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新思考

2018-01-14李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1期
关键词:新思考历史教学初中

李林

【摘要】最早探索课堂翻转的人应当就是萨尔曼·汗,他在2006年将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而这种在线学习模式也迅速让许多教师认识到了“翻转课堂”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如今的翻转课堂经过发展,更加适合学校教育,本文将课堂翻转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案例展示,期望能够为各位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新思考  课堂翻转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63-02

课堂翻转——“The Flipped Classroom”,也叫作“颠倒课堂”,就是将知识的内化和传授分别放到教室内外[1]。从实质上来看,课堂翻转模式,就是把过去教师上课传授的知识放到课前,由学生进行预习,而课堂上则针对预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获得帮助,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从而起到促进学生相互沟通,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一、课堂翻转模式“翻转”了什么

首先,“翻转”了教师的职能,以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翻转模式下,则成为了学习视频的设计者、制作者、提供者,课堂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其次,“翻转”了学生的地位,以往学生为学习被动的接受者,而在课堂翻转模式下,学生成为了主动学习者,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学习进度,按照需求反复观看视频,思考,做笔记,并且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协作,解决问题。

最后,“翻转”了教学时间,传统的“课上”是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课后”由教师进行作业评价,课堂翻转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课上”进行知识的传递,并由教师结合学生视频学习、交流讨论进行综合评价。

二、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翻转模式的应用设计

1.设计原则[2]

①“学生主体”原则,只有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②交互性原则,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③有效性原则,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当控制时间,以5-8min为宜,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依据教材将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子知识点;④“授人以鱼”原则,教师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和方法,同时创设自主探究活动的空间,例如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把相关文字、视频进行连接,以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自主、拓展学习。

2.模式设计

笔者设计的课堂翻转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包括“课前模块”和“课堂模块”两大模块[3],教学模型图见图1。

三、应用举例

1.《三国鼎立》

①课前模块,笔者围绕这两场战役录制微视频,时长为5分钟-8分钟,同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设置的问题任务;②问题反馈和解决,针对学生学习微课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解析,采用小组讨论,个别讲解等方式;③合作与探究,设置探究问题(活动):请你收集三国时期的人物、典故、成语等;请你阅读链接中《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节选,思考史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④课堂模块,课堂主要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评价和反馈。

受到传统认知和初中历史学科地位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不足,基础薄弱,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堂中迅速的进入思考交流,通过微课的方式将历史知识动态的“具现”,并且设置自主探究课题,以帮助学生预习新知,理清课堂内容的知识结构。

这一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分析曹操在这两战中胜利和失败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微课的学习和探究题目的设置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区分史实资料和文学作品,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展示和交流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深化,通过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典故、人物,激发学生对于三国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强化学生的理解度。此外,课堂阶段由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者可适当予以奖励。

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①要求学生通读课本《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并观看微课视频,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完成100字左右的隋朝科举小论文“从江都到长安的赶考路”;②本课设置的探究题目包括:“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特别重视水运粮食?“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与“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两首诗分別是怎么样看待大运河的?③课堂开展辩论会,辩题为“大运河的开通弊大于利?利大于弊?”,将学生进行正反方分组,展开辩论。

这一节主要针对其中“开通大运河”知识点进行设计,知识目标为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引导学生思索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小论文为本节课的亮点,它让学生深入历史,感受隋朝的社会背景,“从江都到长安的赶考路”一方面渗透了隋朝科举制度的知识,另一方面联合了大运河的开通,让学生了解大运河的开通、作用和历史评价,可谓一举多得。探究活动和课堂模块中,关于大运河开通的利弊展开谈论,也可进行拓展,如你认为隋炀帝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

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在他们的必修课程中找到乐趣,乐趣的支撑是课前微课的制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更加专业的能力,包括创造教学视频的能力、灵活运用网络教育平台的能力,有效监控学生课前微课学习的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能力。可见,课堂翻转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3.《辛亥革命》

①本节微课的内容包括了《武昌起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两段视频;②将探究题目分为“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两个模块。“自主探究”包括的问题有:简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孙中山等革命人士为振兴中华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可设置超链接,例如《与妻书》、《与父书》等,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小组合作探究”包括的题目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纲领是什么?③学生对结果进行展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对三民主义等重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经历的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新兴阶级取代中国古代落后政权的“暴力”推演,其代表人物为孙中山,归结起来,本节课的主线为“准备”—“爆发”—“结果”三大模块。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三民主义的意义。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视频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思索,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師也可通过在线交流的形式搜集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通过自主观看视频,学生对于早期的革命团体、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所了解,而后利用练习、探究巩固、梳理知识。课堂展示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通过观察学生上课表现情况,可以对普遍问题开展重点讲解,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课堂翻转模式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反馈信息,进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教学设计。

四、结束语

课堂翻转模式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手段的翻转,同时也“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翻转后的历史课堂,不再只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讲授和记忆,课前“微课”让历史变得鲜活、生动;交流,探讨让历史更加丰富,耐人寻味,引人思索;课堂中的结果展示和评价则让历史更加全面,立体。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真正有魅力、有效率的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晓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谈翻转课堂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6(4):64.

[2]吕桂林,陈誉立,吕亚娥,等.你的课堂翻转了吗[J].新校园旬刊,2015(1):82.

[3]高敏,段兆兵.课堂翻转期待教师教学理念的“翻转”[J].教育探索,2016(5):134-137.

猜你喜欢

新思考历史教学初中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