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美容 |《中国医疗美容》第4-8期奖励约稿
2018-01-14
为使作者投稿更具指向性,《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编辑部将做周期性奖励约稿。特此发布第4-8期的奖励约稿方向——皮肤美容。
参考方向
注:以下题目仅供参考,不局限于此,欢迎各类皮肤美容相关的优秀文章
肉毒毒素改善油性皮肤、局部多汗症的机制探讨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脱发
透明质酸与光子嫩肤联合改善面部光老化评价
两种激光联合治疗痤疮瘢痕的自身对照研究
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辅助疗法
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激光治疗方案
痤疮瘢痕经激光治疗后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两种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特殊体质痤疮瘢痕患者的激光选择
以强脉冲光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治疗黄褐斑(随访时间≥12月)的研究
毛发自体移植中富血小板血浆培养液对毛囊成活率的提高作用
脱发人群的毛发病理生理探究
毛囊单位提取在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中的应用
术前供区毛发的根单比值估测在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毛囊单位移植术与毛囊单位提取术的系统评价
眉缺损、发际线缺损行毛发移植术治疗临床体会及美学评价
奖励机制
1. 稿件一经录用,即发论文录用荣誉证书,并于最新一期免费刊登论文;
2. 赠送当期期刊;如编辑部认定为优秀的临床论著则额外赠送1年期刊(12期,以论文发表刊期开始计算,顺丰包邮);
3. 优先参评年度优秀论文;
4. 优先推荐入选编委会候选人。
来稿注意事项
1. 符合本刊2018年稿约要求,课题不限与参考目录;
2. 所有稿件均经 ylmr@capa.org.cn 投稿,题名上方红色字体标“应 皮肤美容 方向约稿”;
3.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本刊编辑部电话:010-82755419
四、其 他
1. 现金奖励仅限在奖励约稿期间投递并成功发表该主题的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 如在某奖励约稿期间投递其他主题的文章则不参与现金奖励活动;
基础研究:A型肉毒毒素对抗瘢痕的分子机制
背景:临床观察表明,A型肉毒毒素(BTXA)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改善其最终外观。然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利用人类瘢痕成纤维细胞对超营养瘢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BTXA(0.01、0.1、1、10 U/L)治疗瘢痕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形态、生存能力、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此外,还利用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潜在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结果:随着BTXA剂量的增加,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降低。BTXA治疗后,瘢痕成纤维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核缩小。随着BTXA浓度的增加,形成了细长的枝晶。此外,BTXA抑制了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S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2 RNA和蛋白表达高,但TGF-b1和MMP-9表达较对照组低。
结论:肉毒杆菌毒素A型可能促进疤痕的愈合通过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调节TGF b1的表达,这可能影响到金属蛋白酶- 1的表达和MMP-2。本研究为BTXA控制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引文格式:
Hao R, Li Z, Chen X, et al. Efficacy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on hypertrophic scarring[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8(Suppl 1).
痤疮瘢痕治疗的对比研究:PRP联合碳氧疗法 vs PRP联合点阵CO2激光
背景:痤疮疤痕是困扰所有痤疮患者的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和点阵CO2激光是治疗痤疮疤痕的创新治疗方法。碳氧疗法还可通过增加胶原沉积和重组,改善疤痕组织,改善皮肤的质地和色调。
目的:比较在治疗萎缩性痤疮疤痕的过程中,PRP的皮内注射分别与碳氧疗法和点阵CO2激光疗法相结合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
患者和方法:选择40例萎缩性痤疮疤痕患者,分为2组。
A组包括20例患者,并接受了3次PRP注射,并进行3个疗程的点阵CO2激光治疗;
B组包括20例患者,并接受3次碳氧疗法联合PRP注射治疗。
结果:两种疗法对痤疮瘢痕的均有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好。结果显示点阵CO2激光激光的疗效更显著,但副作用也随之增大。
结论:改善痤疮疤痕在两种治疗方法中均有明显的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点阵CO2激光治疗更有效,但副作用更大。碳氧疗法的并发症较少。
引文格式:
Al Taweel AI,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rich plasma combined with carboxytherapy vs its use with 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 in atrophic acne scars.[J].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