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细究,成就教学精彩
2018-01-13偶伟国
【关键词】教学研究;有效教学;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1-0058-02
【作者简介】偶伟国,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江苏太仓,215400)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教学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从日常教学来看,教学研究涵盖了教材、学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等方面。由于其涉及面广,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往往以经验代替了研究,或者浅尝辄止,使研究成为一种形式。同时,受应试教育功利化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把教学研究窄化为习题研究,忽略教材、忽视教法。这样的研究,非但没有真正促进教学,反而让教学演变成题海战,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师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窘境,真正发挥教学研究应有的功效?笔者以为应力图求“精”,从而达到研而务实、研而有效。
一、精细研读教材,让脉络清晰呈现
读教材,是教师的必修课。但是,如何读,差异甚大。泛泛而读,只能浮光掠影。而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其借口是,教材无需精读,因为有教参可以辅助,看教材还不如读教参。这样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囫囵吞枣,很难理解教材的精髓。因为在没有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看教参,只能是人云亦云,不能深刻理解,更谈不上有独到见解。
精细研读教材,首先要有全局观,即要通篇研读章节教材,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同时,要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即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把握教材核心、理解教材的重难点。还需要审视性地阅读教参,即审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参的观点是否一致,探寻出现偏差的原因,伴着疑惑再读教材,重新梳理内在联系,重新定位。只有反复读、读反复,方能真正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
精读教材,要敢于质疑,冷静思考其准确性和合理性。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有质疑精神,那么我们自身更应率先示范,要能敏锐地关注到质疑点,进行深究。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教材对引入新概念均创设了问题情境,那么就要思考:这样创设的情境是否最佳、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不尽合理,如何有效改进,等等。这样就为研究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其实,教材解读无止境,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来对待,方能常读常新,才会有良多的感触,才会悟出真谛。
二、精致设计教学,让理念融于其中
教学设计,犹如电影的剧本,没有好剧本,再好的演员也很难演绎精彩。所谓“精致设计教学”,即在把握宏观的基础上,设计好具体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宏观即明确该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学生的前概念,考虑好相应的教学策略,等等。而具体要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则因课例而异,下面不妨以概念課为例来剖析。
前面已赘述,教材在揭示概念之前,均创设了相应的情境。是沿用教材还是另辟蹊径,没有硬性规定,关键要贴切合理。必须明确的是,情境的创设是要为概念教学服务的,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问题作串联,否则仅仅是一幕幕场景的展示而已,也许吸引了眼球,但解决不了问题的本质。情境中的问题目的是起导引作用,步步为营,逐步指向研究对象的核心。
所谓问题设计的“精”,即重质不求量,关键要有针对性,要形成逻辑关联,要能贴近学情,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不断提升他们的研究力。
概念课的核心在于概念的研究,在引出概念之后。一种简单化的处理即教师罗列出若干点对概念的补充说明,要求学生记下来。这种越俎代庖的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一知半解,更是错失了研究的良机。对隐含性质的挖掘,需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研究中体会和感悟性质。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研究问题提供了范式。
概念应用设计则应突出两大原则:一是尊重教材,二是循序渐进。尊重教材指不能忽视课本例题,可以通过变式设计来充分挖掘例题潜在的功效。循序渐进是根据学情,设计递进式的例题和习题,巩固理解概念,深化性质应用。
三、精准推进教学,让课堂绽放精彩
让教学构想变为现实,即教学实施的过程。构想与实施,恰如理想与现实,两者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有时自认为设计得很好,但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时过多考虑了教、不重视学,二是学情研判不够,三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倡导生本教学理念,但如何付诸教学行动呢?其实,上述提及的两个现象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教学时许多教师更多考虑如何实施教,而没有考虑如何便于学。把所谓的优秀教学设计不加改进地引入课堂,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要避免上述情形,应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否则谈教学理念只会是纸上谈兵。
精准推进教学,关键还是要把握准该课的核心要点: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尊重已有的教学设计,但并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需要教师善于随机应变。比如面对学生的启而不发,课堂上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迅速判断阻因,是问题指向不明还是问题跨度太大,若是前者则需要对问题作补充说明,若是后者则安排几个阶梯式的问题跟进。
精准推进教学,并不是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堂,而是要有效调控好教学,对每个教学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鼓励质疑探讨,教师适时做好启发引导,穿针引线,不断烘托研究氛围,在求异创新中张扬学生个性,绽放教学精彩。
让教学成为研究,要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师,要倡导大家以研究者的姿态对待教学,潜心研究,精工细作,让师生在研究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研究永无止境,力求常研常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