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包虫病1例

2018-01-14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646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子囊棘突包虫病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曾 桔1,2 印隆林2 蒲杨梅2杨 李2

1 患者资料

男性,44岁,藏族。因“反复腰腿部疼痛3+月,加重伴下肢活动受限5+天”入院。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查体: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双下肢等长。腰椎棘突、棘突间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以胸11、12明显,屈伸活动稍受限。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影像学表现 胸椎CT平扫(图1-2):胸12椎体右侧横突及椎弓根膨胀性骨质破坏吸收,相应平面椎体右侧附件区及右侧椎管内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0cm×2.0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胸11、12右侧椎旁胸壁见梭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整,大小约6.9cm×3.2cm×9.2cm。胸腰段椎体MR平扫+增强(图3-6):胸12椎水平偏右侧椎管内、右侧附件区见形态不规则等、稍长T1稍长、长T2混杂信号肿块影,边界清楚,其内见较多囊泡影及分隔,大小约3.0cm×2.0cm,增强扫描边缘及分隔中等强化,其余结构强化不明显,邻近脊髓受压左移。胸11、12右侧椎旁胸壁见梭形肿块影,大小约7.5cm×4.0cm×9.4cm,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特点与前述右侧椎管及右侧附件区病变类似。术前诊断: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个人史,考虑寄生虫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神经源性肿瘤或其它来源肿瘤待排?

手术及病理 以胸11-腰1椎体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用电刀沿棘突,椎板作骨膜下剥离分开肌肉,暴露胸11-腰1双侧椎板。胸11、12椎体右侧骨质破坏,可见多个透明囊泡样游离水泡,内容物为无色透明清亮液体,病变周围炎症反应明显。术后病理诊断:送检组织为粉色层状无结构物质,冰冻切片倾向棘球蚴病改变,最后石蜡切片诊断为细粒棘球蚴病(图7-8)。

2 讨 论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地方病,农牧区高发。棘球绦虫卵在肠道内孵化后形成的六钩蚴侵入肠壁,随血流进入全身各部位,以肝、肺居多,骨包虫仅占人体包虫的0.35%,其中椎体包虫占首位[1]。镜检典型表现为[2]:包虫囊肿由角质膜和生发层组成,角质膜为红染的相互平行的板层结构,厚薄不均,生发层内有一排细胞组织,细胞呈柱状,核圆深染。

关于椎体包虫病的报道并不多见,笔者查阅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根据查阅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本病例,总结脊柱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如下:(1)X线及CT表现:骨质呈膨胀性骨质吸收、破坏;边缘可有骨质硬化,可见壳状或条状钙化影[3-4];有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CT显示多数病灶内有分隔。(2)MRI检查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点:多呈多房性,子囊充满于母囊或位于母囊周边,子囊与母囊液间形成假间隔,病灶呈玫瑰花或车轮状[1,5];T1W图像上母囊信号高于子囊,母囊似肌肉样信号,子囊似水样信号,T2WI子囊信号高于母囊[1,4];T1WI、T2WI始终可见病灶边缘呈连续均匀一致的信号,以T2WI及增强T1WI显示明显;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分隔可强化或不强化,强化原因可能与伴有炎性反应有关[1,4-5],本例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也验证了这一点。

鉴于椎体包虫病的影像学特点,需与脊柱相关疾病鉴别:(1)骨巨细胞瘤:X线及CT表现为椎体偏心性的溶骨性破坏区,边界清晰,可累及附件,可跨越椎间盘累及相邻椎体。病灶穿破骨皮质侵犯软组织可形成肿块。MRI检查病灶呈膨胀性改变,多房或单房结构,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6]。(2)血管瘤:椎体血管瘤为椎体松质骨呈粗大网眼状改变,X线和CT特征性表现是椎体栅栏状和蜂窝状改变[7]。(3)脊柱结核:椎体或附件的骨质破坏,病灶内可见死骨,椎间隙变窄是其特点之一。椎管内和椎旁软组织内可有冷脓肿形成,肉芽肿和脓肿在T1WI上多为等、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脓壁薄且均匀强化是其特点[8]。(4)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并延及硬膜内外生长成哑铃状,瘤内囊变、坏死多见,平扫信号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较多。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液化坏死区域不强化[9]。

猜你喜欢

子囊棘突包虫病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中国疱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我国黑痣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搓腰
——壮肾
青海 打赢包虫病防治攻坚战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肾脾包虫囊肿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