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参与: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政治课堂实践活动
2018-01-13张玲
【摘 要】泛在技术为学生培育公共参与的素养提供了条件。泛在知识环境下的课堂实践活动,巧用无限学习平台和线上线下结合,引导学生寻觅社会真相,激励学生责任担当,在体验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自觉公共参与素养的理性公民。
【关键词】公共参与;泛在知识环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1-0043-02
【作者简介】张玲,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通,226019)教科处副主任,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一轮修订的重点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其中,公共参与通过参与行动表达公德意识、公益精神、社会担当等内在素养。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l Atkins提出的,是指由网络、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科技基础结构,是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拓展,无所不在的网络,海量的资源、极速的传输和获取技术等,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也为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培育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条件。笔者以泛在知识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例,谈谈指向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教学体会。
一、巧用无限学习平台,社会观察觅真相
公共参与的前提是公民对公共事务深入、全面、真实的了解。而学习平台的无限扩大、学习资源的无限丰富和信息获取的快速便捷给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巧用网络构建的无限学习平台及海量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开展细致观察,深入调查和研究,剖析社会真相,为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为学会正确认识社会、公共参与奠定认识基础。
例如,《政治生活》模块“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课中,笔者结合学生已开展过的网络表达、网络听证、网络监督等政治接触活动,让学生登录南通最具人气的论坛“濠滨论坛”,了解市民对政府的意见和评价。这其中不乏对政府的褒扬,也不缺对政府工作的“拍砖”“灌水”。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一虚拟的空间里,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缩短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和拓展了民主政治的层次和空间;另一方面,主客体的参与交流大都以“隐匿对谈”的形式互动展开,容易出现不文明的,甚至是违法的不当言论。笔者接着引导学生登录南通市财政局网站,查看《南通市财政局2016年度部门决算》节选,不难发现南通市2016年度财政资金在加强民生保障,积极落实创业补贴、就业保险等政策方面的支持。这些基于网络的社会观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认识到我们的政府是以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这种依托无限学习平台的社会观察,宏观层面可以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公益的调研;中观层面可以是学校的管理、学习等情况调查;微观层面可以是面向学生自身的公共参与、公德意识的观察。面对海量的信息,面對纷繁复杂的人间万象,教会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的能力,为其未来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妙用“互联网+”技术,社会责任我担当
有人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放、共享的特征。现代公民的培养,离不开公民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义来看,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是公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要路径。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改革呼唤“公共参与”与“互联网+”的联姻。
在《生活与哲学》模块“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让学生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的问题,构想居家养老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设计一款APP(包含APP名称、条目并说明设计的目的、思路等)。综合老人、家属、机构的三方需求,有学生设计了“安乐窝”APP,家属通过APP可以与老人视频语音互动,随时了解老人安全、健康、生活等基本情况,还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定位、监控、跌倒报警,通过手机远程开关煤气、电器等;还有的学生设计了“家不远行”APP,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建立老年人数字化档案,子女可以通过体能管理数据了解老人在家的身体状态有无异常;还有学生专门设计了防老人走失腕表,家属可以查询到佩戴者的行动踪迹……学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平台的奇思妙想,虽然稚嫩,却不能忽视,因为他们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在足够的活动时空里,在充分的活动体验中、泛在知识环境下,妙用“互联网+”技术,使学生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增强社会担当意识,让自主、主动真正落到实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三、善用线上线下结合,公共参与齐发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只有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才能真实地体现它的素养价值。在泛在知识环境下,我们要善于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情境模式,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传播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让学生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情境以线上模式呈现,而线下即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体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政治生活》模块“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的学习中,线上的活动,笔者要求学生登录“中国人大”网,浏览人大机构、代表大会会议、立法工作、监督工作等子栏目,了解人大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服务;线下的活动,则通过模拟人大、人大代表等活动来获得技能,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模拟活动主要为:“我选人大代表”,对候选人进行登记、资格审查,然后选举;“我是人大代表”,由选出的“人大代表”搜集学生关心的国计民生问题,模拟提案并撰写议案;“认真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即在模拟人大会议上陈述议案。学生通过线上全方位了解人大机构,提高了调查、研究能力,通过线下课堂模拟活动,在亲身感受和模拟体验中真切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魅力。这样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融会贯通,激励学生胸怀天下、情系家国人民,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的新精神、新论述必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全党全社会重点学习贯彻的内容。我们更要利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线上国家社会发展大情境,线下课堂设计情景化,情境设计问题化,问题设计探究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思考社会问题,增长思维理性,鼓励实践参与,滋养亲社会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柯特·汉克斯指出:人类正航行在一片未经探索的水域上,旧的思想观念和过去的老式地图已无法引导我们穿过这片水域。因为泛在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已经成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当今的学生拥有超乎寻常的思维力,不同一般的创造力,卓越的人格品质,这二者的应然追求要求我们加快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步伐。让我们的学生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在体验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培育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成长为理性公民。
【参考文献】
[1]陈式华.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6(Z2).
[2]曾海娟.培养公共参与 贯彻核心素养——以一个学生创业社团的诞生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