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全球化大潮中的“小漩涡”
2018-01-13雷颐
雷颐
我们不应该谴责全球化,而是应该让它更好地运作
民粹主义,无疑是近年影响许多国家乃至影响全球化的重要思潮。从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到英国全民公投“脱欧”,这些都是民粹主义在新时代兴起的标志性事件。
民粹主义兴起的原因
民粹主义与全球化都有着不短的历史,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
从历史上看,自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以来,全球化已经发展了500多年。其中有400多年的时间,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为殖民主义,即用暴力逐步将世界每一个地方都拉入全球化分工链中,最终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大战从根本上说,是全球化的主导国家间争夺资源、重新确定利益格局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近半个世纪,全球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全球化只是两个一半、自成体系的“全球化”。这两次世界大战和两大阵营的确立,是全球化的重大挫折。
与此相比,近年来兴起的民粹主义,只是历史大潮中的“小漩涡”。但这些小漩涡可能会影响十几年甚至一代人,必须予以重视。
民粹主义的兴起反映了两个群体的叠加效应。第一个群体是全球化过程中相对受损的阶层。可以说,过去40多年来,全世界最主要的共同趋势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增长的成果在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由于资本的流动性要高于劳动力,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优配置,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回报率会上升,资本拥有者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显著扩大。第二个群体是信息化过程中相对受损的人群。信息化意味着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教育的回报会上升,高素质劳动力相对于低素质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也会扩大。这两个受损者往往是统一的,所以形成叠加效应。
有意思的是,这次“民粹主义”兴起的地方,恰恰是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几百年来全球化最重要的主导者。也就是说,在全球化过程中,这些国家相当多的民众感到自己利益受损了。相反,新兴国家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即使这些国家不同阶层受益程度不同。所以,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所说:“我们必须让全球化变得更加公平,但是,当我们讨论全球化时,不应该只从西方角度来看它,而应该从全球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谴责全球化,而是应该让它更好地运作。”
让全球化更好地运作
让全球化更好地运作,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国际方面,全球化使资本、人员、文化跨国境流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在全球化时代,各主权国家向联合国、“世卫”、“世贸”、“世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超国家机构让渡部分主权,是缓解国家间矛盾、摩擦、冲突的必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多年,再未发生世界性战争、一些局部战争得到了有效制止,联合国等超国家机构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架构毕竟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反映,经过近40年的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原有架构明显不适用。如何调整是各国面临的挑战。
二是国内方面,各国有共同点也有更多的不同点。共同点是改善国内的国家治理,使全球化、信息化过程中相对受损的阶层得到一定补偿。不同点是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就中国而言,中国的改革与开放是紧密联系的,没有开放,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就是坚持全球化导向。因此,国内在调整利益,使全球化、信息化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的阶层得到一定补偿的同时,还应在思想领域坚守“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
历史证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当然有过巨大失败,但其仍是难以阻挡的潮流。全球化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问题,要勇于和善于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反对全球化。民粹主义最近的兴起,恰恰暴露出全球化的问题和病症,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早期诊治的机会,将全球化机体上的病灶切除,才能使其更好地运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