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2018-01-14

关键词:胸闷量表冠心病

徐 凝

(新疆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伊宁 835000)

目前冠心病已成为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对心理及生理的健康可造成极大的负性影响,会严重降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生活质量[2]。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其中认知行为干预已逐步替代传统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随机从我院在收入护理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出120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入护理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出120例进行研究,平行分成两个护理组,对照组(n=60例)与研究组(n=60例)。对照组男37例和女23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2.34±2.26)岁;其中舌苔暗紫、胸闷16例,胸闷气短、头晕目眩24例,头晕耳鸣12例,胸膝酸软8例。研究组男36例和女2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29±2.22)岁;其中舌苔暗紫、胸闷17例,胸闷气短、头晕目眩23例,头晕耳鸣12例,胸膝酸软8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且两组在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包括:情绪放松训练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善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全面了解其生活习性、心理及情绪状态,进而针对指导其放松身心方法,如改变姿势和环境、听音乐、散步、闭目养神、有氧运动等;知识领悟护理,结合患者的自身知识水平,分析其对护理需求,充分告知其错误认知可导致的各种不良心理,并为其讲解专业的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护理计划;继续教育护理,定期给予健康知识教育,也可应用实例举证、反问诱导等教育方式,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引导其纠正理念,改善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

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均采用10分制,分值越高情绪控制越不理想;另外,采用简明的健康量表(10分制),据患者的实际状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其健康状态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皆录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护理前后SAS、SDS、CAS-R评分

经可比性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 A S评分(3.54±2.03)分与SDS评分(4.04±1.03)分较护理前(7.65±2.63)分、(6.96±2.73)分有明显性降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65±2.53)分与SDS评分(6.13±1.56)分较护理前(7.68±2.65)分、(6.95±2.70)分有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降低效果更加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健康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量表评分(7.54±1.43)分比对照组的(4.76±2.56)分更高,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国内经济的大力发展,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逐年高升趋势[3]。日常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都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关性极高,而许多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可帮助患者提高SAS评分与SDS评分,还能够提高健康量表评分,较常规护理有更显著的护理效果(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能够尽快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可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1] 罗学英.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3):34-35.

[2] 刘晓琴.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6(40):67-68.

猜你喜欢

胸闷量表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