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法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14王威
【摘要】诵读作为古人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够感受诗歌语言魅力的方式,面对诗歌教学的窘迫的境况,笔者试图以诵读法为突破口,探索更有效的诗歌教学模式。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短歌行》为例,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将诵读融入其中,通过提出具体化建议,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诵读法与诗歌教学的高效结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诵读法 《短歌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50-01
诵读作为古人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够感受诗歌语言魅力的方式,其韵脚的选取、节奏的把控、语调的起伏,都是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的,甚至许多诗歌就是在诗人的吟咏中创作而成的。其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诗歌教学中运用诵读法,但却流于形式,为诵读而诵读,甚至简化成课上齐读、课下自读的僵化模式。笔者在讲授《短歌行》这节课时,试着以学生自主诵读的方式,抓住几方面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一、明确诗体,把握诵读方法
不同体裁的诗歌,有不同的诵读技巧,因此在进一步诵读之前要先对诗歌的体裁及其诵读特征有简单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比如《短歌行》作为一首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乐府诗,它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以歌和之,而短歌正是指曲调的长短。在授课过程中,我通过比较《短歌行》与《长歌行》两首诗的长短,让学生发现所谓“短”和“长”并非是指篇幅,进而引出短歌和长歌实际上是指曲调的长短,即唱的方式。短歌要怎么唱呢?短歌,节奏短促,拖腔不能太长,适合抒发忧愤之情,“短歌微吟不能长”;相反的长歌必然就要拖长腔,情绪也较为欢快、舒缓。通过对诗歌体裁的了解,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关注诗歌朗读的技巧,这样在诵读《短歌行》时,学生们就能够把握得更加准确。
二、学生自主范读,体悟感情基调
所谓“诗缘情”“情动而辞发”,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学会自主的反复诵读,在不断诵读中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所以在《短歌行》授课中,我以请同学范读为主,并请同学与我们分享他这样读的原因,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评价。在这样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开始关注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而怎样诵读,其依据就是诗歌本身,这样学生们就不自觉的开始探究诗歌的内容。当学生们对诗歌的内涵有了更准确地把握,能够体会到作者是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这首诗时,学生们的诵读也会更加真挚。另外,在体会作者渴望贤能之人的几句话中,许多同学也常忽略渴望背后的忧虑之情,即贤人难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全诗都体现出了怎样不同的忧情,比如“忧思、忧虑、忧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以及诵读时的语调。
三、讲读结合,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虽然诵读法在诗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课堂只偏重讲,则会扼杀学生们对诗歌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但如果只依靠诵读的方式,很可能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会停留在某一层面,再难以深入。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做好引导工作,以讲解重点知识为主。
还有一些诗歌整体理解起来较为简单,但仍有个别诗句内容值得教师与学生探讨。如《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部分同学不理解为何“心念旧恩”,通过分析诗歌内容,这几句既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象贤才越陌度阡,不顾路途坎坷遥远,千里迢迢投奔自己,自己与他们相见恨晚的场景;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实写宴会上这些已经投奔自己的贤才,对他们表示感激,借此笼络还未投奔自己的有才之人。在教师为学生解惑后,学生们才能够对诗歌内容有更准确地把握,诵读的情感把握得才能更加精确。
四、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诵读有多种形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应局限于全体齐读的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将诵读融入到一些课堂活动中,强化诵读的效果。
《短歌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素有争议,而成诗时间的不同就意味着作者写这首诗的情感略有不同,诵读的语调也会有所变化。所以课上可以让同学们就《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展开讨论,以相应的诗句和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这首诗、对曹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赤壁之战前派”与“赤壁之战后派”的同学分别诵读,体会不同情感下诵读语调的不同,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诵读在感悟诗歌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为琪.对高中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9):59-61.
作者簡介:
王威(1994年-),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