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这个角色陷入尴尬
2018-01-13罗振宇
罗振宇
前不久,我刚学到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意思是,现在女性养育孩子要独自承担,丈夫完全帮不上忙,就跟丧偶似的。当然这是一个半开玩笑的说法了。
因为去年我也当爹了嘛,不是不想帮忙,是真帮不上忙。作为父亲,除了挣钱养家,我好像也没什么作用。后来和很多刚当爹的朋友聊,发现大家的境遇和感受都差不多。
奇怪,“父亲”这个角色为什么会陷入普遍性的尴尬呢?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鲁格·肇嘉的说法,“父亲”这个身份包括五个成分,分别是: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你发现没有,在这五条成分中,其实它被割裂成了两部分。前三条,和妈妈承担的责任类似,就是供养、护佑和规训功能。所以,这三条其实指的是要当“好妈妈式的爸爸”;而后两条,就是传道和胜利功能,也就是我们希望的那种“坚强、胜利的父亲”。
在传统社会,父亲形象的这两个部分是兼容的。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两个部分的形象是冲突的。
你想,传统社会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一体化程度很高。经濟上,男耕女织;情感上,严父慈母。男女处于各司其职的分工合作模式。男性比较容易把上面说的两类、五种责任同时承担起来。
但在现代社会,变化出现了,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男性来说,你要是既想当一个好妈妈式的父亲,又想当一个坚强、胜利的父亲,这就太难兼顾了。父亲的角色被撕裂了,这就逼得男性要做一个选择。
一般来说,男性都会选择后者,就是当一个坚强、胜利的父亲。这么选择的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是今天我们要强调的是,家庭本身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动力。
假如,让一个6岁的孩子来选择,他会选择父亲做一个好妈妈式的好爸爸。可是如果他长到16岁,他发现父亲是个穷鬼、软蛋,只会待在家里洗衣做饭,陪自己玩游戏,那事情就不一样了。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总是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厉害”,这是他儿童自豪感的一个来源。父亲的胜利功能对孩子们太重要了,以至于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父亲是否通过违法犯罪获得了胜利。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就跟我讲,原来他努力赚钱,是为了承担家庭的财务负担。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就算他赚够了这个家庭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他也不可能回归家庭了,为啥?
因为他作为父亲,不仅要为孩子提供钱和资源,还要让孩子为他这个父亲自豪。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做大事,受人尊重,是个体面人。所以他说:“我,这个爹算是穿上了红舞鞋,一辈子也停不下来了。”
确实有这个现象,很多家庭都这样。母亲对孩子照顾得最多,但是孩子长大了,往往并不打心眼里尊重天天围着灶台转的母亲,反而更尊重不怎么顾家,但是有社会成就的父亲。
还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他忙碌的背影”。当然,你也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男性不承担家庭责任的借口。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男性面对的一个真实困境。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社会分工高度发达,什么活儿都可以外包。男性去参与社会竞争,即便很成功,最后演化出来的结果无非是——他只能给家庭提供钱。
竞争越成功,钱越多,父亲原来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就越可以外包出去。结果是,“父亲”从家庭中被边缘化,只能提供钱和资源,而越来越不像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家庭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不是越来越适应,而是面临解体的危险。
在西方发达国家,就有这样的现象。因为社会福利很好,结果出现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就是只有妈妈和孩子,父亲这个角色消失了。我们以前的节目介绍过一本书《反社会的人》,就说到德国穷人社区里的这个现象。男女谈恋爱、同居,女性一旦发现自己怀孕了,男性的反应往往是马上离开,而女性也并不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啥?
因为政府对单亲母亲有大量的补贴啊。如果这个男人留下,组成了正常的家庭,补贴就没有了。而这个男人挣到的钱,还不见得有政府补贴高。你看,如果男性在家庭中的作用,仅仅是挣钱,那么只要家庭有了其他的经济来源,父亲这个角色就彻底没用了。
今天之所以说这个,并不是在替男性辩解。实际上,女性,尤其是妈妈,在现代社会面临的角色困境更大。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摘自“得到”APP平台 图/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