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分析心钠素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2018-01-14

关键词:左心胸痛消失

徐 强

(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不规律,导致各类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该病的患病早期阶段,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对患者生命安全严重威胁,具有极高死亡率。笔者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早期急性早期心肌梗死病例60例,其中30例采取心钠素治疗,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早期急性早期心肌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划分为30例对照组与30例观察组,所有入选病例均通过血清酶学、心电图诊断确诊,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2.7岁,梗塞部位:12例前壁、10例下壁、8例侧壁,病情类型:13例室性早搏、11例房性早搏、6例左心衰竭;对照组女21例,女9例,年龄48~89岁,平均年龄61.6岁,梗塞部位:14例前壁、13例下壁、3例侧壁,病情类型:12例室性早搏、12例房性早搏、6例左心衰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选择10 ml心钠素,融入5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 ml氯化钾和10 U胰岛素,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一共治疗2周,口服其他扩张冠脉药物,给予对症处理。

对照组:给于心肌梗死监护,给于心率和血压监测,每日做一次心电图检测,除心钠素不使用外,其他药物如观察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有5例没有胸痛,其他25例在给药治疗一天内21例胸痛消失,两天内4例胸痛消失。对照组有4例没有胸痛,其他26例在给药治疗一天内9例胸痛消失,两天内3例胸痛消失,在治疗四天内其他病例胸痛消失,两组疗效十分显著(P<0.05)。

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组13例室性早搏的治疗,在入院时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选择心钠素治疗,还选择利多卡因治疗,在2 d内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12例室性早搏有也选择利多卡因治疗,6 d后症状才消失,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房性早搏疗效:观察组11例房性早搏治疗,有1例治疗无效,其他均治疗痊愈。对照组12例房性早搏治疗,有3例治疗无效,其他均治疗痊愈,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左心衰竭疗效:两组病例均使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观察组6例左心衰竭,2d内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6例左心衰竭,有3例死亡,其他4 d内症状消失,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对神经系统的内分泌具有激活作用,特别是早期时,该系统通过代偿作用,促进局部心肌坏死,影响了舒缩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不利影响,促使血压趋向稳定,对于重要生命器官,能够保证足够血液供应。如果神经系统长期处于过度激活状态,可促进心室重、细胞凋亡等症状,进而形成两者恶性循环,将心脏推向心力衰竭。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心脏神经立足功能角度,主要分为潴水河保钠两类激素,对细胞增殖例如肾素和儿茶酚胺。同时,通过排钠和利尿作用激素。

在人类机体中,钠属于重要元素,仅次于钾元素,钠功能具有生理功能,因细胞内ATP形成,促进酶激活,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细胞能量,钠元素起着辅助因子的效果。因此,钠元素和心肌联系十分密切,处于心脏线粒中,对磷酸化、氧化具有刺激作用。近些年,临床提倡钠元素治疗早期心肌梗死,可预防梗塞样、心肌坏死,对早期心肌梗死疼痛具有良好改善效果,降低死亡率、发生率。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心钠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肾衰竭的发展、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心钠素,能够促进输血管,对血管进行舒张后,可减少镜面的回心的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同时,心钠素对动脉具有较强作用力,而对静脉作用较弱,对小血管作用较弱,对大血管的作用较强,对非生命器官作用较差,对机体重要器官作用较强。通过心钠素药物作用,产生血管舒张效应,对内皮细胞完整性没有依赖性,心钠素与机体受体相结合,促进鸟苷酸环化酶的活化,提升机体的cGMP水平,对G蛋白酶的激活具有促进作用,提升膜钙泵,对ATP酶活性具有良好抑制作用,有利于促进钙离子外流。同时,对钙通道具有阻断作用,对钙离子的外流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心钠素的血管舒张,有利于抑制钙通道,降低内流率,对钙离子释放具有抑制作用,降低细胞游离钙浓度,通过腺体病毒的介导转基因技术,促进CGMP中的G1抑制。因此,在临床上,运用心钠素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有利于及早控制病情。

在本组实验中,观察组2 d内疼痛症状消失,心钠素治疗早期心肌梗死,具有良好止痛效果,没有副作用,对迷走神经兴奋性具有良好抑制作用,降低苯二酚按的作用,对血管运动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滞交感神经,促进冠脉扩张。

同时,按照早期心肌梗死病例,可减少心肌酶,提升细胞膜静止电位,提高心肌易激性。本组实验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显示,钠能够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控制致命性心律发生率,通过钠,激活ATP酶活性,增加静息电位负值,促进细胞作用稳定。

总而言之,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示,对于急性早期心肌梗死病例的治疗,采取心钠素治疗,能够改善早期心肌梗死症状,提高治疗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 王宏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心钠肽和脑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2):144-146.

[2] 康凤河,吕福全,刘 伟.健脾益气化痰方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酶谱及脑钠素、C-反应蛋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2098-2100.

[3] 祁炜罡,来 晏.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心钠素前体肽的水平变化[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04):334-336.

[4] 钮炜西,唐发宽,华 宁,齐 帜.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心钠素前体肽的水平变化及舒血宁的干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7(05):410-413.

[5] 钮炜西,华 宁,齐 帜.三种心钠素前体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7,(02):118-120.

[6] 王虹,丁振江,李春华,赵 杰,王春华.急性心肌梗死后PCI患者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08):600-601.

[7] 苏国海,刘丽,孟庆华,王 磊.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浆脑钠素和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5):422-424.

[8] 赵红丽,李 潞,王 宇.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脑钠素、心钠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02):109-110.

[9] 彭建军,吴 旸,胡大一,高晓慧,张宇晨,贾三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的动态变化及其预后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04,(05):340-342.

猜你喜欢

左心胸痛消失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