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8-01-14安哲

中国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英山英山县茶业

安哲

英山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438700

湖北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茶就作为蕲州的贡品进贡朝庭。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山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不断提高,茶业经济发展迅速,茶产业已成为富县、富乡、富民的支柱产业。如今,英山县已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称号。经过深入调研,笔者分析了英山茶产业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英山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英山茶产业现状

1.产业板块特色明显

按照标准化、良种化、园林化、机械化的要求,坚持新建与改造、巩固与提高相结合,推进高效生态茶叶基地建设[1]。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7万hm2,产量2.8万t,产值20.76亿元,茶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英山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五城同创”战略,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整合力度,大别茶访茶旅创意园、大别山茶产业园、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3.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坚持实施名牌战略,全力打造茶叶品牌,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2]。英山云雾茶以其“形美、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风格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产品”“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大别山生态名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茶叶品牌馆入馆品牌”等称号。

4.市场网络日益完善

英山县建有湖北省县级最大规模的“中国大别山茶叶广场”,被农业部评定为“农产品定点交易市场”,与武汉、北京、济南、江苏溧阳、安徽鹅桥等茶叶批发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名优茶主要依托县外150多个销售窗口(英山云雾茶专卖店)、茶叶骨干企业和大别山茶叶广场进行销售;大宗绿茶主要依托云雾茶业、嘉禾等7家茶叶企业精制出口;砖茶由富华、金湘源2家企业销往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企业参与了白茶、红茶开发,产品主要销往华东、华南地区。全县茶叶多元化开发、多茶类生产、多渠道销售,适应了市场多样化、平民化的需求,促进了茶叶综合利用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5.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4],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英山县已有29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3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4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1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

6.科技服务扎实开展

实施科技兴茶工程,强化科技支撑,成立了大别山茶区第一个茶叶院士工作站,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参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创建了一批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示范基地,培养了一批茶叶乡土人才,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7.茶乡旅游方兴未艾

从1992年起,每年4月20日英山县都举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现已连续举办了27届。该旅游节的举办大力推进了茶产业与茶乡旅游的深度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拓展了茶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了英山茶产业的文化品味。1998年4月挂牌成立的全国第一家茶叶公园——英山县乌云山茶叶公园,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英山生态茶园被人民网、农业部授予“全国采茶芬芳地”“中国美丽田园”称号,茶乡英山已成为湖北省茶叶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山茶业经济产业化格局难以全面深化实施,这与历史遗留的问题多、难度大有关。归纳起来,集中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散”,主要表现在生产场地分散,点多而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管理经营体系分散,茶叶生产与经营脱节,“有头无脚”“有脚无头”同时存在;二是“混乱”,生产的品类、加工的工艺、产品的质量混乱,品名、品牌混乱,经营秩序、商品价格混乱等。由于“分散”和“混乱”,造成茶园管理水平低下,降低了行业经济效益,损害了茶叶原有的声誉,加大了企业风险。

1.经济效益不高

目前,英山县茶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8.65%,茶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73%。茶产业的效益不高,存在产量多而质量不高、面积大而整体效益低的问题。

2.龙头企业不强

国家级龙头企业还是空白。多数茶叶企业还处在成长期,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

3.科技投入不够

虽然英山县建有茶叶院士工作站,也逐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参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但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工等深加工产品开发还未破题,茶叶综合利用水平急待提升。全县茶叶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断层”现象开始呈现。

4.品牌效应不大

英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无力承担品牌打造费用,如今虽然英山云雾茶在全省乃至国内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全国知名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品牌效应不大。

5.自营出口不足

英山县目前只有2家企业少量自营出口,每年生产近万吨出口茶都是通过浙江、安徽等地进出口企业转运出口。

三、对策与建议

1.彻底解放思想

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英山县茶叶办职能职责,切实加强茶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研究制订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服务转到产后服务,引导茶农走进市场,进行强强联合,注重品牌、精制加工、标准包装、文化品位等创新机制上来。继续制订一系列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建立产业扶持的长效机制。明确涉茶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并对落实责任情况实行考评。

2.科学制订规划

英山是《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产区,因而有必要对全县茶产业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本着“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放大亮点”的原则,制订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现代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茶业布局、企业建设、品牌打造、产品研发、市场营销、质量安全、行业管理等编制详细规划。

3.培育产业龙头

通过招商引进方式,引进1~2家国内知名企业投资英山茶产业。引导现有规模大、有潜力、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强强联合、自愿重组,建立一个股份制龙头企业,将产业龙头做强。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以产权要素连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4.强化质量监管

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加大SC认证制度的宣传力度,激发茶叶企业申报SC认证的积极性,促使茶企从数量扩张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做好茶园投入品的管理,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打响茶叶品牌

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主打英山云雾茶品牌。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展英山云雾茶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英山云雾茶产品。组建茶艺表演队,通过唱茶歌、跳茶舞、演茶戏、吟茶诗等活动弘扬茶文化,宣传茶品牌。

6.健全营销网络

建设好乌云山茶叶公园、大别山茶叶谷、茶乡小镇。按照国家AAAA级风景区要求,不断完善景点建设,通过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进一步提高英山茶乡知名度。充分发挥中国大别山茶叶广场交易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功能,规范服务,依法经营。大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大中城市开办英山茶叶品牌旗舰店。从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创办出口绿茶清洁化加工园区,打造茶叶出口品牌,扩大出口额。

7.加快人才培养

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措施,进一步充实县、乡(镇)两级茶业科技力量,使人才队伍建设与茶产业持续发展相适应。鼓励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茶叶人才培养,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8.凝聚扶持合力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出台相应办法和措施支持现代茶产业发展。设立现代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品牌,扶持茶厂优化改造,奖补良种推广,开展产品认证等。积极探索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机构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茶产业。吸引社会力量、市场资本、民间资金参与茶叶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鼓励回乡创业人员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创办茶叶加工园区。

四、结语

目前,英山县茶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已由单纯强调产业规模和数量,转变到重视产业质量和效益,由封闭式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转变为开放式的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的大竞争。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战略规划、发展部署、产业政策及发展措施,都显得尤为重要。产业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茶产业转型升级背后凝结着茶树良种的培育、不断创新的技术、一流的品牌建设和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英山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利益相关者群策群力,共同培育和维护现有成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对位”而不“错位”,“到位”而不“越位”,尊重企业和茶农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团结一致、“抱团闯市场”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英山英山县茶业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游英山县马鞍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防疫满分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再游英山桃花溪
英山茶园
英山云雾 高山名品
对英山茶文化资源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