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病蓄血证若干问题探析

2018-01-14李正富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病位厥阴承气汤

李正富田合禄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 310005 2.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论及太阳蓄血证有以下4条: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第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对于《伤寒论》太阳篇所言蓄血证的病位等问题,历代注家多有争议,多数伤寒家认为血蓄于膀胱腑。如金·成无己[1]88在《注解伤寒论》中认定血蓄膀胱,其释106条为:“太阳,膀胱经也。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热在膀胱,必与血相搏。”又释124条为[1]95:“太阳,经也;膀胱,府也。此太阳随经入府也。”清·柯韵伯[2]79释该条的“血自下”亦为热结膀胱而尿血。方有执[3]《伤寒论条辨》解释“少腹急结”说:“少腹,指膀胱也;急结者,有形之血蓄积也。”这些说法都不妥当。太阳病蓄血证临床表现有小便自利、下血、少腹急结或硬满、如狂或发狂等。为了明晰太阳蓄血证的病位、病因病机等若干问题,笔者试从以下4个问题进行剖析:(1)血蓄膀胱为何小便自利?(2)第106条所论“下血”是指小便出血吗?(3)第106条所论“热结膀胱”的内涵是什么?膀胱是指膀胱腑吗?(4)第124条所论“热在下焦”的下焦具体在哪些部位呢?其内涵又是什么?

1 蓄血不在膀胱

《伤寒论》第125条明确指出“小便自利……血证谛也”,可见仲景把小便是否通利作为有无蓄血的重要鉴别诊断依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自利说明膀胱气化功能正常,邪气并不在膀胱。柯琴[4]曰:“膀胱为水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少腹者膀胱之室也,热结硬满,当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病不在膀胱之内而在少腹内也,可知其随经之荣血,因瘀热而结于少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也,故小便虽利,而硬满急结,蓄血仍瘀于少腹也。”如果血蓄于膀胱,瘀血阻滞,必然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尿血。今小便自利,说明膀胱气化正常,说明蓄血不在膀胱,而在少腹部。

2 “下血”涵义

《伤寒论》第106条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第126条也说“当下之”,既曰攻之、下之,应是指泻下而言,所以用了化瘀通下的桃核承气汤。仲景在第106条桃核承气汤证方后注说:“服,当微利”,指出药后能通泻大便。《伤寒溯源集》说:“注家有血蓄膀胱之说,恐尤为不经。如果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则膀胱瘀塞,下文所谓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又何自出乎?……历见蓄血必从大便而出,未见有伤寒蓄血而出于小便者,若果出于小便,因何反用桃核承气及抵当通其大便乎?恐有识者必不以为然也。”[5]说明“下血”非指小便出血。第237条阳明病蓄血证说大便“其色必定黑”。《读医随笔》说:“太阳抵当攻小肠非攻膀胱也,膀胱果有蓄血,当如血淋,而小便不利矣,何得小便利而反大便黑耶?”[6]232可见下血主要是指瘀血从大便而出,也指女性胞宫疾病所致“下血”(详见下文)。因此从祛邪途径看也能证明蓄血证的病位不在膀胱。

反之,仲景描述膀胱有热导致小便出血是言“便血”而非“下血”,如《伤寒论》第293条说:“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本条所讲为少阴心君之火移热于膀胱腑导致小便出血的病症,也说明热在膀胱腑必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出血,不可能“小便自利”。

3 “热结膀胱”内涵

“热结膀胱”还见于《金匮要略》,如《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此处“膀胱”显然系指下焦少腹之部位,而“恶露不尽”当然是胞宫之病。说明结在膀胱与子宫有关。此“热结膀胱”与“热在下焦”比较,虽然用词不同,但其实都是描述下焦少腹部位,而并非指膀胱腑。细细品味,其实此处“热在里,结在膀胱”更多的是在说明产后少腹坚痛、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另《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此处膀胱与关元合称,指的是脐下少腹部位。除此之外,仲景此处用“膀胱关元”一词,重点是在说明此条发病之病因病机。“冷结在膀胱关元”与上文“热在里,结在膀胱”对照,一在说明病因病机为寒在下焦,一在说明热在下焦。

所以《伤寒论》第106条“热结膀胱”与第124条“热在下焦”内涵相同,仲景不仅在说明蓄血证的病位,重点在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因病机,而膀胱并非指膀胱腑,而是指下焦少腹部位。傅延龄等[7]也认为此处“热结膀胱”与“热在下焦”描述的是同样一种病机,“膀胱”与“下焦”含义一致,都是指脐以下的内部脏腑,即下焦。

4 “热在下焦”内涵

田合禄老师[8]认为,心主太阳,太阳之里为心胸小肠,寒伤太阳不解,则传入心胸小肠,传入心胸为陷胸汤证,传入小肠则为蓄血证。《蠢子医》卷二说:“病在血分,多从小肠而出,不必另寻出路,下法以此为正。”[9]《读医随笔》说得好:“其证兼见昏昧,谵妄如狂者,心证也,心与小肠脉络相通,故气相通也。”[6]314太阳伤寒在表不解,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导致小肠血脉中的热量不能外散,而郁结于内,邪热与瘀血停积,就形成了“血热互结”的太阳蓄血证。《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所以“热在下焦”,此下焦当指小肠。寒气客于太阳之表不解,瘀热阻滞小肠血脉故而出现小腹硬满急结。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主神明,小肠受邪,血脉为郁热煎迫,邪热循经上犯于心,出现如狂、发狂的神志症状。病位在小肠,故仲景用攻下法,使瘀血从后窍而出。病因为寒邪客于脉外,继发血脉瘀热于小肠中,故仲景用桃核承气汤外散风寒、下通瘀热,其中桂枝、炙甘草辛甘温发散寒邪,桃仁、大黄、芒硝通下瘀热。正如《伤寒论辨证广注》云:“按热在膀胱,膀胱乃小腹中之物,膀胱热结,其气蒸于少腹,则血不流行,故作急结之形,为下焦蓄血之证谛也,所以桃核承气汤乃攻下焦蓄血,治少腹急结之药,实非通膀胱热结之药也。”[10]《普济本事方》载血结胸:“海蛤散,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小肠壅则膻中血不流行,宜此方。”[11]说明太阳心病可以传少腹小肠,少腹小肠病也可以导致心病。血结胸之海蛤散证亦从心论治,用咸寒之海蛤、芒硝,甘寒之滑石、炙甘草、鸡子清清热泻火,以除少阴君火之邪热,宗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法则。田合禄老师[8]认为,下焦少腹为厥阴之里,寒伤太阳心不解则顺传厥阴肝。寒邪传入厥阴之里——少腹,也可产生蓄血证。如《伤寒来苏集》说:“此经病传府,表病传里,气病传血,上焦病而传下焦也。少腹居下焦,为膀胱之室,厥阴经脉所聚,冲任血海所由,瘀血留结,故硬满。”[2]78柯韵伯又说:“冲任之血,会于少腹,热极则血不下而反结,故急。”[2]79可见柯氏也赞同血蓄于胞宫而导致少腹急结或硬满,并说明了传变的途径,即上焦太阳(或阳明)传入下焦厥阴肝经及冲任二脉。《伤寒论》第125条“身黄”一症也说明邪在厥阴肝,仲景用抵当汤或抵当丸治之。《此事难知》说 :“伤寒元有表证者,可言左手。有下证,下证者,血证也,当于足厥阴中求之。”[12]而足厥阴肝经至小腹(急脉穴;交会穴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等),所以下焦蓄血也可以在胞宫。《金匮要略》:“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说明抵当汤可以治疗血热互结于胞宫所致经水不利之病。抵当汤或抵当丸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组成。水蛭咸微寒、虻虫苦微寒,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佐桃仁、大黄清热破血逐瘀。柯琴[2]79说得好:“蛭,昆虫之饮血者也,而利于水。虻,飞虫之吮血者也,而利于陆。以水陆之善取血者,用以攻膀胱蓄血,使出于前阴,佐桃仁之苦甘而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而荡涤邪热。名之曰抵当者,直抵其当攻之处也。”唐容川及张锡纯也认为蓄血病位在胞宫。如《血证论》说:“蓄血者,或伤寒传经之邪,或温疫时气之邪,传于血室之中,致周身之血皆为邪所招致而蓄聚胞宫。……仲景抵当汤治之,桃仁承气汤亦治之。”[13]《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说:“此证乃外感之热,循三焦脂膜下降,结于膀胱,膀胱上与胞室之脂膜相连,其热上蒸,以致胞室亦蕴有实热,血蓄而不行。”[14]说明蓄血证的病位也包括子宫。

总之,“热在下焦”重点是在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因病机,即太阳伤寒表不解,邪热内陷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或是太阳心顺传入厥阴肝以及少腹胞宫,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下焦之具体病位当在太阳心之里小肠、厥阴肝之里少腹(包括胞宫)。

5 小结

通过对以上4个问题的剖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小便自利”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位不在膀胱腑,伤寒注家认为“血蓄膀胱”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下血”非指小便出血,主要是指瘀血从大便而出,也指女性胞宫疾病所致下血;第三,“热结膀胱”的膀胱非指膀胱腑,而是指下焦少腹部位;第四,“热结膀胱”与“热在下焦”的内涵相同,重点是在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因病机,即太阳伤寒表不解邪热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或是太阳心顺传入厥阴肝以及少腹胞宫,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第五,下焦之具体病位当在太阳心之里小肠、厥阴肝之里少腹(包括胞宫)。

猜你喜欢

病位厥阴承气汤
四承气汤思辨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厥阴病篇再论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张仲景在阳明病中运用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简析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