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日语教学改革

2018-01-13崔英姬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崔英姬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非师范类院校的大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成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指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阐述对日语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校企合作 日语课程 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领域。如何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不少高校正进行转型。笔者所在学校日语专业从原来的师范类转为非师范类专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使自己融入大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就业难”和“用工荒”是近几年我们常听的一句话。这种现象是学校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不符而产生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在《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文中提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长期以学术型、研究型为价值导向,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整体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战要求。校企合作是高校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它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适合市场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日语教学改革

1.课程设置要合理

(1)课程设置要合理

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情,我们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岗位需求为主。吉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从2014级开始转型为非师范类专业,就业方向由原来的学校和各种培训班转移到企业,因此课程设置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可以将日语课程分为基础日语阶段和专业日语阶段。大一大二为基础日语阶段,大三大四为职业日语阶段。通过基础日语阶段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能用日语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交流,为后面的职业日语打好基础。通过职业日语阶段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商务日语方面的知识,包括职场人士在各种场合的礼仪、商务日语会话方面的修养和方式、各种商务文书的书写等。基础日语课程包括基础日语(日语精读)、日语视听(日语听力)、日语会话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日语课程包括商贸日语精读、商贸日语会话、商贸日语翻译、日本文化礼仪等课程。

第二,非语言类课程设置。除了语言类课程外,还应该设置程序设计、国际贸易学、会计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非语言类课程,每学期可以安排一两门这类课程。现在非语言类学生的外语水平很高,我们的学生跟这些学生相比就缺乏竞争力。语言类专业学生應该掌握一些技能,提高竞争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这一部分的补充和完善。现在大一大二每学期都有一门跟计算机有关的课程,我们可以再加商贸和管理类课程,课程性质设为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自主选择。

企业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也可以参与教学实践。我们的专业教师基本都毕业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因此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发展和需求等了解不多。企业的参与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第三,专业见习和实习。无论是师范类专业或者非师范类专业,见习和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见习一般是2周,可以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我们学校见习一般止于校内见习。内容诸如文化体验、专家讲座、参观市内展览馆等。校企合作模式下,见习内容可以更丰富多彩。带学生到企业,近距离接触企业环境,了解企业的运营状态、人才需求等,有助于学生回校后制订短期或中长期的计划。

实习也是实践环节的重要一环。现在一般企业要求实习半年或半年以上,不少企业愿意实习结束后直接接收学生。学校安排的实习期是3个月,实习结束学生应该回来上课。但是实际情况是半数以上学生因为实习而回不来。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大四实习可以改成6个月,把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安排在大三,或大四下学期。有些课程可以开设网络课程,比如论文指导课程。另外,我们的专业实习成绩是学校老师给的,这不符合情理。学生在企业的情况教师不是十分了解,学校可以把这个权力放到企业,既可以表示校方的诚意,又有助于企业管理学生。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讲课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

第一,日语精读。比如基础日语课,以前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单词、语法和课文为主的讲授法,课堂上开口的机会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差,个别学生面试时连自我介绍都做不好。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语音阶段,主要是练习法,自己反复练习,可以采取自我纠正、同学之间相互纠正及教师纠正发音的方式。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后,可以采取模仿、演示、讨论等方式,既能提高口语,又能锻炼表演和胆量。

第二,日语听力与会话。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平时的交际活动是通过听和说完成的。教学活动必须重视这两项技能的培养。离开听说技能,语言就失去大部分的功能。基础日语阶段可以多模仿生活情景会话,比如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家人和朋友,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等。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等储存量之后,也可以采取启发式、讨论法等,针对某一现象进行自由讨论或分组辩论。

第三,商务日语。职业日语阶段可以把情景设置成跟商务有关的内容,比如接电话、接待客人、访问等情景,比传统的讲授更生动,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比如大三可以安排模拟面试,既可以学会制作简历,又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企业可以负责商务专业教师的培训。

(3)评价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评价方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改革中。最终判断新的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两方面。第一,学生的就业率是否有所提高。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要看市场的反应。如果企业愿意接受我们的毕业生,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就能证明我们的培养方式是正确的,反之就是失败的。第二,企业的“用工荒”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企业的“用工荒”问题没能得到缓解或彻底解决,教学改革就不能说成功了。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这是一个漫长的验收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校企合作是现在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我们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摸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2.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能力

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常用的手段是“听”和“说”。如果你不能通过语言跟人进行交流,语言就失去了它的功能,可见学外语中“听”和“说”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不少学生学外语只会写,不会“听”不会“说”。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学语言的意义,重视“听”和“说”。听力和口语水平不高是因为学生不重视,缺少练习。尤其是新生容易产生精读课天天有,是主课,听力会话等课程学时少,不是主课的印象。等他们醒过来想好好练的时候已经晚了,基础差,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学、怎么学。另外,练口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不敢张嘴,总想着说错了怎么办等多余的心理压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开口,多开口说话,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听力方面,帮助学生选好合适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养成每天坚持听的习惯。也可以推荐好看的日剧、动漫给学生,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练习听力和会话。

第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不理想,就很沮丧。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每个学生掌握了适合的学习方式,就能提高整体水平。

第三,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例如使用PPT和各种音频视频材料进行教学,既能节省板书的时间,又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高等教育日益市场经济化,只有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使“就业难”和“用工荒”不再狭路相逢。作为教育的引领者,我们应该站在发展的最前沿,与时俱进,不断改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林洪.日语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王泳辉.基于校企联合的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63-264.

[3]蒋莹莹,吉哲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2).

[4]林贞.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上旬),2015(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