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课堂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2018-01-14郭晓营
郭晓营
【摘要】由于对小学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家庭坏境、后天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学生在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与情感态度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统一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当前时期,在小课堂之中推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的节省教学资源,而且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稳固的根基。
【关键词】小学课堂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31-01
引言
近年来,伴随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在积极地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并不断创新发展形式。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如何能够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引入新时期的小学课堂中来,如何推动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已经成为了相关教学单位及其负责人所重点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笔者通过本文积极地探讨并合理地分析小学课堂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一、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类是做好教育的基础,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的优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综合地考量,找到学生的差异主要要抓住几项关键要素。即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在什么方面表现的最突出以及学生各自飞弱势是什么。只有抓住了这些关键的要素,才能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对学生开展教育等。这些是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性划分
在小学的课堂之中,如果教师想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教学大纲与教学以及教学的知识内容作出系统地梳理,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当教师要制定教学任务之时,应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要使得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所以,首先,教师要做到充分地理解教学的内容与知识点,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地挖掘其中的深刻内容。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其次,充分地了解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对象,应该积极引导他们,使其树立自信心,并且给予方法上的指引。最后,课堂的教育内容之中,应该充分地体现其丰富性,不仅要有高难度的试题,还要有常规的内容,也要有比较简单的内容,还要有富有个性差异的内容。这样才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三、对作业进行区分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领悟程度和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课堂作业的设置之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能进行整齐划一。所以,在为学生布置作业之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兴趣引导+老师指引”,即作业的设置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师更应该发挥其中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课堂的内容已经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些活动,充分地扩展学习的思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对学生的分类要及时调整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个性化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更加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五、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课堂构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运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具,以此来适应最前沿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求,从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学生们傳授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因材施教方法运用、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及时区分作业、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个人素质等多个部分,重点对新时期的小学课堂中的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详细的阐释,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发展、新突破,对于小学阶段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对于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兰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7(02):183.
[2]何彦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