种采访模式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以读者为本”的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融合发展的复合型采购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提供借鉴。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使读者在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利用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无疑给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主要模式有订单采购、现场采购、读者荐购及读者决策采购等,笔者在此主要对读者荐购和读者决策采购两种图书采购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1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的现状分析

1.1 读者荐购的现状分析

读者荐购是在高校图书馆为了提高馆藏建设质量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图书采购模式,是现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目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读者荐购的图书都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利用率也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读者荐购方式主要有两种:读者通过圈选出版社或书商的书目订单进行图书荐购和读者填写图书馆发放的图书荐购单进行图书荐购。随着网络及多媒体的出现,图书荐购方式更加丰富和便捷,如:读者通过电话、邮箱、QQ、博客、留言板、图书馆管理系统等进行图书的推荐工作 [1]。

1.2 读者决策采购的现状分析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是图书馆员设定购买参数,读者挑选图书的购买模式 [2]。国外高校图书馆PDA的做法是:图书馆根据学校专业、学科等因素制定购买图书的参数,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相应参数的书目MARC记录,图书馆把书目MARC记录导入系统或平台,读者通过OPAC查到书目记录,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电子书,或者图书馆要求书商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 [3]。因此,读者决策采购的图书无论是电子书或是纸质图书对读者都是有利用价值的,且利用率更高。

PDA模式是国外众多图书馆采用的一种图书采购模式,而我国对PDA的研究和应用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案例,但已有一些数据库商或书商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截至2018年9月5日,笔者以“读者决策采购”等關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共找到相关文章242篇。从检索的结果来看,PDA从2011年开始进入业界研究者的视野,当年共发表3篇论文,2014年达到峰值,共有63篇,2015年45篇,2016年39篇,2017年34篇,2018年17篇。笔者对以上论文发表的年份及数量加以分析,发现我国对于PDA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到2014年达到顶峰,且都是理论研究,没有实践案例的推进与后续发展,随后业界对PDA的研究成果逐年减少。笔者认为,2014年开始有关PDA的研究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关理论研究已经成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案例。二是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图书馆研究方向,业界对于图书采访工作特别是PDA的研究进程逐渐放缓。

目前,由北京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就是读者决策采购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已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试用或正式使用。读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试读并推荐给图书馆购买,但如果读者需要电子全文,就必须等到图书馆采购后才能阅读,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为了保障读者的阅读体验,就需要电子书提供商和图书馆沟通协商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达到即点即用的效果。随着越来越多PDA成熟实践案例的出现,读者决策采购也会随之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2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之比较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都是作为图书馆采购图书的一种方式,都是以读者需求为驱动的行为活动,而二者在参与选购主体、选购客体、选购方式及产生效果等方面却有着不同之处 [4]。

2.1 选购主体的比较

2.1.1 读者参与度不同。从理论上说,全校师生都是读者荐购的选购主体,但是由于荐购程序烦琐、荐购方式不灵活、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师生参与度不高。读者决策采购是读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一种随意的点击阅览行为,读者可以根据图书馆设置的相关参数,直接阅读电子书全文,也可以由书商直接把纸质图书邮寄到读者手中。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访问,可以直接阅读期刊、图书、报纸,操作简便,且更加人性化,因此参与度更高。

2.1.2 实施图书采购行为的主体不同。读者荐购模式中真正实施图书采购行为的是图书采访人员,他们对读者推荐的图书信息加以汇总、审核后进行订购,图书采购决策权一般由图书馆采访人员行使。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中,图书馆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参数并将其呈现在书目平台页面,读者可以随意点击链接进行书目选择,平台上所有图书读者都可以阅读电子全文,如果需要阅读纸质图书,读者可点击纸质书推荐订购,图书采购的决定权在于读者。

2.2 选购的客体不同

读者荐购的图书都是纸质图书,且受价格、馆藏要求、采购时间等限制,利用率较低。读者决策采购的图书既可以是纸质图书又可以是电子图书,使用率较高,方便快捷,读者可以直接进行电子书的荐购和阅读,且纸质图书亦会在最短时间内邮寄到读者手中,并可优先使用。这种即点即用的方式不用考虑复本,如果读者只荐购了电子书,则成本较低,还可以重复利用。

2.3 选购的方式不同

读者荐购是图书采访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读者荐购的信息,然后根据馆藏需求进行采购,这种荐购方式不但无法保证图书到馆率,且流程复杂,周期长,从读者荐书、采访人员采购图书、验收、编目、加工、典藏到最后流通,一般要在三个月内才能完成,有时候会更久一些。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中,读者在选购图书的系统平台上可以自行随意点击操作,其优势是当读者荐购纸质图书后,该书会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读者手中,当读者看完后再把该书转交给图书馆进行传统图书采购的各个流程,即先使用再购买。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人性化使这种图书选购方式更受读者欢迎。

2.4 产生的效果不同

2.4.1 利用率不同。读者荐购的图书因周期较长,到馆后读者很少借阅,除非是读者特别需要时才去借阅。通过读者决策荐购的图书,当读者产生需求后,可以立即使用,不产生任何其他环节,这种即点即用的荐购方式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2.4.2 读者获取图书的时间不同。读者荐购的图书从到馆到上架约需三个月时间,导致书籍闲置,不能及时发挥作用。读者决策荐购的电子书是秒获取,纸质书一般在1~3天内就可到达读者手中,响应时间更加快速。

2.4.3 购书成本不同。从读者的阅读习惯上看,读者越来越倾向或习惯于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电子书的阅读,因此,读者荐购的多是纸质图书,成本较高。读者决策采购的多是电子图书,可以重复使用,成本较低。

2.4.4 荐购图书的质量不同。读者荐购的图书都是经过其认真考虑后进行推荐的,所荐购的图书质量和利用价值会相对高一些。读者决策采购的图书因其即点即用的随意性和个性化特点,导致图书质量低于读者荐购的图书质量,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者谨慎设置读者决策采购系统平台参数,尽可能地在读者选购的图书书目质量上进行把控。

3 构建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融合发展的“以读者为本”的复合采购模式

3.1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发展趋势分析

图书馆要想采购更加符合师生科研、学习需求的图书,仅仅依靠图书馆采访人员及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对选购图书的满意度会不断下降。为此,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融合的选书模式逐渐得到图书馆界的认可并在国内外得以实施,通过读者推荐图书的方式满足读者自身的阅读需求。目前,在读者决策采购还没有完全成熟及大量使用的情况下,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两种荐购模式应该并存发展,相互借鉴,共同构成图书采访的购书方式。即使在以后读者决策采购完全成熟且效果极佳的情况下,读者荐购方式也不会消亡,就像纸质书与电子书一样,都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因此,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两种荐购模式仍将同时存在,今后将逐渐走向融合发展之路。

3.2 构建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融合发展的“以读者为本”的复合型采购模式

3.2.1 “以读者为本”的读者荐购模式。具体要求是:①做好图书馆读者荐购的宣传推广服务工作。读者荐购的图书采访模式在提高馆藏结构和图书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好这种优势作用,使师生愿意使用读者荐购模式进行图书的推荐。笔者认为,图书馆要认真做好读者荐购的宣传推广工作,让读者了解并掌握荐购的程序及途径,如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利用微信公众号、博客、论坛、海报等进行读者荐购的宣传。②优化图书荐购的流程,缩短图书采购周期。针对读者荐购的书目,图书采访人员可以调整采购流程,优先考虑读者荐购的 图书,如:对于读者荐购图书,采访人员可优先向书商发送订单,并要求书商优先配送荐购的图书,待荐购图书到馆后,采访人员优先对其进行验收、编目、 加工等,使之尽快与读者见面。③荐购图书到书提醒服务。当读者荐购的图书进入流通环节后,图书馆要做好到书提醒服务工作,使读者能更早地借阅自己需要的图书。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通过QQ、e-mail、电话等与读者联系,并把荐购图书放置在专门的荐购书架,方便读者借阅。

3.2.2 “以读者为本”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具体要求是:①做好读者决策采购系统的参数设置。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易操作性优势深受读者欢迎,但如何在系统平台显示更多更全更好的读者需要的图书,这就要求图书馆对读者决策采购的参数进行优化配置,使平台所呈现的都是精品图书。如:图书馆可以对时间跨度、经费金额、学科范围、出版社、出版年限、图书内容要求、单册价格最高限额、复本数、购买点击次数等进行科学设置 [5],方便读者通过平台荐购图书。②读者决策采购平台界面的个性化设置。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使用荐购平台,图书馆在构建系统平台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彰显个性化功能,使之成为读者选书、阅读、学习、交流的综合性平台和读书交流的场所,以及引领倡导阅读推广的主戰场。③构建在线咨询模块,及时为读者荐书答疑解惑。目前,很多系统平台虽然有强大的个性化功能,但在人机交流方面却有所欠缺。“以读者为本”的读者决策采购系统平台应该实现人机对话的功能,建立在线咨询模块,实时为读者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2.3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随着读者决策采购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移动终端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荐书活动,因此,传统读者荐购和读者决策采购两种荐购模式将会继续存在并将在应用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只有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把采访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①纸质图书的读者荐购。无论是读者荐购模式还是读者决策采购模式,都可以进行纸质图书的采购,读者荐购汇总书单需要图书采访人员后期经过条件筛选后才能进行采购,而读者决策采购的纸质图书是通过图书采访人员前期进行系统购书参数的设置后才能进行选购,通过读者荐购的图书可以参考读者决策采购纸质图书的处理方式,到书后可优先提供给读者阅读,然后再进行图书的验收、登录、分类、编目、技术加工、入藏排架和上架等流程。②电子图书的读者荐购。电子图书的推荐一般是通过读者决策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的,因其具有随意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所以,图书馆在设置读者决策采购参数时应遵循读者荐购的原则和特点,发布有针对性和高质量的书目参数信息,以保障电子书的质量。

4 结语

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都遵循“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两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图书馆可以将两种模式融合起来,同时充分调动读者参与荐书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并在响应时间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的采购质量和读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小平.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国外PDA模式引发的启示 [J].图书馆界,2015(1):76-78.

[2] Judith M.Nixon,Robert S.Freeman,Suzanne M.ward.Patron-driven Acquisitions:An 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119-124.

[3] 何汝清,党卫红.“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采访新模式探讨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2):61-62.

[4]  彭凤,黄力军.我国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 之比较研究 [J].图书馆学研究,2013(19):32-34.

[5] 侯君洁.读者决策采购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实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J].图书馆论坛,2013(4):115-119.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