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
2018-01-14韩非
韩 非
(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山区岭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 鹤岗 154100)
脑室外引流手术是神经外科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主要用于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或脑室出血、脑室积水等;通过脑室外引流手术引流脑脊液,可迅速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但感染却成为脑室外引流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行脑室外引流手术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病例经CT或MRI检查均明确诊断有出血破入脑室或自发性脑室出血,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及出血量的多少,均选择行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术中均留置脑室外引流管。手术病人年龄15~74岁,平均52±1.6岁。
1.2 方法
术前头部行备皮,手术均使用全麻,术区常规消毒铺巾,所有手术患者均行额角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取发迹内2 cm或冠状缝前l cm,中线旁开2 cm为穿刺点,以其为中点做一3 cm长的直切口,钻破颅骨后,予以骨蜡止血,双极电凝烧灼脑膜止血,冲洗检查无出血后用尖刀+形切开硬膜,使用山东大正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监测装置,其穿刺针垂直于脑表面进行穿刺,穿刺方向垂直于两侧外耳道连线,穿刺深度4~5 cm时感觉明显的落空感并有脑脊液沿针芯周边溢出,拔出针芯后将穿刺针继续推进l cm,经皮下隧道穿刺将引流管引出,缝合固定引流管后接三通及脑室外引流装置[1]。术后患者烦躁需予以镇静治疗,常规予以抗生素静滴预防感染,多次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注意患者意识、脑脊液的变化情况;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及悬挂高度,防止引流过度或外界空气进入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在2周以内。若患者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中白细胞数>1180*10*6/L、脑脊液中糖定量<1.9 mmo1/L,蛋白定量>2200 mg/L;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2]需高度考虑颅内感染的发生,及时更换抗生素静滴治疗。
2 结 果
该20例在进行以上方法进行管理后患者仅有1例发生颅内感染,经早期发现,早期根据细菌培养检查结果早期调整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
3 讨 论
脑室外引流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出血少,损伤轻,手术时间短,同时能迅速而有效地缓解高颅压,恢复脑脊液循环通畅,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血液对脑室的刺激;该手术目前作为脑室出内有积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但脑室外引流术已成为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3]。一旦出现颅内感染,脑脊液或术后存在的异物及坏死的脑组织都将成为菌群繁殖的良好培养基,而目前大部分抗菌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加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不能及时诊断和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又将导致颅内感染进一步恶化[4]。有研究认为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单侧引流或双侧引流不是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放置脑室外引流超过1周,引起颅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会引起致命性脑室炎。
为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手术器械、引流管及手术需进行严格消毒,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精细;手术中引流管经皮下隧道引出,检查有无引流液或脑脊液流出;术后若需向脑室内注射药物时因严格按无菌操作规则进行;术后创面按时换药,观察创面是否有引流液或脑脊液漏;注意术后引流管悬挂的高度,引流液的性状等;术后对引流液进行常规、生化、培养等检查,及时追踪检查结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注意引流管留置时间。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一旦出现现头痛加重、意识障碍、高热,应引起警惕,尽早留取侧脑室引流液或腰穿脑脊液检查,尽早明确是否有颅内感染;若高度怀疑颅内感染需及时更改抗生素,按照颅内感染治疗方案进行。
颅内感染是脑室外引流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治疗中应加强无菌观念,做到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及时、合理、足量用药,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1] 董洪顺.脑室外引流术配合腰大池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应用及疗效[J].家庭心理医生,2015(3).
[2] 阿晓军,郑 吉,万玉麟,石建宇.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91-92.
[3] 柏鲁宁,张 毅,侯 文,等.脑室内出血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983-984.
[4] 胡 凌,崔 明.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J].安徽医药,2011,15(7):8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