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018-01-14韩顺君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

韩顺君

(青海涅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涅中县 811600)

引言

多年来,农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问题。没有坚实的农业基础和积累支持,国家难以实现自力更生,工业也难以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发展,全社会就不可能达成稳定和全面的进步。只有近8亿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才能使国民经济得到充分的整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农村生产发展,创造富裕的未来,提高农民素质文化水平,整理村容,管理民生,青海省也在经济发展中落实国家政策,争取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 青海省农村经济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积极努力提高人民收入,青海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采用了多种有效措施,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农村牧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距离“新社会主义农村”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因素制约着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1.1 人多地少 农牧民增收困难

青海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当地农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入来源农牧业,虽然最近几年政府已经加速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推广,但受限于可种植土地面积小,草场退化,灾害频多,生产方式落后等客观因素,如果单纯依靠现有的土地和种植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的目标很难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农牧民收入增长乏力,第二、第三产业收入较低,农民收入下降。

1.2 农牧业发展的生产力和收入层次较低

农牧业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水利设施老化,效益逐年下降,总体表现为生产条件落后。另外农牧业的经济总量小,产品规模小,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牧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市场调控。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牧民还处于解决温饱的水平,没有资金和精力调整产业结构,严酷的自然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都是制约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因素。

1.3 农产品加工能力低 产业化经营水平差

目前青海省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过分追求数量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盲目跟风、低水平重复、分散养殖等也导致该地区的产品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基本为零。再加上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少,直接造成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的现状。此外,农民和加工销售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成交率低。

1.4 乡镇企业水平低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都相当落后,尽管近几年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但是人民的总体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逐年扩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力都从事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无人效力,企业缺少劳动力,人才资源匮乏,难以完成生产模式的转型,没有将农畜产品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十分困难。另外,因为该区地处偏僻,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也难以发展,第三产业不成规模,农民收入来源也只能依靠第一产业。

1.5 劳动力素质低 思想观念落后

人口素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为思想素质、技能素养和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在思想素质方面,受到保守和小农意识的制约,当地居民不追求生活质量,仅为解决温饱,缺乏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难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才短缺问题严重,难以实现资源开发、结构调整、管理创新,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更是难上加难。技能素养方面,受到教育水平有限的影响,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较少,只能通过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劳苦工作赚取微薄的收入,制约农牧民增收。

2 提高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改善青海省生态环境

青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当地居民。农民收入低,生活条件差,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土壤侵蚀情况愈加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省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突出,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发挥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基层干部可以开展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教育宣传活动,强化农民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认识,为农民提供治理措施,协助农民加强地区绿化、河道管理、土壤改良。还可以通过融资、向政府申请等手段提供生态环境调整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

2.2 提高经济管理意识

要提高群众和基层群众的经济管理意识,必须建立基层团队的管理意识,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基层队伍通过接受经济管理课程的学习,明确管理内容和职责,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管理重点,提出管理规划。其次,要对群众进行道德宣传和思想指导,农民在了解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后会提高其对政府的信任。推进农村经济管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全体参与者共同行动,坚定思想,提高管理意识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3 建设强有力的队伍

农村经济管理要在基层起作用,只有把人才分配到每个乡镇,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必须保证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这是对他们进行及时培训的必要条件。青海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薄弱,南方自然灾害频繁,需要针对其不同的特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科技创新,管理者应集思广益,找出更多的发展途径。如果管理者只专注于一个管理领域,其工作成果也不会非常显著,管理者应该经常沟通,适时分享经验,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4 政府增加投资力度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调整财政支农费用的投入方向,提高农业投入的支出比重,强化农业基本设施,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管理办法和项目,改变过去支农资金分配不合理,多渠道使用的状况。可以动员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通过制定有利其发展的扶持之策鼓励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另外,通过总结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大部分的农村资金外流,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增加对农户和乡镇企业的贷款,培养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强化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入,制定长期融资、政策扶植的机制,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适应的法律法规,就青海地区而言,出台支持土地改善的法律政策,对土地治理工作完成好的地区予以奖励和支持,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对这项任重而道远的管理工作充满热情,端正心态,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2.5 推进工业和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将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密切的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解决三农的问题有机结合,多项事业齐头并进,共同推动,加快新农村建设。通过贯彻落实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思路,促进工业和城市拉动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农村经济,将城市优质的人力资源引入农村,通过这些人才的涌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思路实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提高其自身收入,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技能水平,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支援农村人力资源发展。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带动当地商业、运输业、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保持农村经济良性、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打造高质量的管理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抓住主要矛盾改善农村经济水平,为实现祖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