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反刍性沉思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2018-01-13王良益

21世纪 2018年1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条目维度

文/王良益

创伤心理学发现,个体历经重大创伤事件后,在出现创伤应激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改变,如创伤后 成 长 (posttraumatic growth,PTG)。创伤后成长的程度对于促进服刑人员的积极改造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反刍性沉思是指个体对创伤事件意义寻求、问题解决以及对未来思考的一种认知加工方式。对逆境等创伤事件积极主动的反刍性沉思,有助于新的世界观以及人生哲学的转变,获得更多的人生意义和智慧,从而获得更多的PTG。社会支持作为外源性的保护性因素可促进创伤个体的身心康复,减弱消极认知所引起的情绪困扰与痛苦,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寻求创伤的解决方法和创伤事件的益处所在。既往有关PTG的研究多以意外创伤和癌症患者为主,对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为被试对象,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期为促进服刑人员创伤后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根据自愿原则,抽取山东省10所监狱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共600人,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问卷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5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其中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26~71岁之间,平均年龄47.88岁( SD=7.88);其中男性337人,女性235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69人,大专181人,本科及以上222人;入监前的职业:机关干部430人,工商企业人员49人,其他93人;刑期结构:死缓5人,无期徒刑15人,15年以上有期徒刑34人,15年159人(5~10年(含10年)221人,5年以下(含5年)138人;已服刑时间:<1年29人,1~3年231人,3~5年192人,>5年120人。

(一)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本研究采用谭春生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问卷(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他是将原PSSS量表的12个条目增加到20个条目,将原量表的3个维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修改为4个维度,即管教支持、家庭支持、狱友支持和朋友支持。将原量表的7点等级评定计分法修改为李克特5点计分法,总分20~100,分值越高代表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好。修订后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960~0.8921。本研究样本量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2~0.876。

(二)反刍性沉思量表

采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该问卷由Cann教授研制,包括侵入性反刍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沉思2个维度,各10个条目,共20个条目。该问卷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经历创伤事件后“从未有这种想法”到“经常发生这种想法”依次计0~3分,总分0~60分。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分量表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和0.88。本研究样本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分量表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为 0.919和0.938。

(三)创伤后成长量表

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由Tedeschi等于1996年开发,汪际等修订为中文版。量表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测量其创伤后正性改变的程度。包括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自我转变、人生感悟、新的可能性共5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0~5分计分方法,0分表示完全没有经历这种转变,5分表示这种变化非常多,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个体创伤后的成长水平越高,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1~0.80。本研究总量表 Cronbach’s α 系 数 为 0.88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98~ 0.771。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Pearson相关分析;AMOS17.0分析软件进行路径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表1 贪污犯罪服刑人员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及其各维度得分(n=572)

研究结果

(一)贪污犯罪服刑人员创伤后成长及反刍性沉思状况

贪污犯罪服刑人员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4.57±14.74,其中人生感悟条目均分最高为3.66±0.88,其次为自我转变(分值为3.57±0.81),最低为与他人关系(分值为2.76±1.15),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条目均分为1.79±0.72,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条目均分为2.01±0.68,具体见表1。

(二)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相关性

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创伤后成长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创伤后成长及其各维度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P<0.01),但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均无相关性(P>0.05 ),见表 2。

(三)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及上述统计结果,构建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为中介变量,创伤后成长为因变量的假设模型。通过路径分析,检验模型适配度并分析中介效应的质与量。模型拟合的判定标准如下:χ2/df<5为模型可接受,若χ2/df>5表示模型需要修正。GFI,AGFI,NFI和 CFI>0.90表 明 模 型拟合度良好。RMSEA≤0.06表示模型拟合度良好,RMSEA≤0.08表示模型拟合度可以接受。该模型拟合结果 的 χ2/df=2.917,GFI=0.977,AGFI=0.946,NFI=0.966,CFI=0.977,RMSEA=0.058,表明该模型的适配度良好,修正模型后的假设模型成立,最终得到贪污犯罪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模型,见图1。

表2 贪污犯罪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n=572)

图1 贪污犯罪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模型

分析讨论

(一)贪污犯罪服刑人员创伤后成长及反刍性沉思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贪污犯罪服刑人员创伤后成长得分为 64.57±14.74, 高 于 Garcia报道的海啸幸存者PTG得分29.22±11.19,但低于用同一量表检测的我国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67.21±14.66,说明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中等,这为心理干预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进一步分析创伤后成长各条目的得分情况,发现得分最高的为人生感悟和自我改变。得分最低的是与他人的关系和新的可能性。提示我们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进一步进行潜变量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同时本研究也显示,贪污犯罪服刑人员认知加工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宋晶报道的冠心病介入患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水平(分别为1.57,1.66),高于巩树梅报道的意外创伤患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均值分别为0.96,1.27),这可能与创伤自身特征及文化背景不同有关,反刍性沉思指个体对创伤事件意义寻求,问题解决以及对未来思考的一种认知加工方式,其结果可以是建设性的或非建设性的心理特征(Martin &Tesser,1996),包括侵入性反刍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沉思,前者代表个体侵入性且具有威胁感,如反复噩梦再现当时创伤事件发生的情景、失眠、出现不可解释的消极情绪或状态等,且被动地关注事件的原因及后果;后者代表个体对创伤事件具有目的性重新审视与思考,且具有目的性的寻求自我及进行自我反省。

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大部分为机关干部(430人,占75.2%),文化程度偏高,其中大专以上的403人(占70.4%),该人群犯罪后入监服刑,其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变化巨大,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高于一般人群甚至高于疾病给个体带来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相对也较高。另外该人群中被判处10年以下徒刑的359人(占62.7%),由于文化水平较高,所受刑罚较短,该人群在历经创伤事件后通过亲朋好友的鼓励与支持以及自身认知的调整,产生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可使其为实现自我转变,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调适,而获得更多的成长。

(二)贪污犯罪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表2显示,贪污犯罪服刑人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PTG、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2,0.156,P<0.01),与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则与PTG、社会支持均无相关性(P>0.05),与Stockton报道相一致,其认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与PTG间无相关性,是一种非建设性的思维方式的存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PTG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9(P<0.001),社会支持对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5(P<0.01),并通过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TG,其间接效应为0.01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提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PTG的影响起总分中介效应,且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PTG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以上结果进一步体现了社会支持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贪污贿赂服刑人员PTG中的重要性。提示监狱管教人员应为贪污犯罪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支持及精神依托,正确引导其积极的认知加工,从而促进其创伤后成长并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贪污贿赂服刑人员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较高,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创伤后成长,加强犯罪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促进其创伤后的成长。

小结

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较高,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创伤后成长,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PTG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监狱管教人员应为其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氛围与环境,加强社会支持,促进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促进其创伤后成长,并进而促进其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本研究基金项目: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矫治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S201510053016)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条目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大选登记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普安县关工委法制帮教团到海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
人生三维度