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
2018-01-13赵艺源
赵艺源
摘 要:“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使学生能成为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再加上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以及“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该课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更加了解风景园林设计这个专业。因此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和利用生活中的不同事物进行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04
一、“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重推理,轻想象”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难以转换
毫不夸张地说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适合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试,而不适合培养科技型和艺术性人才,现在绝大部分中小学的教育模式都“重推理,轻想象”,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尤其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习中,抽象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对该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
2.“重制图,轻创造”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一种比照式的逻辑思维和线性思维,并且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进行专业制图和设计,同时还需要不断模仿范图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各项思考能力会受到制约,学生的个人想法也不会得到很好的表达。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信心,缺少成就感。
3.“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只重视图面表现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园林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设计一幅作品,由教师进行评定,这样的考试方式就导致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只会在意最终的成果,而对于这幅图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内涵完全不会在乎,最终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停滞不前,学生不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很好的反思。
4.封闭式的学习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进行独立的思考,始终让自己的学习环境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且都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是十分自信的,不会轻易听取他人的意见进行改正,出现问题时也不会向其他人或教师请教,这就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养成。
二、“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
就上述提到的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我们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分别是设计思维、表达形式、课堂组织和课堂考核,下文就是一些具体的改革创新措施。
1.强化设计思维的训练
(1)从体验到设计。可以说,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不是场所和空间,更不是设施,而是一种由心而生的体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学的本质就是给学生提供舒适和愉悦的体验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体验感,从而让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而且“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学生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了机械式模仿习惯以及复制式的定向设计思维,那么在以后的设计过程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且非常不容易改正。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风景园林专业也是一样,只不过这里的“台下十年功”指的是不断地进行各式各样的体验,当然这肯定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指导学生做到用眼观察、用心体验和用脑思考,不断鼓励学生跟随自己的体验和意愿,以直觉的方式看待生活,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不带任何预先的设定和偏见。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从对生活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对设计作品的理性表达,杜绝抄袭、模仿的错误思路,摆脱凭空想象的不知所措。
(2)从解构到重构。所谓解构就是结构分解,是哲学思想中的批判方法。如给学生一幅设计好的图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这幅图隐藏的特点和细节,同时还要读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将观察到的结构实际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就是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其目的也就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彼得 · 沃克、玛莎 · 施瓦茨等大师的风景园林设计平面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他们设计的背景、主题、特色和设计手法,详细分析平面图中风景园林要素与点、线、面的关系,确定平面分割方式,并对其进行结构分解,提取主要平面构图元素,并以提取的元素为基础进行重构训练。
2.设计主题表现形式和设计形式的创新
(1)设计主题的表现方式。在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好设计的主题,在之后的整个设计中,设计内容都要圍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当然,主题选择范围覆盖很广,包括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人物故事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等,主题的确定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构成元素的组成、形式要素的选择和图纸的表达形式都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设计。
(2)设计形式的创新。在设计形式的选择中,学生应该不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对设计图纸的表现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样才有利于培养自我探索、自主选择和自由创作的意识。而且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设计进行大方向的把握,对图幅的大小、表达形式、材质的运用、设计内容等应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逐步学会体验、选择、推敲、创造和表达,学会用心感受设计的快乐与学习的乐趣。
3.课堂组织教学应灵活多样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应让课堂充满趣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就以前的考核方式来看,教师只注重学生最后呈上来的设计总图,学生也只看重最后老师给定的分数,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可以抽出几节课的时间当面批改作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确定的设计主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当面指出不合适的地方,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十分重要的入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同时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林广思,袁静雅.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介绍与评析[J].中国园林,2015 (5):17-22.
[2]何贤芬,陈青扬,吴李艳.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 (8):57-58.
[3]顾 韩,华 颖,郑志颖,等.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8-69.
[4]刘 晖,李莉华,董芦笛,等.生境花园: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的实践教学[J].中国园林,2015,31(5):12-16.
[5]杨艺红,赵 岩.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以模型媒介为视角[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