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对医学生岗位能力的探究

2018-01-14吴玉东郭欣宇

关键词:岗位临床能力

吴玉东,郭欣宇,王 扬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健康中国概念的推动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精准医疗、精准服务需要的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医学毕业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扎实、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独立、准确、迅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够提供全方面的预防、保健与综合治疗等方面的高水平临床医疗服务。我院对2016年7月进入临床毕业实践的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并对其岗位能力的进行了评估,取得初步成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进入毕业实习的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的55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查阅文献及专家调研

调整了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将原有的内科12 W、外科12 W、妇产科6 W、儿科6 W、急诊及ICU2w、预防医学社会实践2 w、社区卫生服务实习2 w、选修强化实习6 W,专业技能训练、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内容保留,并新增许多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就业能力的内容:1)、基本技能培训:读写能力培养,每科室出科要求提供一份重复率低于7%的小论文。2)、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养、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的内容里增加增加小组讨论,案例讨论,床边教学等学时。3)、课程整合综合判断能力培训:将内、外、妇、儿、护理、麻醉等多专业的内容融合成病例,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共同探讨研究病例,共同诊断及治疗,最后老师总结反馈。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文献检索及专家论证,采用以下五方面岗位能力评估,具体包括: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技能和倾听能力;开发能力包括自我尊重、动机和目标设定、职业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地思考能力;群体效果包括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包括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能力。分为“显著加强,一般加强,没有改变,轻微减小,明显减小”相应赋予“5,4,3,2,1”分值,包括学生自评及教师评学生。

1.2.3 比较法

对入出科前后的临床实践效果、岗位能力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学生,进行统计分析;与上届临床专业毕业实习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与上届临床专业毕业实习后的岗位就业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及建议。

1.2.4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和等级资料比较的Mann-whitney U 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进入临床实践前后的岗位能力,统计学生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学生的各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上届临床专业毕业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技能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上届临床专业毕业实习后的岗位就业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岗位能力的个人提升相对在短期内可以培养出来,基本的技能的也可以短期强化训练出来,但临床理论知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岗位就业率受到多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也不是能短期快速提升的。

3 讨 论

3.1 临床综合能力

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为什么高分低能?学习成绩优异确不会看病,不会临床分析及判断;有的理论成绩较高但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反之亦然。这就需要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综合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精准医疗、精准服务的大环境下,临床综合能力是首要的。

3.2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又要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3]。混合式教学课程是有计划性的,应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对网络与传统课程进行整合,课程体系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并可以亲自融入课堂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注重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反复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协作精神、自我评价及综合评估等要素。通过循环模式、弹性模式、虚拟模式等混合式学习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方式,采用云计算的方法采集教与学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共同促进岗位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及心血,是对教师及学生的挑战。

3.3 培养岗位能力

岗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办学机构根据国家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地方院校更应当以扎根基层、服务大众为培养目标,加大培养全科医生的力度,为大学生设立好发展目标。根据发展目标,设立教学课程,增加社区实践的机会。医学教育需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也应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临床医生作为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人才,实现医学生到其蜕变必须经历”5+3+x”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需要做到整体有效无缝衔接才能真正实现岗位能力提升。

3.4 岗位能力培养的改进措施

教师愿意教,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教学研究,并在晋升、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优秀教师提供国内外研修的机会,搭建教学改革平台,使得教师主动的、积极的设计教学课程,督导学生学习 ,成为教学相长,那么教育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学生愿意学,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学分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继续更高层次的学习。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等培养。将基础与临床课程有机结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教师的监督、引导、总结反馈的培养模式下,在互联网教+学框架下,循环学习重点,强化难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学习临床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岗位能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并积极主动地学习[4-6]。

顶层设计的支持及互联网平台构建,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地方医学院校的办学优势,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重要办学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用制度作保障,建立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充分利用教学模拟设备及SP来弥补临床实践中不能循环反复操作训练的不足,应用OSCE考试系统进行评价,改进及提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级联动,共同促进岗位能力提升。

4 小 结

岗位能力也就是就业能力,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需要有一套精准的培养框架,并从大学一年级抓起,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环节缺一不少,并需加入催化剂-互联网平台、教学方法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现代模拟教学设备,还需要临床实践的孵化过程,最后是考试评价系统。如何成为健康中国有用的医学人才,如何培养出岗位能力强的医学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研究的课题。

[1] 王瑜呈(导师:郑建中).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4,5.

[2] 程志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6.

[3] 陈艳秋.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体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214-215.

[4] 王翡翡.大学生培养机制、就业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06,01.

[5] 韩 冰,杨 丽,霍云艳.新媒体支持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3):95-96,102.

[6] 周小华,柯鹏辉.临床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及培养要求实证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28-31.

猜你喜欢

岗位临床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